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市场竞争力:收储政策与工资上升影响比较*

2018-07-11 05:42徐志刚钟龙汉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生产者劳动力

徐志刚,章 丹,钟龙汉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

一、问题与文献综述

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长背景下,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诱因。以玉米为例,自2013年起,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迅速走低,与国内市场价差不断拉大。2015年,美国玉米运抵中国南方港口到岸完税价格较国内同一港口价格低60%以上,即便是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后的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仍较国内价格分别低33%和12%(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016、2017)。稻米国际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越南和菲律宾出口至我国大米价格显著低于国内同等产品价格;小麦国际市场价格多数时期也低于国内价格,我国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导致粮食进口压力和数量加大(陈锡文,2015),对国内粮食生产构成威胁。

我国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和国内外价格倒挂动因复杂,需深入研究厘清主因,为判断趋势和提升粮食竞争力寻找突破点。首先,国内外粮价倒挂直接受国际粮价持续走低影响(徐志刚等,2017),但国际市场价格基本为外生,难以直接干预。其次,国内粮价走势反常,在粮食生产连年增长和供应阶段性过剩情况下,并未走低,反而持续走强。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国劳动力和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是导致价格走强经济层面的重要动因(樊琦等,2015;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课题组,2016);二是2004、2006和2008年实施国家粮食(临时)收储政策,是导致价格走强政策层面的重要动因(刘慧等,2014;魏晓莎等,2015;武舜臣等,2016)。

分析粮食收储政策和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推动国内粮价走强的影响程度,有助于科学判断和预测我国粮食生产竞争力变化趋势,对相关政策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若粮食收储政策为主因,随收储政策改革与完善,我国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望提升;若劳动力成本上升为主因,我国粮食市场竞争力提升将面临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改进双重压力,因自2000年起,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持续高涨(Zhang等,2011),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不可逆转发展趋势。

国内较多文献研究我国粮食市场竞争力及成因并取得一定成果,但现有文献仍需深入和完善。第一,缺乏对影响我国粮食市场竞争力两个重要动因(收储政策和劳动力成本)的量化比较,无法准确判断中国未来粮食市场竞争力走势;第二,部分文献分析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和国内价格影响因素,但多基于描述性分析与经验判断,量化分析主要采用多元回归和最小二乘法估计,研究结论存在可靠性和说服力不足问题。

本文在分析1998年以来中国粮食市场竞争力、生产成本及结构变化基础上,运用非观测效应综列数据模型,对比分析国家收储政策收储产品(粮食等)和非国家收储产品(花生、苹果、油菜籽等)竞争力影响因素,着重分析收储政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运用回归分解方法,测算比较1995~2014年收储政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食竞争力影响程度,为客观判断我国粮食市场竞争力走势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基于生产成本的市场竞争力测算指标

为测算和分析中国粮食市场竞争力,本文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构建根据中美两国产品i和产品j单位产品成本计算的竞争力指标CA:

式(2)、(3)中,CA>1,表示相对于美国,中国玉米(或小麦)与产品j相比,成本较高,玉米(或小麦)无优势;CA<1,表示中国玉米(或小麦)具有优势。

(二)粮食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与贡献分解

基于政策处理效应评估双重差分法(DID)思想,本文收集两类农产品面板数据,一类为国家收储政策覆盖产品,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大豆、棉花,另一类为国家未实施收储政策产品,包括花生、苹果和油菜籽,数据时间为1995~2014年,包括国家收储政策实施前后数据,构建非观测效应综列数据模型分析收储政策和劳动力成本对粮食竞争力影响程度:

式(4)中,i为产品种类,t为年份。被解释变量ICit为特定农产品i在t年市场竞争力,分别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取对数)、国内生产者价格(取对数)、国内外价格比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测度;Policyit为国家收储政策,即国家t年对产品i是否实施收储政策(见表1);Wit为劳动力工资,由每亩人工成本除以家庭用工数与雇佣人工数之和计算得出。

X为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控制变量,包括人均资本(每亩机械成本除以家庭用工天数与雇工天数之和)、产品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率、工业需求量占消费总量之比,εit为随机扰动项。为控制变量模型内生性问题,劳动力工资、控制变量均使用滞后一期数据。

