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
——关于增设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设想

2018-07-11 07:34胡庆生杜泽凝
乐府新声 2018年2期
关键词:美育社区音乐

胡庆生 杜泽凝

引 言

随着社会的日趋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也到了随时处变的时刻。但是如何变、如何改是我们务必审慎的。无论从平衡发展到稳中求变,再到变中求新,探究出利于发挥音乐教育的本质、利于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全新思路,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据这样的思考和多次的实际调研及较长时间的监测,提出了本次课改中以增设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路。

社区音乐教育课改的概念是基于社会大众对音乐教育的迫切需求、对接社区的音乐教育人才需求增加而提出的。通过社区音乐教育的形式,将音乐人才服务社区的过程,有定向化、专项化、永久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多方位、多角度、良性的教学循环。

一、高校音乐教育教改中增设社区音乐教育的缘由

现阶段国内多数的高校音乐教育有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及幼教音乐人才培养方向,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磨合整理后,无论在社会定位、学科理念到学科统筹衔接等方面都形成了较稳定的系统循环模式。多年以来凭借高校音乐教育这一平台为社会的各级单位输送了大批人才,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群体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各层面的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同人群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社会问题。农村城镇化加速了社区人口的发展,使社区音乐教育的受众体数量大大增加。教育人性化、教育终生化、教育社会化的这些特有属性,就标识着教育不会远离这类人群。政府要思虑他们的生存问题,更要考虑他们的教育问题。因此,在音乐教育改革中提出,在现有音乐教育系的基础上增设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建议。

另外,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仍以中小学为主,但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已趋于饱和,即使招聘也只是零星的,每年会有大部分的毕业生不能按照培养方向就业。如果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增设社区音乐教育培养方向,无疑是提供大量的就业渠道,解决了诸多社会问题。

总结以上提议,增设社区音乐教育培养方向有三个方面的受益分析:从学科建设角度来说,为音乐教育与社会实践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基地;从学生角度来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择学择业的途径;从社会角度来说,是为社会增加了更稳定的因素。当然,这种提议还需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支持,赋予政策上的支撑,使人文化、社会化的音乐教育得以有效有序的实施。

二、社区音乐教育及发展状况

(一)社区音乐教育的概念

“所谓社区音乐教育是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音乐教育需要,是一种面向社区广大民众,包括各类音乐教育内容、方法、形式、教育对象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教育形式”。[1]马达、许冰.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8,2.我们可以这样释义:社区音乐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是实现终身教育与全民音乐教育普及的重要教育形式。它是由广大社区成员共同参与,以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音乐文化修养的综合性、大众化的音乐教育活动。

(二)国内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状况,早在20世纪30年代吴文藻和吴景超等倡导中国本土社区研究的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竭力主张把社区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大力倡导社区教育。以“环渤海”命名的社区教育大会是建造国家社区教育的排头兵,在全国各地召开研讨会,总结社区教育经验,社区音乐教育正逐步在各地兴起。我国的音乐教育专家学者结合国外先进的社区音乐教育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音乐教育理论成果,如黄利群的《社区教育研究》论述了如何活跃社区中的活动氛围以及如何构建社区的文化环境;陈乃林的《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述了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原则与方法。这些成果对于继续进行城市社区音乐教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社区音乐教育正逐步在各地兴起。社区音乐教育领域面之广,根基之厚重,是我们不可以置之不理的。发展继续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借以促进我们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是教育应负起的职责。

三、增设社区音乐教育培养方向具体实施方案

(一)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教学目的

通过对音乐专业知识与理论系统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熟练地运用音乐的各种形式表达艺术。在社区音乐活动中,能够组织和辅导社区人员完成社区音乐活动,以此来丰富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来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教学任务

通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专业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形式与手段,并较灵活地运用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中。把握社区音乐教育的环节,多层面多角度地辅导社区音乐活动。在教学与实践中积累经验,以音乐教育手段传递人文思想,提高社区成员的音乐文化修养。

(三)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教学课程设置

1.教学课程设置(如下图)

2.课程设置的脉络说明

(1)开设美育及相关课程并成为必修课

从1999年至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教育改革的各类指导文件中均强调了美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将美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但在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中,并没有将美育融入教学课程中,也没有设置与美学相关的课程,或是混淆概念认为音乐教育即是美育。这不是完整的教育,开设美学相关的课程,不等于单纯的设置欣赏课。它的目的是运用美育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套系统、独立的美育方法,才能使美育得到充分的实施与传播。[1]郭勇.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蔡元培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美的存在,将实施美育与教授课程内容并举,从而达到美而育人、育而树人的效果。

