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

2018-07-12 14:30
观察与思考 2018年4期
关键词:本质中国共产党特色

丁 俊 萍 嵇 丈 羽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回答。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提出与不断发展,正是探索和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宝贵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两个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党的十八大以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历程

“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话语创造。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领导俄国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列宁斯大林,都没有明确地从本质层面去分析、概括社会主义的内核。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但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具有片面性,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又犯了急于求成、盲目冒进、工作严重脱离实际的错误,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由最开始的正确认识演变成“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判断,以致走上了“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最终造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可以说,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党当时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他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多次指出,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有很多条,最重要的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没有搞清楚。针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开始出现的一些反对改革的声音,针对当时不少人对改革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之间关系上的思想困惑,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过程中,从战略高度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新思想新观点,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全新阐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从本质层面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与历史使命进行概括,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进入了全新阶段。由此,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成为之后每一代共产党人的新的探索领域。

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论断。这一论断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深刻理解,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与时俱进。

2006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问题的三次小型座谈会上,和与会人员讨论了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我们解决社会和谐问题提供了根本前提和保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③《胡锦涛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25页。在这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和谐之间的联系,第一次被构建出来。同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篇便鲜明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④《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自此,“社会和谐”正式成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成为了新的时代课题。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是在当代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时代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上。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探索都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与时俱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新的概括。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014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的过程中,习近平同志首次谈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2014年9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19页。2014年9月,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又一次谈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19页。

2016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页。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之一;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这一思想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党的理论中得到了最根本的确认。2018年3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第一章的总纲第一条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根本性、全面性、时代性。

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高度,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现实伟大事业需要的积极回应。

首先,这一论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自觉。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近代以来压迫在最广大劳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随后,又通过“三大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在全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尽管在党的八大以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与失误,但是党依靠自身的先进性克服了“左”的错误,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全球化;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这一令世界瞩目的高速稳定发展的背后,最根本的是因为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能够与时俱进提出并实践新思想新战略的中国共产党在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与历史的选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想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就在中国共产党。

其次,这一论断也是中国共产党对推进伟大事业客观需要的积极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就是要实现 “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尽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已经取得了众多发展成果,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然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另外,从当今面对的问题来看,一方面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反对与颠覆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只有突出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才能帮助我们在新时代的探索中认清方向,稳步实现新时代的更大发展。党的十九大据此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一个基本方略,强调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8页。这既是对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地位的清醒判断,又是对自身使命的再一次确认。

第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内含着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明确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处于核心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先进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反腐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向“四风”发起坚决斗争。目前,全面从严治党成果显著,“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8页。可以说,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体现了我们党一如既往的使命与担当。

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发展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与收官阶段。世情、国情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充分、不平衡现象也随之出现,人民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获得感有待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于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大会提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论断,强调“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2页。这一科学论断在2016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中得到了确认。这不仅表明共享发展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也说明共享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发展史上,将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从理论上来看,共享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要求基础上的新的话语创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科学与先进,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身也应当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自诞生起,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资本主义在极大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带来的却是阶级剥削与极端的贫富分化,而社会主义除了要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还需要达到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只有共享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一切发展成果、消除贫困、提升人民收入水平、幸福水平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

从现实意义上看,共享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迫切要求和关键所在。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果,已经使中国的部分地区、部分群体达到了小康甚至富裕的生活水平,然而我国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还未走出贫困,还有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达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的形势依然严峻。消除两极分化、让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必由之路。其次,邓小平曾指出要“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果我们今天还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还不能通过共享发展来解决好这个问题,那就不仅会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更会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根基与合法性。

此外,共享还关系到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局。当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尽管从长远来看这是为了实现更持久稳健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经济增速较之以往一定程度的下降,甚至会导致人民对经济形势判断的信心不足。恰逢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在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为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破解发展难题、增添发展动力,就必须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让人民更紧密地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共享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说,共享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当今世界发展困境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结 语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寻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问题。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上述两个论断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要根据本国发展的实践情况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实践仍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才能为不断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过程中严格遵循着两条主线,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条主线都指向一个目标,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一刻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的伟大梦想。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本质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放缩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