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鬼神狐怪传人情世态
——浅析《聊斋志异》的主要思想内涵

2018-07-12 08:12袁加鹏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名作欣赏 2018年15期
关键词:科举制封建礼教鬼怪

⊙袁加鹏[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蒲松龄描写的一部奇异故事的文言小说,其中刻画了一大批形象生动的神怪妖精。而作者不写出真实的人物,甚至很多笔墨都不放在“人”的身上,一则是这些故事多为虚构想象,再者这样不写人而以非人的形象来传达思想情感,有时还以鬼怪反衬人,则更显得意味十足,引人深思,达到“言他物”以传情之意。

这部作品因其独特的魅力,历来受到众多学者和读者的好评。清代学者冯镇峦评点《聊斋》,称其“当代小说家言,定以此书第一”。当代学者郭沫若在蒲松龄故居题写了一副对联,其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不仅因为作品以狐怪写了众多奇异有趣之事,更是因为其背后所体现出的深刻思想内涵。小说反映了当时很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既有对封建统治阶级和制度的揭露与批判,也有对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的歌颂,引导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一、反映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罪恶

《聊斋志异》虽是一部鬼怪小说,但其志却不在借鬼神以自娱,也非宣扬鬼神观念,这与以“实录”来“发明神之道不诬”的《搜神记》不同。不论是如何离奇的鬼怪之事,所反映的也都是人世常态,不过是换个角度叙写,则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作者本就和地方官府有所接触,也关注政治民情,再加之他人的见闻,其对于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则更是深有体会。因此,作品才会是“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让人触目惊心。

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可谓擢发难数、罄竹难书,作品从上至下层层揭露,把统治者及其爪牙的罪行曝于青天白日之下,用文字加以鞭挞。小说《促织》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以及统治阶级残酷压榨人民的罪恶。统治者耽于斗蟋蟀之娱,因此地方层层压榨,从上到下威逼利诱,从下逐上争宠献媚,小小蟋蟀倒比人命更加金贵,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弄得底层大众民不聊生,似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异曲同工。成名一家便是这无数受害家庭的一个缩影,因一只蟋蟀几乎家破人亡。故事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这不仅讥讽了封建统治者和官吏的昏庸腐朽,也进一步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罪恶。

以地方官府为主要对象,表现了其昏暗腐朽和残酷压迫,以此代表性地揭露了整个封建政府的腐败黑暗。小说《席方平》便是极具代表性的篇章,可见当时封建官僚组成的政府是如何不堪。席廉得罪富人羊某,而羊某买通阴司各层,对其日夜拷打。席廉之子席方平为父伸冤,灵魂进入阴间地府告状,哪知各级官员都贪污受贿,不仅冤屈不得昭雪,反遭毒刑。虽写阴曹地府,却显然是借其影射当时的封建官府,从上至下犹如天地初开般一片混沌。可以看出,封建官府不分是非黑白,彼此包庇,不行其职反而贪污腐败。正如灌口二郎判词所言:“金光盖地,因使阎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除此之外,《聊斋志异》中揭露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的篇章还有很多。如《红玉》中宋御史和《向杲》中豪门公子都是恃强凌弱,干着欺男霸女的勾当。通过这些故事,揭露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黑暗现实,对残暴昏庸的封建统治阶级加以抨击。

二、揭露八股取士科举制对人性的荼毒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从盛唐王朝的没落中走向衰败,具有代表性的科举制则显得极为刺眼。虽然科举制曾经起到过选贤举能的作用,但清朝盛行的“八股取士”早已积重难返,成为了禁锢读书人的牢笼。《聊斋志异》中众多篇目揭露了科举制的弊端,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对人性的荼毒。

科举制禁锢人的思想,用“八股文”给读书人打造了一个扭曲的铁笼子,把他们喂养成了痴愚病患,几乎成了精神鸦片,其对人性的扭曲遗祸无穷。小说中的王子安屡试不第,在醉酒后做了一场得意之梦,戏剧性地走向了“人生巅峰”:“中进士”“殿试翰林”“出耀乡里”。不过终究是一场空梦,他的这份痴愚,倒和《儒林外史》范进中举的痴狂颇为神似。倘细思起来是极可怕的,免不得让人“后背发凉”,因为这深刻反映了科举制对人心灵深处的禁锢毒害。

