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和教育探析

2018-07-09 11:22孙渔珽
教师·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至关重要。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实践状况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因此制订有效的培养计划,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积极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等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6

作者简介:孙渔珽(1990—),女,河南南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南阳市大学生中的认同和教育现状

为了对认同状况有较清楚的了解,笔者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在南阳市大学生中展开抽样调查。一共发出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7份,其中文科生问卷621份,理科生问卷706份。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思想

通过对南阳市各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可以看出,81%的学生将祖国时刻记在心中,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5%的学生在国家遇到相关事件之后,会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72%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抱以十足的信心;只有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或者认为不可能实现。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是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这也说明大学生普遍具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

调查也表明,大学生尽管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并不清楚。只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十分清楚,具有深刻印象,并且在生活中拥有切身感受;41%的学生表示通过教师的讲授以及其他渠道对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35%的学生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不甚了解。问卷显示,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颇为模糊,且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教材也缺乏吸引力,因此学生接受状况较差。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状况不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根本上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工作、学习和生活。然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果不佳,知易行难的状况普遍存在。只有三成的学生表示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能做出明确的阐述;此外,还有少数学生对此表示没有联系或者完全不清楚。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并不清楚。

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南阳市大学生中的认同和教育的主要因素

1.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思潮的影响

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思潮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但内容纷繁复杂,如果没有良好的判断能力,不能去伪存真,必然会导致价值观混乱。一方面,庞杂的西方思想使认同教育的复杂性增大。大学生的判断力不强,当各种思想对他们的思想形成冲击时,容易出现不良状况。另一方面,西方思潮也阻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西方思潮大多集中于社会现实层面,常常观点新颖。而大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叛逆,对社会现实产生盲目的抵触和排斥,因此对这类思想更容易不加思辨地全盘接收,导致这类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广泛关注。

2.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得到极大丰富,精神文明有些滞后,导致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取向。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意志力也不够坚定,在这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冲击下,很容易产生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尽管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但不可否认大学生思想中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使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持续的冲击和影响会导致大学生信仰缺失,将自己的理想建立在追求物質等较低层面上。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弥漫的“享受生活”思想就是这种影响的集中体现。

3.新媒体的兴起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蓬勃兴起。一方面,新媒体的兴起使大学生接触外来思想变得更加容易,很容易在某一点上出现一时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言论,各种庞杂的思想此起彼伏。心智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被一时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言论感染,被外表光鲜的各种诡辩诱惑,从而影响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传统媒体只能通过文字、电视、广播等方式传播,而如今网页、视频等都可以作为传播平台,这也会大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教育的相关措施

1.树立培养目标,制订有效的认同教育培养计划

我们首先需要制订一个有效的培养目标。目标的制订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偏离核心价值观的主轴,又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做出有效的评估,了解他们真实的思想动态,进而制订出有效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需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2.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拓展大学生认知途径

大学生群体对于新媒体的认知和运用能力较强。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宣传,创造积极正面的校园环境。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运用新媒体工具使课堂更加有趣,让思想政治课发挥更好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善用新媒体工具,利用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与学生进行深入平等的交流沟通,从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向。最后,教师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工具在校园中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氛围,通过校园主页、校园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创造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环境,并且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新媒体创造良好的网络氛围的同时,要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加强管理和监督,让新媒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有力工具。

3.积极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因此高校必须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大学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推动者,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教育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基础,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的宣讲工作,实现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利用各种媒介,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开展宣讲会等。一方面,通过具体行动更加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意义;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激发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中办发〔2013〕24号.2013-12-23.

[2]余 林,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86-93,176.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