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浦阳人物》与宋濂《浦阳人物记》关系考辨

2018-07-10 03:08任永安
关键词:按语序文宋濂

任永安

(中原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宋濂为元末明初重要的理学家、文学家,也是浙东史学的重要传承人。他曾任《元史》编撰总裁,在修《元史》同时,组织编撰《大明日历》《皇明宝训》《洪武圣政记》,并撰有《婺郡先民传》《浦阳文艺录》《唐仲友补传》等史书,为元明之际的史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浦阳人物记》为宋濂在元末所作史学著作,此书“序事极有法,议论则开阖,精神气昌不少馁”[1]2240,是研究宋濂史学思想以及浙东史学的重要文献。关于宋濂的史学著作,宋濂文集中还收录有《评浦阳人物》[1]1937-1948一卷,此卷所记人物及评语大部分与《浦阳人物记》相同,但也有一些人物及评语未见于《浦阳人物记》。

关于《浦阳人物记》和《评浦阳人物》 二者的关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书(《浦阳人物记》)本成于元时,后人编辑濂集者,止采其论赞,而全书则仍别行。”[2]1999认为《评浦阳人物》为后人采辑《浦阳人物记》部分论赞拼凑而成。而清嘉庆间严荣《评浦阳人物跋》则云:“《浦阳人物记》,鲍氏刻,入《知不足斋丛书》,凡五篇……韩(叔阳)刻则题曰:《评浦阳人物》……其文视鲍刻多缺略失次,又有鲍刻所无者……其不曰‘记’,而曰‘评’,岂当时别有所本耶?”[1] 2715认为《评浦阳人物》可能另有所本,并非直接摘录《浦阳人物记》论赞拼凑而成。两种观点存在矛盾之处。因此,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以及《评浦阳人物》的成书进行考辨,以促进宋濂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浦阳人物记》修撰及刻录详实

《浦阳人物记》为宋濂应浦江监县廉阿年八哈之请所作。元至正十年(1350年),廉阿年八哈任浦江达鲁花赤,其治浦江时,留意文治,礼致儒士,到任伊始,即请宋濂撰《浦阳人物记》二卷,锓梓行世。因刊印仓促,校核不精,书中有不少错误。至正十三年(1353年),宋濂曾对其牴牾之处进行修改,共补定50余处。明弘治八年(1495年)历阳(今安徽和县)人王珍重刻此本,后被收入《四库全书》,此为现存《浦阳人物记》最早刊本,卷首有欧阳玄(今江西分宜人,元代史学家)序,卷末附《宋进士题名》一篇,并有郑涛序文及宋濂跋语。

崇祯十年(1637年),浙江浦江知县湘阴吴应台修《浦江县志》,曾把《浦阳人物记》全文刻入县志中。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浦江知县麻城毛文修《浦江县志》卷七也曾录其全文。清乾隆年间,著名藏书家歙县(今安徽歙县)长塘鲍廷博父子以《浦阳人物记》钞本付梓,刻入《知不足斋丛书》。嘉庆十五年(1810年),严荣据鲍氏本刻入《宋文宪公全集》。以上《浦阳人物记》凡五刻。道光间,浦江人黄几琠又据鲍氏本以活字版排印。同治八年(1869年),胡凤丹则以鲍本重新雕刻入《金华丛书》。

明弘治本《浦阳人物记》为今存最早刊本,此本前有凡例,正文共2卷,分为5篇。上卷3篇,分别为“忠义篇”“孝友篇”“政事篇”;下卷2篇,分别为“文学篇”“贞节篇”。全书共记浦阳人物29人,各篇所记人物见表1。

表1 明弘治本《浦阳人物记》各篇所记人物

《浦阳人物记》每篇之前均有总序,序文多议论忠孝节义,宣扬伦理纲常,说明作传目的,显示出元明之际理学意识对浙东史学的影响。序文之后为人物传记,材料或参考郡志县经、谱乘行状,或酙酌墓碑志铭、谱图记序,或为宋濂亲身经历,“事迹皆有所据,一字不敢妄为登载”,撰述态度非常严谨。论赞之设不专为品评人物,多为考辨“有所疑与当知者”之事,此类文字杂于传中于行文有妨碍,不言则有缺憾,故被作者附于传末作为论赞。序、传、赞三者联系紧密、交相融贯,“传所不能备者,序以先之,序所不能尽者,赞以发之”[1] 2715,从而构成有机整体。

