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课为抓手 提高小学科学教师信息技术胜任力

2018-07-14 02:23曾涛田亚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课

曾涛 田亚辉

摘 要 介绍微课的发展、特点和制作方法,将其与小学科学课程相结合,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胜任力。

关键词 微课;信息技术胜任力;小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4-0023-0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making methods of Micro-1ecture, and combines it with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to help teachers improve their compe-tenc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Micro-1ec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etence; ele-

mentary school science

1 前言

據调查,小学科学教师普遍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以其直观新颖、表现丰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优势,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常常抱怨使用计算机等设备太麻烦,遇到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以及工作忙,没时间、精力等。可见,教师在不否定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以不会应用或太过忙碌以及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能满足要求等原因,拒绝或很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为解决这个问题,以微课设计与创作为抓手,在小学科学教师中展开微课知识普及、微课设计与制作活动,手把手教他们制作微课,在课堂中使用微课,使他们尝到微课使用的甜头,在学校中形成制作使用微课的局面,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胜任力的发展。

2 微课的知识普及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这种单一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基于教学设计的思想,利用多媒体技术,在3~5分钟内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进行针对性讲解,具有目标单一明确、针对性极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教学不仅使用方便、简洁清晰,而且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将微课教学运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增强教学效果。可见,微课教师是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形式,适用于微时代的知识传播,也适合学习者深度理解的需求。

微课是由Micro-1ecture翻译过来的,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而后萨尔曼·可汗开发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课程渐渐闻名于美国基础教育领域,被众多学生认可,甚至迅速风靡全球。2007年,萨尔曼·可汗成立非营利性质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ny),使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通过在家浏览可汗的视频完成学习。在国外,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引发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顺应时代的浪潮,2008年,Micro-lecture概念被David

Penrose定义,他同时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1)微课程的核心为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众多核心概念;2)以此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3)用摄像机录制以上内容,形成长度为1~3分钟的视频;4)设计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指导学生探索;5)将视频与课程内容大纲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2012年,网易公开课正式推出可汗学院课程,并且持续更新。这一系列的微型课程的火热标志着人类开始踏入“微时代”。

2010年,微课在国内兴起,佛山教育局于2011年启动“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选活动”,预示着国内微课的萌芽。胡铁生指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以微型的教学视频为载体,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在佛山教育局的示范带动下,微课建设工程在全国各级院校以及教育企业、培训机构陆续开展起来。

3 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示例

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我国多数地区还处于科学教育的初步阶段,很多地区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对科学课程不够重视,感觉这一学科操作性、动手性强,教和学都比较困难。微课教学能够将科学知识内容通过直观、生动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赏图片、视频,了解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了解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将微课与小学课堂相整合的模式,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触发深层学习,提高其科学素养。

利用微课,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预习在一堂课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学生是否预习,是否对要学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接下来课程的领悟程度。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具的教学特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合小学科学课程的预习环节。提倡通过给学生播放在课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来代替传统的教师口头布置预习任务。如在“摩擦力的秘密”一课中,课前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通过“足球为什么移动一段距离之后停下来”引入,然后通过演示空中推手、紧贴桌面静止、紧贴桌面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感受手掌的不同感觉。视频中还展示了推小课桌和大讲台的不同反应。视频中展示的活动,既简单又清楚地了引入了摩擦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加入到活动中来,更好地体会摩擦力的作用。

利用微课,清晰教学内容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有很多内容,仅靠课本上的图片或文字无法表达清楚;也有一些内容知识本身很复杂,令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将这些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知识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反复地通过视频观察学习,使教学内容清晰,更易于学生理解,达到教学目标。如在“酸碱指示剂”教学中,如果单是靠纯理论性知识教授,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是很难理解并完成实验的;如果以微课引入,以PPT形式的微课视频展示实验材料、步骤以及现象,整个过程就完整地展现出来,再配以教师的旁白讲解,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

利用微课,突破重点、难点 如何让难点不再难,让学生更好地攻克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提出将易错点、重难点做成微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反复观看,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攻克难点。如在“让灯亮起来”一课中,对刚刚接触这部分内容的小学生来说,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开关如何控制小灯泡亮灭,始终是难点。要求教师在课后将电路装置以及电路连接过程,用手机白板录制的方法,并配以讲解,录成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观看,从而轻易地攻克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4 制作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微课

在让教师了解微课的基础上,花大力气手把手交给教师如何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制作自己理想的微课。微课的制作流程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出微课主题。

第二步:针对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微课设计。

第三步:准备教学用品以及录制微课工具,搜集教学资源。

第四步:录制微课,后期加工。

第五步:反思修改,进一步完善微课作品。

选用两种易学的微课制作形式:第一类是白板形式,即用手机和白板结合,对过程进行录制;第二类是PPT形式,将课程制成PPT形式,再使用录屏软件合成。

手机加白板形式,制作微课 比如在第一类制作方法上,给出详细步骤,带着教师制作。工具与软件包括手机、支架、白纸、笔、耳机及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如图1所示。

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让灯亮起来”,进行教学设计。以“身边绚丽多彩的灯是如何亮起来的”作为导入,引出“让灯亮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灯亮起来需要的装置(灯泡、电源、导线),通过连接,使小灯泡亮起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控制灯泡的亮灭,引入开关装置、控制电路。

第二步:桌边或椅子边固定手机支架,将手机安放在支架上,调整好位置,镜头对准桌面。

第三步:根据白纸大小,确定镜头取景范围;固定白纸,以防止录制的画面移出镜头。

第四步:开始录制,在语音讲解的同时,用笔画图、书

写、做标记等,展现教学过程,讲解过程明了易懂,时间控制在5 min以内。

第五步:录制完成后对视频进行编辑,可以加入標题、动画,这里采用“小影软件”进行编辑。

PPT屏幕录制 PPT屏幕录制微课快捷方便、生动清晰,不足之处是录屏软件较复杂。录制过程应注意语言表达简练清晰,易于学生理解;画面端正,清晰明亮;无装饰物,衣着端正,头部不能遮挡镜头。常使用的工具有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软件有PPT、Camtasia Studio。下面介绍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收集教学资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

主题是“魔法药水(酸碱指示剂)”。通过PPT图片展示步骤,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取紫甘蓝在研钵中捣烂,加入1:1的酒精浸泡;用纱布过滤(或挤出),所得汁液即为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通过所制酸碱指示剂,鉴别白醋和碱水,滴加酸碱指示剂后变成粉红色的溶液为白醋,变为青绿色的溶液为碱水。

第二步:同时打开PPT和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制者戴好耳机,调整好话筒位置、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按钮,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形成作品。

手把手教会之后,举办微课制作比赛,旨在进一步让教师制作使用微课。在这种环境下,很多教师自发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探讨微课制作以及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随着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普及,教师的信息技术胜任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2]许可.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4]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5]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6]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7]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