表1 最低收购价与临时收购政策价格 (元/千克)

基于式(4)参数估计结果,针对玉米、小麦和稻谷,计算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变动贡献率。假设被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者价格对数时,参数估计结果见式(5):

劳动力工资上升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变动贡献为:

式(6)中,P0,P1分别为收储政策实施前一年和2014年粮食产品价格,W0,W1分别为收储政策实施当年和2014年劳动力工资。

收储政策托市价格变化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变动贡献为:

式(7)中,PP0,PP1分别为收储政策实施当年和2014年粮食收储价格。

本文选取1995~2014年中国主要粮食产品玉米、稻谷、小麦、大豆及非粮食产品棉花、花生、苹果和油菜籽生产与贸易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其中,需求、要素禀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农村年鉴》等;国内外产品价格、产品进出口数量等贸易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官方网站、农业部贸促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数据库等。

三、中国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成本与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由表2可知中美两国玉米、小麦、稻谷市场竞争力情况。相对较美国,三大粮食比较优势由强至弱依次为:小麦,稻谷和玉米,玉米比较优势最弱,中美玉米单位产品成本差别最大。

表2 中美主要粮食产品比较优势差异(2012~2014年平均值)

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占比过高是中国三大粮食产品单位产品成本明显高于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见表2)。2012~2014年,我国玉米、小麦和稻谷每50千克产品生产成本分别为99元、112元和116元,分别为美国的1.8倍、1.3倍和1.3倍。从生产成本结构看,我国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其中玉米最高,达44%(见表3);美国粮食人工成本占比均不足10%,而机械成本比例明显高于我国。我国三大粮食产品劳动投入密集是其不具比较优势重要诱因,成本劣势已成趋势。1998年以来,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成本普遍快速上涨,相较于1998~2000年,2012~2014年玉米、小麦和稻谷每50千克生产成本分别上涨130%、77%和142%,且人工成本仍为主要构成且不断提高,机械成本虽增加但占比不高(见表4)。

我国粮食收储政策是三大粮食作物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因。为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自2004年起,我国陆续出台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从实施情况看,临时收储政策虽一定程度发挥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粮食市场作用,但对国内粮食价格形成强势支撑,扭曲市场价格运行机制,拉大与国际粮食价格差距,削弱我国粮食产品国际竞争力。

表3 中美主要粮食产品生产成本比较(2012~2014年平均值)

表4 中国主要粮食产品生产成本变化情况(1998~2014)

四、中国粮食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收储政策与劳动力成本

由我国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成本与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可知,劳动力工资上升和收储政策可能是我国粮食国际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两者影响程度。首先估计计量经济模型式(4),根据收储政策和劳动力成本边际效应,分解国内生产者价格变动因素,明确收储政策和劳动力成本影响程度。

(一)实证结果分析

表5为式(4)参数估计结果,组1~4为被解释变量粮食市场竞争力通过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国内生产者价格、国内外价格比和贸易力竞争指数四项指标测度的估计结果。每组同时得出OLS、非观测效应综列数据模型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估计结果。F检验表明,模型应考虑非观测效应,不应使用OLS估计。Hausman检验比较固定效应估计量和随机效应估计量间差异,并给出估计量选择建议。

由表5可知,当式(4)被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者价格和国内外价格比时,收储政策和劳动力工资回归系数均为正,统计检验均显著;当被解释变量为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时,仅劳动力工资影响显著为正;当被解释变量为贸易竞争力指数时,仅收储政策影响显著为负。对于组1~4模型,OLS、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估计量参数估计结果方向一致,一定程度表明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稳健性。

