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旅游信息化人才教育与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实践

2018-07-13 10:57单子丹张启媛邹映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四位一体人才培养

单子丹 张启媛 邹映

摘 要:有效提升旅游信息化管理教学质量对推动专业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现有旅游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现状,引入信息化人才教育模式及知识构建体系。结合“互联网+”时代对旅游信息化人才的要求,提出四类旅游人才的专业培养方法。旨在完善我国信息化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加强旅游管理人才教育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高提供方法指导与决策指南。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旅游信息化人才;知识体系;“四位一体”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10-03

Abstract: It i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for tourism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pecialty efficientl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ecialty education, introducing informatization education mode and knowledge hierarchy will be one of the efficient methods. What's more, in view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ourism informatization talents at the Internet plus era,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four types of education methods, which aims to provide guidance to perfect the tourism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the specialty, and upgrade the capability of innovation.

Keywords: internet plus era;tourism informatization talents;knowledge hierarchy;"Four in One" talent cultivation

“互联网+”时代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国网民已经达到6.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移动手机网民的增长,使得网民成倍数的增长。“互联网+”改变了很多行业,逐步出现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农业,似乎每个行业都可以互联网化。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走在世界的前列,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教育与培养,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旅游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欧美大学陆续为旅游学科专门设系,在80年代形成了大发展时期。欧洲的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建设始于1893年瑞士建立洛桑旅馆管理学院,至今己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建设始于1922年美国康乃尔大学建立了旅馆管理学院,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专业改革已变得十分迫切,如何适应于“互联网+”新时代在专业管理体制、师资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更新预升级,如何着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操作的执行方法等问题都显得尤为突出。由于旅游管理行业的特殊性,从事该行业的人员需要具备各种综合能力方能胜任[2-3]。因此,在选择旅游管理人才时,企业不仅会考虑到学校的知名度,还会考虑到受聘人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是否满足岗位要求。在高素质的管理应用型人员供需矛盾加剧的同时,掌握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高水平人才尤为受到企业的关注。

一、旅游信息化人才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输出口,国内各高校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都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一项主要职能工作,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目前不少高校在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地还是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变形,极易受到互联网时代特质的冲击。

(一)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从业分布与发展状况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招在培养上有一定困难,具体表现在文科学生对数学及量化分析工具等学科普遍感到困难反映在成绩上是大面积不及格;理工科背景学生则对人文素质和文化类课程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4]。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培养目标与结果的背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该表旅游产业在全是世界范围内都取得较快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产业的飞速发展却没有带来旅游本科层次就业市场的扩大和升级,旅游专业毕业学生和同层次学校毕业生一样行业留存度低,行内就业主要是通过考取旅游部门的公务员,真正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区等旅游企业就业的只有很少比例,绝大多数毕业生从事与旅游无关工作。

(二)院校知識更新缓慢以及旅游业的时代特征

在信息化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旅游业作为典型的综合性产业,更容易受到诸多信息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变幻莫测、极具挑战性的特点。旅游教育应是展示旅游世界的窗口,快速反馈旅游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热点问题。但目前教学中还有知识陈旧过时、忽视旅游业发展的时代性特点的现象,直接的恶果便是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热情,也不利于建立学生形成自觉进行知识更新的意识,达不到终身教育的目的[5]。旅游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塑造学生日后不断跟踪时代的变化,从而更新充实自己和产品的能力。

(三)未来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趋势

“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会有两大发展方向:其一是因为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使诸如旅行社一类的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产业部门逐步转型或消亡;大数据和各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消费者行为预测更精准和旅游预期更理性[6]。要求培养旅游人才不仅要拥有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这样就业就有很好的指向性和差异性。其二是旅游者的审美需求不断升级变化,所有产品的提供者都必须对旅游产品进行精心设计和开发,旅游产品涵盖层次多,宏观上的景区景点设计,中观层次的线路组合和微观层次上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都需要相应的人才,这些开发人员不仅要拥有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设计开发手段。

二、旅游信息化人才教育模式

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需要多元环节的相互融合,它涉及旅游企业管理、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地理规划等多门学科知识。其知识更新速度快,理论讲述复杂等都给培养体系提出挑战。

(一)“1+1”模式

该模式即在旅游管理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学习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植入管理信息系统类类课程。这种形式“博”而“杂”,不能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的内容,仅仅把信息管理内容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未能达到信息技术与旅游学科教学的充分融合。