《浦阳人物记》这种注重史法、撰述严谨、脉络贯通的特点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郑涛《浦阳人物记后序》赞扬其文“奋迅而感慨,微婉而精深,有类欧阳文忠公《五代史记》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云:“盖濂本以文章名世,故所作皆具有史法。”《浦阳人物记》的体例、内容及编撰思想对明代前期地方史的编撰产生了重要影响[3] 279。继宋濂之后,明代的乡贤传记修撰工作不断兴盛。仅金华一带就有郑柏《金华贤达传》、应廷育《金华先民传》、金江《义乌人物志》、刘征《金华名贤传》、董遵《金华渊源录》等,其他地方亦纷纷效仿,编撰乡贤传记一时蔚为风气。因此,宋濂《浦阳人物记》实有开明代史学风气之先之功。同时,《浦阳人物记》也成为后人编纂方志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史料来源。

二、《浦江志略》对《浦阳人物记》之借鉴

明嘉靖五年(1526年),《浦阳人物记》部分序文及论赞曾被浦江知县毛凤韶分条编入《浦江志略》。毛凤韶,字瑞城,号聚峰,湖广麻城(今湖北黄冈麻城市)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举进士,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任浦江知县。莅任伊始,即访求乡贤遗书及郡邑旧志,斟酌审核,历时3年,撰成《浦江志略》8卷,分别为卷一《疆域志》、卷二《民物志》、卷三《官守志》、卷四《城社志》、卷五《财赋志》、卷六《学校志》、卷七《人物志》、卷八《杂志》,篇目涉及浦江疆域、山川、政治、经济、社会、民俗、人物等诸多方面。

修志之初,毛凤韶曾专门访书,以备借鉴。志书共访得朱子槐《浦阳县经》、宋濂《浦阳人物记》、郑柏《金华贤达传》3种。其中宋咸淳间朱子槐所作《浦阳县经》2卷,仅记人物15人,且下卷已佚,失之过简。郑柏为宋濂弟子,其作“本仿《人物记》”,且记“一郡之古今贤达”[2]343,过于繁冗。所以《浦江志略》的编撰,尤其是卷七《人物志》受宋濂《浦阳人物记》影响最大。其《人物志》分为“忠义”“孝友”“政事”“文学”“贞节”“科目”6篇。除“科目篇”外,前5篇的分类及次序与《浦阳人物记》完全相同。

《浦江志略》共记地方人物65人,《浦阳人物记》所记29人全包括在内。《浦江志略》人物传记文辞有大小字之分,大字为提要,小字详述传主事迹。传文末尾附有按语,按语内容或是引用乡贤遗著,或为毛凤韶自撰文字。其中引用宋濂著述共计31条。这些条目中“黄逢原”“柳贯”“黄琇”3条分别摘自宋濂文章《义门铭》《柳先生私谥文肃议》《郑节妇黄氏传》,其余28条全部采自宋濂《浦阳人物记》序文或论赞。关于《浦阳人物记》对《浦江志略》的影响见表2。

表2 《浦江志略·人物志》对《浦阳人物记》之借鉴一览

如《浦江志略》“忠义”篇“宋摄松阳丞助教梅溶”其按语云:“潜溪宋氏曰:溶之死,执礼尝哭之曰:‘吾从父一老儒生耳,平日恂恂似不能言者。乃能慨然守百里之地,以蕞尔之躯膺虎狼之暴,至于麋身弗顾。’执礼之言,其真足信哉!……世概以白面书生目之,可乎哉!可乎哉!”此按语即摘自《浦阳人物记》“梅执礼”论赞。“贞节”篇“宋节妇何道融”按语云:“潜溪宋氏曰:诗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虽然,贞节之昭,风俗之伦也。使当比屋可封之时,果孰名其为贞妇?贞妇之得名,盖以世之不贞者众也。濂又岂得不为衰俗一慨也欤?”此按语即摘自《浦阳人物记》“贞节”篇序文。

从篇目设置、所收人物及按语等方面,可以明显看出《浦江志略》在编纂的过程中受到《浦阳人物记》的重要影响。

不过《浦江志略》在纂修之时,材料的编排使用不够严谨。如“政事篇”中“汉尚书仆射杨璇”按语云:“呜呼,政事于人大矣。操厚伦惇俗之具,执舒阳惨阴之柄,任出生入死之寄。……呜呼,纪载之文其可少乎?濂窃拳拳于此,不可知者固已无如之何,幸犹可以考见者,辄不敢不书。自杨璇至赵大讷,凡十一人,虽官有崇卑,治有优劣,其利吾民一也,因尽录之。”[4]卷七此条按语本出自《浦阳人物记》“政事篇”序文,原“政事篇”共记杨璇、张敦、赵大讷等11人,故序文中有“凡十一人”“因尽录之”之语。而毛韶凤此段文字不加修改就直接将序文置于“汉尚书仆射杨璇”1人之下,显得文不对题,有生拼硬凑之迹。