果结归回响影力争竞际国食粮对本成力动劳、策政储收5表a n检验a u s m应应应应效效效效定定H 机机固固随随8***验——.7检0.4 2***——4 F 1 4 9——2.3 7**——5.1 9***项2***(13)-4 7(3 6)-1 4(1 8)-1 8(1 8)(12)6(13)1 0 5***6*1 1(34)1 1 8***4*(24)2 8数(24)4 5**常(22)3 1**(13)2 9**(47)4 1(0.0 0 3)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5(0.0 0 4)0.0 0 1(0.0 0 2)-0.0 0 0(0.0 0 2)0.0 0 3(0.0 0 3)0.0 0 2(0.0 0 2)0.0 0 2(0.0 0 2)-0.0 0 2(0.0 0 5)-0.0 0 2(0.0 0 3)-0.0 0 3(0.0 0 3)趋0 7)-0.0 5 2***0 7)0.0 2 4(0.0 1 8)0.0 0 7(0.0 0 9)0.0 0 9(0.0 0 9)1 6)-0.0 5 8***0.0 5 5***项1 1)-0.0 1 5**势.0.0 0 6)-0.0 1 4**.0-(0.0(0(0.0 0 6)-0.0 3 1(0.0 2 4)-0.0 2 0*(0.0 1 2)-0.0 1 2(0.0 1 2)-0.0 2 2**.0(0(0(0长)增场(%0.0 0市率费)消占(%(0.0 0 1)0.0 0 5(0.0 0 3)-0.0 0 7(0.0 0 6)-0.0 0 1(0.0 0 1)-0.0 0 5(0.0 0 3)-0.0 0 8(0.0 0 5)-0.0 0 6***(0.0 0 2)-0.0 0 3(0.0 0 3)0.0 1 1***1 8***例.0求比需求0(0.0 0 1)0.0 0 7***业需(0.0 0 2)-0.0 1 2**(0.0 0 5)-0.0 2 2***(0.0 0 7)工(0.0 0 4)-0.0 1 2(0.0 1 3)-0.0 1 2(0.0 0 8)-0.0 0 7(0.0 0 8)-0.0 0 4(0.0 1 0)-0.0 0 3(0.0 0 7)-0.0 0 2(0.0 0 7)-0.0 5 2***本(0.0 0 4)-0.0 1 7***2**资。均0.0 2(0.0 1 0)-0.0 2 1***著人显(0.0 1 6)-0.0 0 7(0.0 1 0)-0.0 0 2(0.0 1 0)平水(0.0 0 2)0.0 0 4(0.0 0 2 4)0.0 1 0*资计工)(0.0 6 3)0.9 0 9***2 6***0(0.1 6 2)1.0 5 4***(0.1 2 2)0.0 0 2(0.0 0 4)0.0 0 4*(0.0 6 6)0.9 7 4***(0.2 1 8)0.6 4 7***统(0.1 1 9)0.5 3 4***力对数1%动(.8和劳(0.0 0 6)-0.0 0 1(0.0 0 3)-0.0 0 3(0.0 0 3)5%、储1)%收=1 0施;是在8 2)0.2 0 1**7 1)-0.5 0 1***8 2*示实0=.1.1.0 0 0)否否表1 0)0.0 0 1(0.0 4 5)0.0 3 3(0.0 4 2)-0.2 2 4(0.1 4 9)0.1 5 5*(01 3)0.1 1 5*0 6 9)0.1 2 2*-(0.1.0 8 0)0.2 7 0**.0.0(0.1(0(0(0.1别是(7 9)-0.2 0 5**.0 9 8)-0.1 7 6*年策(0(0(0*分当政****和计应应应应应估效计应效计应计应S 估效S 效效效L机定估效估效;*、S S O随定定定固L机L机L机误O随固O随固O随固准标本计成估格比数产价指健格生稳者)力价品产)外争为产数生数内对内竞位号内对(国易单括国(:贸1:3:2:4:组注组组组

总体看,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和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致,收储政策和劳动力工资对我国粮食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1)收储政策和劳动力工资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和国内外价格比均具正向促进作用,收储政策通过提高收储价格,直接从下游收购端拉动国内生产者价格上升,劳动力工资上涨通过提高生产成本推动生产者价格上涨。(2)收储政策对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无显著影响,劳动力工资对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劳动力工资每提高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上升0.974%。收储政策影响不显著可能因其为间接影响,收储价格对单位产品成本影响通过刺激生产并拉动生产要素需求和价格实现。(3)劳动力工资对贸易竞争力指数无显著影响,但收储政策可使指数下降0.205个单位。劳动力工资对贸易竞争力指数无显著影响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我国粮食出口量较小,进口受关税配额和相关技术措施限制,粮食贸易竞争力指数受成本和国内价格影响较小;二是我国粮食贸易以进口为主,粮食进口主要依据国内外价差,收储政策对国内粮食价格影响较直接。(4)就其他控制变量而言,人均资本越高,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越低;工业需求占消费需求比例(即国内市场需求)越高,生产成本越高,贸易力竞争指数越低,与已有文献结论基本一致。

