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听力障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8-07-09 11:22赵以乃
教师·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作文教学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作文教学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令很多特殊教育学校高年级语文老师头痛的问题。文章对听力障学生写作水平的现状,以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听力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学习语言的特点出发,谈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多种途径去激发听力障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聽力障学生形成一定的作文基础,从而提高听力障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作文教学;听力障学生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28

作者简介:赵以乃(1986—),男,甘肃武威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学段制订了写话、习作、写作的具体目标。在中年级学段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习惯,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在高年级学段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正确表达。同时要求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通句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自信地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言语交际。这就说明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技能。对于有听觉障碍的学生来说,写好作文、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作文是听力障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是他们与普通人,与社会联系、沟通的重要纽带,是他们扩大参与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工具。听力障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是检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

事实上,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的读写能力普遍较低,且由于写作是比阅读更复杂、更难掌握的一种能力,所以听力障学生的写作能力较阅读能力更低,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从听力障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特点的实际出发,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听力障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听力障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听力障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1.词汇、句型积累太少

词汇、句型积累太少是听力障学生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之一。作文是在叙述和阅读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去完成特定的内容的篇章,因此,作文离不开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办法完成一篇作文。张宁生教授在《教学实践中耳聋儿童学习语言的某些特点》一文中指出:“健听人是先语后文,由语及文”,这就是说健听人是通过语言来学习文字;而听力障碍患者是“文语并进,依文学语”,就是说听力障学生通过文字来学语言。这段话高度概括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正常学生从习得语言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有意无意地运用语言,在日常生活与人的对话交流中,不经意间积累着词汇、句型;听力障学生由于自身听力存在障碍,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与外界交流的渠道、机会都比较少,因此他们的语言发展是缓慢的,而平日里听力障学生之间、听力障学生与老师之间只用手语进行交流,再加上手语表达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近义词也没有严格的手势区分,易造成模糊性。

2.语句存在的问题

听力障学生因听力导致对语言的接收和理解上有很大的障碍,他们往往是通过看来接收信息、认识事物的,因此在和别人交流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其语言的发展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实际生活中,在课堂上或是交流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采用只打出重点词、关键词的手势,只要求理解大概的意思。例如,教师常常这样问学生“有没有”“值日做完了没有”“吃饭了没有”等。殊不知,因为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残碎不全,久而久之,自然会造成表达的不完整,以致在作文中常常会看到诸如“我作业完了”,“我吃饭完了”等不符合表达习惯的怪句子。这些句子中,必需的虚词、助词缺乏,成分残缺,语序错乱。所以绝大部分听力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主题、前言不搭后语、语句颠倒、意思不连贯。

二、提高听力障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与尝试

1.激发听力障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事物,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注意,并能留下较深的印象,对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的关键。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写作文对于一个听力障碍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思想、爱好等,寻找一些生动可感的题材、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真实地去感受,积极地去体会,强烈地去表达。例如,近几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踢毽子、跳绳等体育活动,学生们的兴致很高,总是利用课余时间来练习。我抓住这个机会,准备和学生们进行一次踢毽子比赛,并要求他们把这次比赛的经过写下来。这可把我忙坏了,我一边组织比赛一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眼睛紧盯着毽子”“胳膊随着身体摆动”“这叫踢毽子”……比赛结束了,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比赛的结果对他们来说似乎不怎么重要,而是急着问我:“现在去写可以吗?”是什么使他们产生这样强大的学习动力呢?我想应该是兴趣,是兴趣让他们对作文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

2.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

听障残疾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是形成和发展语言的重要能力,是掌握语言的关键。只掌握了发音和字词还不能算掌握了语言,只有能理解句子并运用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思想,才算是掌握了语言。教师要从句子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入手,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说句、用句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句子的训练作为教学重点来抓,教学中碰到新句型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即时强化训练,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每一个成分,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概念,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再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适时地运用句型。例如,学习了《开国大典》这一课后,其中有一句“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我适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句型,学生写出了“校长在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优秀学生的名单”。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句意,还掌握了句子的用法。

3.增加语言实践机会

教师要运用完整的手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丰富日常语言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适时展开语言交流。早晨上班时,我常与学生打招呼问候;平时,随机问些诸如“下一节是什么课?”“谁给你们上课,你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我总是努力将句子中的每一个词都用手势表达到位,配上口型,并且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如“你吃午饭了吗?吃了什么菜?”这个问题,很多听力障学生只用手势回答 “好, 大白菜。” 教师这时要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我吃过饭了,吃的是大白菜。”借助熟悉的生活和学习情景,逐步纠正听力障学生的语言习惯。虽然这样比较费时费力,但是通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写作文时,他们终于能比较准确地使用一些虚词、助词了,句子也更完整通顺了,意思也表达得更准确了。

三、结语

作文教学虽然是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但是只要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用心去钻研,在辅导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坚持以听力障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轴,以语言实践为主线,不断地探讨研究听力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和他们掌握语文知识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悉心指导,我相信听力障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 晖.培养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索[J].连云港文学·校园美文,2011(6):41-42.

[2]李 谦.如何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科技资讯,2014(26):183.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学校作文教学
关于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问题的调研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构建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