“政事篇”中“宋处士朱有闻”按语云:“扬雄有言曰:‘君子纯终领闻,蠢迪检押。’如敏中、有闻二人是已。议者以立传之法必关大劝惩则书,若二人者,碌碌尔,庸庸尔,何必累简编哉?濂曰不然。……如盗感敏中之恩,庇百人而不杀者,有之乎?奔走州邑,奴事上官,望尘亟拜,扫门求通,唯恐不能一见。如县令丞欲谒有闻而不可得者,又有之乎?时非三代,人有小善必取,曾谓二人之行而可遗之乎?”此条按语本为《浦阳人物记》何敏中、朱有闻2人传后赞语,语中多次提及敏中、有闻2人,通过议论赞扬2人庇佑邻人、避接权贵的德行,赞语内容紧扣传主事迹。但毛凤韶将此2人赞语放在朱有闻1人之后,按语内容与传文难以完全照应。

再如“文学篇”中,“宋潭州儒学教授张森、元翰林文字陈公举、明儒学教谕张端臣”至“编修赵友同”,此7人后共一条按语云:“文学之事,自古及今,以之自任者众矣,然当以圣人之文为宗。……是故无小无大,无外无内,无古无今,非文不足以宣,非文不足以行,非文不足以传。其可以无本而致之哉?浦阳虽小邑,自宋以来,以文舌名者甚众,大抵据经为本,有足贵者。”此条按语采自《浦阳人物记》“文学篇”序文,原序内容首论为文之体当宗六经,次论为文之本重在养气,气充则道明文雄。这段文字作为序文主要强调文学的重要性,以凸显为文学家立传原因,在原作中置于诸文学家之前,自然妥当。但在《浦江志略》中却被置于张森、陈公举诸人之后,便显得内容空洞,大而无当,不能与传主生平事迹有机结合。

对于《浦江志略》按语编排不够严谨的弊病,今人何保华在校勘《浦江志略》时,也批评它“前后文字尚欠连贯,难以浑然一体”[5]。《浦江志略》编纂上的不足之处,也影响到此后的韩景阳刻《评浦阳人物》。

三、韩叔阳刻《宋学士全集》误收《评浦阳人物》

述略

《评浦阳人物》1卷最早见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韩叔阳(1512—1565年),字进甫,号凤桥,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高淳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举进士,授浦江知县,三十二年(1553年)升户部主事,后调严州知府,四十年(1561年)擢湖广按察使司副使。因受权贵排挤而辞官归乡,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卒于家。韩叔阳在任能锐意革新,惩奸肃恶,颇有政绩,又能留意文治,教化劝善。他知浦江时,曾在学宫之东建宋学士祠,又请薛应旂为之作记。任严州知府时,曾刻印范仲淹《范文正公政府奏议》2卷、范纯仁《范忠宣公奏议》3卷等。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韩叔阳任浦江知县时,刻《宋学士全集》33卷,卷首有雷礼、陈元珂序及凡例,正文由韩叔阳汇集,按文体编排,合宋濂《潜溪集》《翰苑集》《芝园集》《朝京稿》《龙门子凝道记》诸集而成,共收文967篇。韩叔阳似没有见到《浦阳人物记》,故《宋学士全集》未收《浦阳人物记》一书。其第30卷则为《评浦阳人物》,共评人物32人,仍分“忠义”“孝友”“政事”“文学”“贞节”5篇。

与《浦阳人物记》相比,《评浦阳人物》中“孝友篇”少陈太竭、郑绮2人,多出黄逢原1人。“政事篇”少吴传、石范2人。“文学篇”少方凤1人,多出张森、陈公举、张端臣、郑棠、郑柏、周旼、赵友同等7人,“贞节篇”少戴铭妻倪宜弟1人,多出郑节妇黄琇1人。

《评浦阳人物》中所载人物,黄逢原、郑节妇(黄琇)2人评语与毛凤韶《浦江志略》相同,分别摘自宋濂《义门铭》与《郑节妇黄氏传》。张森、陈公举、张端臣至赵友同7人之后共有1条评语。7人称谓、排列顺序及评语与《浦江志略》相同。这些人中,张森、陈公举、张端臣3人未见于宋濂文章。其余4人中,郑棠,字叔美,宋濂门生,工文辞。永乐初,由礼部尚书李至刚荐举,参修《永乐大典》,书成,授翰林院典籍,升翰林检讨,后以风疾辞归,著有《经筵录》《金史评》《元史评》《道山集》等书。郑柏,字叔端,与兄郑棠同受业于宋濂,隐居不仕,明蜀王称其为“清逸之士”,著有《圣朝文纂》《文章正原》《续文章正宗》《金华贤达传》《进德斋稿》等。周旼,字中和,以文辞知名,工书法,永乐初召入文馆,参修《永乐大典》。书成擢中书舍人,书诰侍从近20年。赵友同,字彦殊,为戴良、宋濂门生,精于医术,洪武间领荐授太医院御医。永乐初诏修大典,擢友同兼编修官,后以事迁华亭县学训导。这4人均主要活动于永乐年间,且有3人为宋濂门生。而《浦阳人物记》作于元末,所记为前朝或同时代人物,自然不会把郑棠等人列入传中。