(二)收储政策、劳动力工资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影响分解

为比较收储政策与劳动力工资对我国粮食国际竞争力影响程度,本文针对三大粮食作物——玉米、小麦和稻谷(以粳稻和籼稻为例),基于表5组2的固定效应估计量,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变化作因素分解,分别测算收储政策实施和劳动力工资上升对国内生产者价格上升贡献程度(见表6)。

表6 国内生产者价格因素分解

2008~2014年,玉米、小麦、粳稻和籼稻国内生产者价格、收储价格与劳动力工资均呈明显上涨趋势。其中,劳动力工资涨幅最大。相较于2008年,2014年玉米和小麦生产劳动力工资分别上涨236%和339%,稻谷上涨418%,因相较于小麦和玉米,水稻农艺和工序更复杂、人工投入多,劳动力成本涨幅更大。

因素分解结果表明:(1)收储政策对小麦、粳稻和籼稻国内生产者价格涨幅的贡献程度高于劳动力工资上涨。收储政策分别解释小麦、粳稻和籼稻国内生产者价格涨幅的98%、121%和115%,劳动力工资上涨分别解释52%、68%和79%。(2)劳动力工资上涨对玉米国内生产者价格涨幅贡献程度高于收储政策,劳动力工资解释玉米国内生产者价格涨幅的79%,收储政策解释62%。

此外,相较于玉米和小麦,粳稻和籼稻收储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涨幅更大,但其他因素抵消作用也较大,很大程度抵消生产者价格涨幅,导致2008~2014年玉米、小麦、粳稻和籼稻国内生产者价格涨幅差异较小,分别为79%、69%、78%和7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1995~2014年我国三大粮食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变化情况,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和因素分解,测算和比较粮食收储政策与劳动力工资上涨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影响及贡献程度。研究发现,相较于美国,我国三大粮食产品均不具竞争优势,玉米最弱。国家粮食收储政策托市价格和工资上涨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我国粮食产品国内价格和成本过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绝对影响程度很大,但对不同作物,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粮食收储政策对小麦、粳稻和籼稻国内生产者价格上涨影响程度高于劳动力工资,劳动力工资上涨对玉米国内生产者价格上涨推动作用超过国家临时收储政策。

目前我国粮食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国,且劳动力成本占比过高、机械成本占比偏低。我国劳动力工资处于趋势性上涨过程,粮食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减弱。在国内收储政策强力支撑下,我国粮食产品国内价格维持较高水平,与国际市场价格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削弱我国粮食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2015年,我国改革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现价补分离和国内价格随行就市,但由于劳动力工资上涨对国内玉米成本和价格影响更大,随劳动力工资上涨,我国玉米优势仍呈下降趋势。相对而言,由于收储政策对小麦和稻谷国内生产者价格上涨影响更大,改革和取消收储政策能较大程度改善市场竞争弱势地位。

本文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政策涵义。首先,我国应尽快积极完善和优化现行粮食收储政策。收储政策自实施以来,对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发挥巨大作用,但正因直接价格干预影响过强,干预力度较大,更多促进粗放式增长,抑制科技集约投入,制约我国粮食市场竞争力提升。改革收储政策需根据不同粮食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合理制定市场收储价格和收储量,优化收储政策出台、收购和抛售时间,弱化收储政策市场干预程度。及时总结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和实践经验,为改革和完善水稻、小麦收储政策提供启示。

其次,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劳动力成本将继续对我国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节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必须转变生产增长方式,减少要素投入依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以机械化代替劳动力。将强化、轻简化和适宜机械化作为技术研发方向,包括粮食增产技术研发。为社会化服务内容与形式创新创造良好法律和经营环境,实现农业生产性服务向管理性服务转型,促进农户从生产环节外包转向全面外包生产决策与管理,推进全程机械化,实质性减少粮食生产过程人工投入数量,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生产者劳动力
本期导读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中国粮食增产为何未致丰收悖论发生?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