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实施“自主式”科学进餐的有效策略

2018-07-09 11:22王天娇
教师·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幼儿

摘 要:幼儿进餐既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食欲和饭量是幼儿成长发育的基础,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的最佳发展期。文章作者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下结合幼儿园工作实践,从完善设备、建立规则、跟进指导、创设温馨环境四大方面探讨幼儿园实施“自主式”科学进餐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主式”科学进餐;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7

作者简介:王天娇,女,山东蓬莱人,沈阳军区司令部机关幼儿园教学园长,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健康进餐行为既影响着身体健康,也滋养并作用于精神生长。对身体正在生长,心灵还在发展的幼儿来说,进餐行为的这种作用更显著。”3~6歲的幼儿能否顺利进餐,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课程游戏化项目“六大支架”指出要“尝试点餐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中明确提出的“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的游戏化”中要求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通过幼儿自主用餐活动的实施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真正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在《指南》“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引领下,我们站在幼儿发展与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幼儿园“生活”质量,使我们对幼儿一日在园生活的“品质”有了全新的思考,我们尝试引导培养幼儿自主开放的科学进餐。

一、完善设备:自主午餐顺利开展的保障

为了保证幼儿自主午餐顺利进行,幼儿园可从安全、方便的角度考虑,根据需要为各班添置一套餐桌、餐具设备,为幼儿自主取餐提供好餐具。备餐桌应该方便幼儿自主取餐,并能让幼儿缩短等待时间。两张备餐桌一字排开,放在活动室的中间,幼儿从两边同时取餐,遵循拿碗、盛饭、盛菜的操作流程,方便快捷。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餐具,餐具的调整要方便幼儿操作,大大提高幼儿使用餐具的能力和自主服务的兴趣。

二、建立规则:良好习惯培养的基础

良好的规则是保证自主午餐顺利进行的前提。就餐模式的改变以幼儿为主,必须建立一定的规则。

1.教师带领幼儿商讨制订进餐流程

教师与幼儿就“自主午餐该遵守什么样的公约”展开讨论,支持幼儿制定自己需要的“公约”,如“值日生应完成哪些工作”“吃饭前应该做什么”“第一次自主盛饭应该多少?”“食物残渣应该怎样处理”“手上有脏东西了应该怎么办”等。师生在经过讨论后制定规则:幼儿应根据餐前“六步”洗手法洗手;餐具由值日生负责分发;幼儿第一次自主盛饭注意平均量的掌握,可以再添,盛饭时要排队、不得拥挤;幼儿需要提供残渣盘的,如鱼、骨头等要集中倒到残渣盘中;幼儿手脏之后要先洗手再用毛巾擦干手;幼儿餐后将残渣盘的物品集中倒到垃圾桶内;幼儿将碗筷放入对应小筐内,便于清洗;幼儿餐后用温开水漱口,用消毒餐巾擦嘴和手,用过的餐巾放到固定位置待洗;幼儿盛汤时只能盛半碗,需要给盛汤的人让路;等等。幼儿只有自己参与制定活动规则,才能理解规则制定的原因,从而更好地遵守规则。

2.遵守规则

进餐活动规则的制定不仅是要幼儿认同规则,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进餐时落实规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榜样作用和示范引导,让幼儿在反复的操作练习中逐渐熟悉活动流程,遵守活动规则。教师还要适当地进行评价激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要给予表扬,并请每组表现较好的幼儿充当“小小提醒员”,负责提醒进餐中的幼儿要按照规则进餐。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留心幼儿的表现,加强指导,及时提醒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在同伴的提醒和教师的督促下,幼儿逐步养成文明的就餐行为及自主进餐的有秩行为。

三、跟进指导,有的放矢促各项发展显成效

(1)根据不同班级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例如,中班幼儿学习盛饭、盛汤和端汤等,学会进餐中的礼仪;大班幼儿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餐具,能够自己盛饭,加强用餐礼仪的教育,形成服务他人的意识。

(2)技能训练。在幼儿午餐的进行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如中班幼儿对盛肉丸技巧等掌握不到位,大班幼儿多数不会盛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有关盛饭的问题,如夹花生米,设置“小小餐厅”“小小咖啡屋”等,准备了塑料制的筷子和夹子等,同时配以各种游戏,如“盛面竞赛”等,让幼儿在活动中练习手腕的动作,学会倒水、倒茶等,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同时,这些小小商店还有服务员和顾客,让幼儿学习盛饭、端饭、收拾桌子和打扫卫生等。这样,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帮助幼儿提高各种技能,逐步培养他们细心、耐心的性格和善于整理的良好习惯,为其自主午餐及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文明就餐。为了营造安静、舒适和温馨的就餐环境,教师在幼儿进餐时可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名曲,给幼儿以舒适感,如《风之诗》《神秘花园》《梦中的婚礼》等。同时,教师可配以鼓励的、积极性的语言使幼儿进餐,让幼儿感受到进餐的乐趣,从不使用催促性的语言,如“快吃”“快点,赶紧吃”等。教师可允许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小声交谈,但不能超过音乐的音量,不能影响其他幼儿进餐。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十分注重用餐礼仪的培养,可制定一些有关进餐文明行为的规定,如餐具不能乱扔、乱放,排队盛饭、不拥挤,主动为其他小朋友让座,不狼吞虎咽,掉在桌子上的米粒及时清理等。幼儿取餐、自主添餐能根据自己的适量自取食物,不浪费食物。进餐文明有助于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将会把好的习惯带到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4)服务他人。午餐时间较长,幼儿也相对集中,在这期间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事,这时正是教师教会幼儿处理与他人关系的良好时机。服务他人和集体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小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提升了小组长的能力,还使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提升了他们服务他人和集体的意识。

四、创设温馨环境,以图示指示幼儿自主进餐

(1)菜谱介绍,引起幼儿食欲。为了激发幼儿进餐的兴趣,教师在饭前可给幼儿介绍菜谱,先请幼儿们先闻一闻饭菜的香味,并请幼儿们根据闻到的香味猜猜将吃些什么菜、喝些什么汤,以激起幼儿们对午餐的兴趣。通过这“闻一闻”“猜一猜”“说一说”的活动,幼儿们往往会很快被午餐中的色、香、味所吸引,能有效地激发想吃的欲望。

(2)图示隐形的提示幼儿进餐规则。教师从幼儿的美术作品开始讲述文明进餐礼仪,将教育寓于环境创设,将文明就餐浸润在潜移默化中。图文结合的方式可让幼儿一目了然:饭前洗手,盛饭请排队,盛饭用勺子,吃饭用筷子,自己取汤菜,吃饭保持安静。

(3)“自选式”餐具选择——满足幼儿不同发展需求。在午餐时的桌子上,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筷子和勺子,尊重不同幼儿的发展情况,为能力弱的幼儿适当延长适应筷子的时间;满足不同菜品的需要,给幼儿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自主午餐的实施,不仅让幼儿愉快用餐,还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获得了生活技能,发展了分享、轮流、排队、秩序等内化的社会性技能。同时,自主午餐不仅让幼儿学会自我服务,还增强了幼儿服务同伴、服务集体的意识,充分诠释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