(2)调整课程的布局

钢琴、声乐技术是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也将这两门课作为重点必修课培养,教学时长为三学年,占总课程比重的65%。但是,在社区音乐教育中,弹琴和唱歌已远远满足不了新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师的基础能力更侧重于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多声部编排和多乐器的基本掌握等。在对沈阳各类师范艺术院校在岗毕业生关于“所学课程在教学活动中的利用情况”的随机调查中,课程应用率如下:

课程应用率合唱与指挥、即兴伴奏 约85%多声部 约70%多乐器 约55%配器法 约47%Midi制作 约43%

由此可见,培养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就要重新调整以上课程在总学时中的比例,以便更加适应社区音乐教育的具体活动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建议将声乐、钢琴三学年的教学时长调整为两年。减少教学时长并不是有意削弱这两门课程的重要性,而是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而使这两门课程的安排更具合理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学习目标从“提高自身钢琴、声乐技巧水平”转变为“通过实践结合自身来总结钢琴、声乐中的有效教学方法”上来。

三年级要加大即兴伴奏、教材教法等课程的比例,使三年级的教学重点转移到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较高运用率的课程,使毕业生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掌握组织教学、活化教学所必备的教学技能。

(3)关于增加教材教法的教学内容

好的教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无不蕴含着美的思想意识,将教材教法课程在三四年级时列入重点课的范畴,不断丰富充实课程的内容,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内容,使其形式多样化。充分掌握教学方法,是学生进行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将来实施教学的重要技能,也是学生形成实践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社区音乐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所以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法才能更好地契合社区音乐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4)改变传统实习课程模式

沈阳市各大师范艺术院校毕业生“有关高校毕业生教学经验的获得情况”随机调查显示如下:

比例获得来源约75% 大学期间勤工俭学(钢琴课、声乐课、陪练课等)约20% 大学期间兼职某小学音乐教师约5% 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为高校毕业生获得教学经验的主要来源,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中获得教学经验的毕业生只占5%。由此可见,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实习模式时长短、没有固定的合作单位,并且实习课程会打乱指导教师的教学计划,给实习单位带来不便,将学生“放羊”式地分配到各个基层,无法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这些就是导致实习效果不佳的因素。

针对解决毕业生教学经验缺乏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想法:一是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长,建议四年级的两个学期均设置为实习实践课,时间是实践质量的保障。二是学校与社区签订协定,由社区提供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了解社区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四、社区音乐教育实施办法说明

为了总结出社区音乐教育实施办法,笔者与笔者所在当地政府、区委宣传部、文体局共同联合筹建了社区音乐教育试验点,如沈阳市和平区泓福社区、长白社区、长白岛万科社区、佳和新城社区、沈河区东方威尼斯社区、大东区金地铂悦社区、大连市甘井子社区、兴国梅心社区等,并对这些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示范点包含了新建社区、老旧社区、弃管社区。分发问卷700份,共回收得到报告229份,回收率32%,其中回收率占最大比例的为新建社区与老旧社区,弃管社区所占比例较小。调查内容及结果如下:

提问所占比例参加合唱、舞蹈等社区音乐活动 约92%愿意参加练习与排练 约90%愿意参加定期音乐交流活动、专业音乐讲座约89%愿意参加音乐理论或音乐文化课程 约84%参加社区音乐活动提高了生活品质 约90%希望聘请专业音乐教师对社区音乐活动进行指导约87%希望社区定期举行表演活动 约91%音乐活动增加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 约93%

下面是依据调查实践与问卷分析对社区的音乐教育实施办法的说明:

(一)美育融于社区音乐教育实施的过程

美是一切艺术的源泉,音乐是美的放大镜。相较于其他艺术而言,音乐是传播美最直接、最显现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将美细微化,也可以无限放大化,把美的细胞以多角度、多形象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音乐是美的印刷机,音乐教育可以将美作为一块块模板,使人这张“白纸”都有美的存在。这种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单纯复制,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美的个性与发展。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先导作用,已被大众所关注,也是社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核心。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是社区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的另一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审美的角度创设教学情境、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并使用美化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美育效果。

(二)社区音乐教育主要内容

社区音乐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各年龄阶层的辖区居民。其活动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二是培养音乐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因此,社区音乐教育是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在城市社区中的继续、延伸、深化和发展的最好体现。社区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对各个社区中居民意愿的调查结果。在对300位居民的调查报告中显示:

?