宋濂之后,浦江久无方志,直到嘉靖二年(1523年)毛凤韶修《浦江志略》,才把这7人首次列入方志之中,《浦阳人物记》“文学”篇序文摘录部分内容作为按语。嘉靖二十九年,韩叔阳编《宋学士全集》时,这7人又以同样文字出现于《评浦阳人物》中。可见《评浦阳人物》中的这些材料其直接来源应为毛凤韶《浦江志略》,而非《浦阳人物记》。因此,《浦江志略》中编次紊乱、内容错舛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评浦阳人物》之中。其“政事篇”中“汉尚书仆射杨璇”1人评语中依然有“凡十一人”“因尽录之”之语。“文学篇”张森、陈公举、张端臣等7人之后评语与《浦江志略》相同,乃不能紧扣传主生平事迹。

宋濂曾认为“古人于传记中多书(人)名”,而后世作传,往往不直书传主其名,反多称其字号、斋名,当时的人尚可知晓,但经历一两代之后,后世读者已很难辨识。故其撰《浦阳人物记》便“一依史氏之例,皆以名书”[1]2240,名字之前不冠官职、爵谥。而《浦江志略》编撰时在体例上仿照朱嘉《通鉴纲目》及尹起莘《纲目发明》,“以名字爵谥为褒贬”,又“散署邑人之名”[2]397,所以人名前冠有朝代、官职、爵谥等,这与宋濂的传记著述理念显然迥异。《评浦阳人物》中所记诸人人名前亦冠有朝代、官职等,这种做法亦承袭《浦江志略》之例,而非来自《浦阳人物记》。韩刻《评浦阳人物》对《浦江志略·人物志》承袭见表3。

表3 韩刻《评浦阳人物》对《浦江志略·人物志》承袭情况

通过分析可知,韩刻《评浦阳人物》并非直接来自《浦阳人物记》,而是摘抄毛凤韶《浦江志略》而成。其形成过程为:元至正间宋濂作《浦阳人物记》为乡贤29人立传。明嘉靖五年(1526年),毛凤韶在《浦阳人物记》基础上,又参考《金华郡志》《金华贤达传》以及吴莱、柳贯、戴良、宋濂等人文集,编成《浦江志略》卷七《人物志》,将立传人物“增益”至65人,并从《浦阳人物记》摘录部分序赞,分成20余条附于人物传记之后作为按语。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韩叔阳刻《宋学士全集》,遂参考文献记载,从《浦江志略》卷七《人物志》中摘抄部分按语,汇成1卷,命名为《评浦阳人物》并编入《宋学士全集》之中。

此后,明万历间吴良悌、崇祯间吴应台曾重修韩刻《宋学士全集》。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两浙督学彭始抟据韩本重刻《宋学士全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凤丹又据彭始抟本重刻《宋学士全集》,并刊入《金华丛书》。此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宪集》32卷,体例与韩本同,亦出自韩叔阳刻本。这些刊本均与韩刻《宋学士全集》有直接渊源,所以刊本中也都收录有《评浦阳人物》1卷。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曾以明洪武初年刻《潜溪前集》《潜溪后集》和明正德九年(1514年)张缙刻《宋学士文集》为底本,为了最大限度汇集宋濂作品,便从其他版本中辑录佚文,其中便包括韩刻《评浦阳人物》1卷。201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黄灵庚先生新编本《宋濂全集》亦从旧例,收录了《评浦阳人物》。

四、结语:《评浦阳人物》非宋濂作

通过以上考辨,可以肯定《评浦阳人物》并非宋濂直接所作,而是后人杂糅抄撮之书,其内容与《浦阳人物记》《浦江志略》等多有重复,且文不对题,体例乖舛,编次杂乱,不成体系。将《评浦阳人物》编入宋濂文集是一个学术误区,容易给宋濂研究带来混淆。因此,考辨并厘清这3种文献之间的准确关系,对于宋濂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宋 濂.宋濂全集[M].黄灵庚,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 永 瑢,纪 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3] 杨艳秋.明代史学探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 毛凤韶.(嘉靖)浦江志略[M].明嘉靖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5] 何保华.明嘉靖《浦江志略》述评[J].浙江方志,2013(4):43-47.

猜你喜欢
按语序文宋濂
诚信的宋濂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刘禹锡诗序研究
一架蔷薇满院香
魏晋南北朝序文刍议
《论语疏证》按语研究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杂病广要》丹波元坚按语初探
萧伯纳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