(二)“1+X”模式

该模式即过分强调计算机基础的课程体系,把旅游信息化管理等同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没有体现旅游行业在信息化发展中的具体情况,这将导致教师授课过程过分单一,学生独立自学方式不灵活,教学形式呆板枯燥,明显不适应行业及社会的需求。

如何充分利用校园教学科研资源与校外实习企业资源开展“信息化人才教育模式”;如何弥补第一种教学模式中的被动性,与实际业务的脱节性;如何弥补第二种教学模式中的虚拟性,与市场未来发展的不联系性;如何弥补两种模式的不完善性、考核的非标准性。其解决的关键点是将互联网+的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中。

(三)“互联网+”旅游信息化人才知识体系

“四位一体”的人才即为旅游管理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服务型人才,操作型人才。对四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善的人才培养布局,优化教学方案,塑造教师团队,递进式专业考评以及产学研模式的结合。旅游管理型人才是指具有旅游管理及信息管理专业知识,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旅游信息及其管理工作的人才;研究型人才是指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专业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服务型人才是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进一步定位和细化,具备运用旅游服务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服务接收方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内容。操作型人才,是指针对景区规划、酒店管理、导游服务和旅游体验具体岗位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进行培养,重点打造旅游行业专业化人才。通过对现有旅游信息化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与课堂教学内容调研分析,进而确定“互联网+”时代旅游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方案,构架了学生新的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式。

三、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

(一)培养目标再定位与选择

“互联网+”背景下,对普通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生源特点与企业用人需求分析, 普通高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培养差异化分析, 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选择。

学生经过四年系统培养,应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知识、深厚的人文背景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使其能够拥有从事旅游行业的背景知识;通过系统掌握应用经济学科、工商管理学科知识和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形成旅游企事业单位基本业务流程的认识并具备一定实践能力;通过旅游信息技术知识和旅游产品设计技术等两方面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使其能够成为在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和教育研究部门中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和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实训教学环节的嵌入

理论教学采用“研究式教学方式” 和“多形式互动交流教学模式”。课堂上鼓励教师以“研究式教学方式”和 “多形式互动交流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注入式”讲解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式、讨论式、活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对旅游业的某些问题以研究的角度讨论,引导学生以积极思维代替被动接受,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实际应用能力。

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具体包括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总体思路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教学体系创新研究(包括课程实训、专题实训、岗位技能实训、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个专业多个方向模块式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三)专业教学考核方式研究

结合旅游管理教学的特点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考核有效衔接,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

青睐于渗透了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双重考核。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职业工作模式对人才需求更趋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融合,针对这一问题在实践教育的教学考核改革中,将学院本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向本科教育适当渗透,在考核方式上融于职业要求,在实践考核加入可操作的应用标准,使多项职业技能培养成为塑造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之一,实踐证明,这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塑造学生创新素质的极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方案

探索旅游管理实训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育理念的关键。要培养一支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能力突出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有计划地将教师送往企业、放到实际工作中去锻炼,以培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一线教师。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相应的岗位从业人员来校讲学、授课,介绍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及新技能。同时,还可聘请一些专家及顶尖的销售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

(五)商业化运作模式下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教学模式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而是以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为基础,通过旅游业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方式锻炼学生专业实践业务能力,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业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开拓旅游管理实训课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就业和为企业服务为出发点, 承担本地企业的在岗培训任务实训模式研究;课程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要求,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特点进行实训。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因其拥有更为便捷的社交模式、更大体量的数据储备、更具张力的生活网络,使得培育创新型人才理念与技术发展水平的内在诉求协同一致。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更需要经历丰满的知识摄取以及大幅度的跨界融合,人才培养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一种能力的培训和获取,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与思维碰撞,只是为了管理创新而创新,为了创业而教育创新,最终只会造成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名存实亡。因此,只有在找准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评价点、结合经济利益点做到培养模式的有的放矢,在人才培养体系上融汇理论、实践、应用等众多环节,最终形成专业综合评价合力,才能不断锐化高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理念,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常态化、长效化、可行化。

参考文献:

[1]Vieira V S, Balula A, Almeida P. Social media marketing in tourism education: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and value of a social network site for 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in tourism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Cases,2013,15(4):141-152.

[2]吳春柳,孙希瑞,荆亚宇.“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4):185-187.

[3]尚晓丽,曾红艳.“互联网+”旅游管理高级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17(14):161-162.

[4]陈一鑫.互联网+旅游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6):74.

[5]廖化化.论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7(18):161-162+165.

[6]卢世菊.“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7(12):108-109.

[7]王兴山,王芳.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解读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5(24):195-197.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四位一体人才培养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