因此,社区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音乐的基本知识、演唱(独唱、合唱)、乐器演奏、舞蹈、戏剧等。以社区音乐教育三大内容:合唱、器乐、舞蹈为例的课程结构图如下:

1.合唱

如图所示,合唱课程以美育技术、音乐技术、声乐技术及语言技术四大版块构成,通过实践使教育对象形成最终的合唱表演技术。音乐技术版块以培养视唱能力和乐理知识两方面为主。通过对一些社区音乐教育示范点内的老人进行为期半年的训练后,经调查显示,能够形成独立准确识谱能力的老人可达88%,同时,这些老人在对家庭内有在进行器乐学习的孩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45%的家庭表示不再需要陪练老师授课,老人对孩子的纠错率可达33%,作业的完成度提升了60%,演奏的顺畅率提升了46%。声乐技术版块以解决音高和气息两大问题为主。通过正规的训练,能够演唱并产生优美的音色效果。同时,培养把握正确的语感,形成正确的情感,从而实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演唱。

2.器乐

社区音乐教育的器乐学习以钢琴、电子琴为主。但电子琴更易受到社区大众普遍接受。它用于独奏或伴奏,很适合社区中老年人群学习,还可以通过音效配器的学习,作为合唱中的伴奏乐器,增强音响效果。

社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由美育技术与音乐技术组成。我们可以将电子琴教材作为教科书,培养社区人群的识谱能力,传授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以电子琴为参照,可以更好识别音符、了解音域、熟记键盘,甚至是掌握各音程之间的关系。通过演奏,可以了解到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他所处时期的主流趋势等。

3.舞蹈

舞蹈是社区音乐教育中受欢迎程度较高的活动之一,它以培养社区居民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感知舞蹈中的肢体美与音乐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表现内心对美的感受与追求,在美的体验中享受美所带来的愉悦感。通过与他人及伴奏音乐的配合,增强受教育者的集体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社区内的邻里和睦。

五、社区音乐教育在高校教改中的意义

(一)高校教改的新视角与新思路

社区音乐教育是当下崛起的一种新型音乐教育模式,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社区音乐教育包含着一系列的内在要素,它们都与高校音乐教育息息相关,社区音乐教育满足了当下最迫切的大众教育需求,为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提供全新的指导方向。

(二)社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社区音乐教育是高校音乐教育课改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音乐教育面向社区居民,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质量,是社区成员终身受教育的重要手段。社区音乐教育具有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

我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社区音乐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也为邻里和睦的中华传统美德建立了广阔的基础,为提高大众的音乐审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增设社区音乐教育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培养人才方向,可以与社区(物业管理或开发商)协商合作,根据社区的人才需求标准来定向培养社区音乐教育教师,签订用人协议或定向委托协议,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社区的定向专业毕业生。这样,社区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也可以保障社区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定向化、专项化、永久化。增设社区音乐教育,也解决了社区音乐活动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教育资源的整合也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结 语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规划设计院”,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基石。社区音乐教育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和最佳载体。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设置社区音乐教育需要的课程与培养计划,更加科学合理且有效地促进高校音乐改革的发展。通过社区音乐教育的形式,我们一方面能够将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朝着定向化、专项化、永久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音乐人才服务社区的过程,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和完善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体系,最终形成一种双向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是适应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社区音乐教育为培养目的,以高校音乐教育的自身发展创新作为依托,以实践定向指导教学作为方法,实行较为全面、系统、定向的音乐教育改革,为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在高校音乐教育系增设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对接社区教育的工作,为社区教育培养源源不断的教育人才,对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1]伍雍谊.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马达.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实践与启示[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

[3]郭勇.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丹宁、涂致洁.社区音乐教育的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5.

[5]王秀萍.作为音乐学院一门课程的“社区音乐”[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3.

[6]蒋雪.我国城市社区音乐教育研究—以成都市社区音乐教育为例[D].新疆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美育社区音乐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社区大作战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