科举制的弊端和一些官员的腐败,导致很多有才之士没能金榜题名,成了考场的“漏网之鱼”,甚至不幸沦为牺牲品。作者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曾经连得县、府、道考试三个榜首,一时名声远播,但直到七十余岁才成为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的不合理有着切肤之感,对其批判也就更加深刻。小说中的叶生,虽然“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也“困于名场”。自己没能考中,而弟子却凭借其文章一路高中,让人难以理解,只能说“是殆有命……非战之罪也”。叶生科举失意后郁郁而终,竟至于魂魄不散,直到得中举人,衣锦还乡见到棺木尸体才知其已死多时。虽然这些是出于作者的想象,但也可以反映出科举制是怎样的深入骨髓,死了都忘不了落第之憾而要圆了“科举梦”才甘心,其余毒恐怕连刮骨也治愈不了!

除了上面谈到的,小说中每一个科举制的牺牲品都体现了对科举制毒害人性的揭露与抨击。虽然蒲松龄对科举制弊端的批判不及后来的吴敬梓那样深入彻底,但他是清代首个通过小说来批判科举制的文人,而且作品在内容和思想上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反对压迫,歌颂斗争精神

中国封建社会,弥漫着“吃人”的黑暗。统治阶级费尽心机,想方设法来奴役劳苦大众,用传统礼教束缚人的言行举止,禁锢扭曲甚至抹杀人性。《聊斋志异》中很多篇章体现了封建社会对人的残酷压迫,而久积的压力终会爆发,因此也塑造了众多反抗者形象,他们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赞扬。

在封建礼教下,爱情没有丝毫自由,婚姻也从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稍有逾矩便是大逆不道。小说中的爱情婚姻,不论是人与狐怪仙妖,还是世俗男女之间,他们坚持不懈,终得佳缘。小说中连城和乔生生死相恋,活着的时候,连城便倾心于有才气的乔生,却因为乔生家境清贫而遭到以其父为代表的世俗社会的反对,但她不嫌贫爱富,私下帮助乔生以示真心。虽然含恨而死,但心心相惜的两人在魂魄重聚后再表真情,并且通过友人的帮助得以还阳再续良缘。他们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不屈的斗争中获得了幸福,作者把美好的情思寄托于怀有真情的男女身上,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和对追求美好情感的赞颂。

地方乡间往往是封建思想流毒最深远之处,礼教的迫害也更深入骨髓,“吃着人肉还要立着牌坊”。封建礼教成了统治者的利剑,时刻架在人的脖子上,让人只能缩着头战战兢兢地苟延残喘。然而就有一些人敢于抗争,绝不向恶势力低头。小说中席方平为父伸冤而屡遭酷刑,整个阴司就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封建关系网,统治者只顾残害众生而不准其反抗。他先是喊冤城隍,再“告诸郡司”,又向冥王申诉,最后“二郎援笔立判”,这场波折不断的诉讼方告终。虽然几遭迫害,但他顽强不屈,终于是战胜了恶势力,体现了其顽强反抗的精神,作者刻画了一个誓死抗争到底的“斗士”形象。

此外还有很多故事,不论狐妖鬼怪或世间凡人,都参与了这场反抗封建压迫和同礼教作斗争的战斗中,体现了坚强英勇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诸如《小谢》中的女鬼秋容、小谢和陶生及《晚霞》中的阿端和晚霞,这些人都在和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生活。作品对封建世俗观念的讽刺和批判,正是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与赞扬,引导人们冲破封建牢笼。

四、结语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呕心之作,虽满篇鬼怪狐妖之事,却是“托鬼怪以言志”,人事不便之处而从鬼神之口,可谓用心良苦。作为封建社会的受害者之一,作者本就产生了对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和统治者的不满,也深刻认识到封建毒瘤的危害何其严重。虽然其中存在一些落后思想,如封建道德伦理观念、鬼神迷信等,但我们不能过分苛求,毕竟人都有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性,对消极成分应当自觉区分和摒弃。而且,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是积极进步的,借鬼怪狐妖之事尽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对落后“吃人”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制度加以批判,并表达了对人们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的歌颂。

猜你喜欢
科举制封建礼教鬼怪
古代的考试
自负的鬼怪
“科举”
找出调皮鬼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