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配合骨肽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2018-07-18 08:23李贺伟龚艳琳刘佳丽
吉林中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内热膝骨性关节炎

阮 锋,李贺伟*,刘 平,龚艳琳,刘佳丽,马 琴,周 华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武汉 430077,2.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 430022)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是因膝关节局部受损和慢性劳损所致[1]。由于老年人骨生长基本停止以及骨代谢缓慢[2],因而导致目前没有可以根治的治疗药物,因此很多医务工作者都在尝试各种疗法相结合的混合疗法,以期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肽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3-4],它具有调节骨生长、代谢和促进新生骨形成及抗感染、镇痛和预防骨质疏松等多重作用[5-7]。而内热针是在中医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和工艺材料研制而成,其具有温度可控、热能集中的特点,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8-9]。因此本研究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内热针配合骨肽关节腔穿刺给药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共收治关节炎患者186例,其中符合本研究的膝骨性关节炎病例共94例,包括女性51例,男性43例,平均年龄(65.4±3.2)岁,平均病程(2.8±1.2)年。根据X线分级标准(Kellgren-Lawrence分级法):0级,正常;Ⅰ级,轻微骨赘;Ⅱ级,明显骨赘,但为累及关节间隙;Ⅲ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Ⅳ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硬化。本研究病例中有30例属于Ⅱ级,41例属于Ⅲ级,23例属于Ⅳ级。诊断膝骨性关节炎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10],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分组及治疗方法 根据治疗实施方案的不同随机将9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男21例,女26例,平均年龄(65.2±3.4)岁;治疗组男2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5.5±3.1)岁。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骨肽关节腔穿刺给药治疗,选取髌骨外上缘为穿刺点,将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后,使用10 mL注射器(7号针头)快速刺入膝关节腔内,吸尽腔内积液,然后取骨肽注射液(湖北威士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 mg缓慢注射到膝关节腔内,1次/周,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患者在采用骨肽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内热针疗法。内热针治疗仪由济南佳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患者仰卧位,双脚呈半屈伸状态,腘窝处垫圆枕,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取直径0.7 mm、长度80 mm的内热针,双手持针,直刺或斜刺,采用多针密集型深刺,抵骨着筋,扎针后连接内热式针灸治疗仪,将针尖部的温度设置在40~60 ℃,治疗时间25 min。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

1.3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1];采用VAS评分[7]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分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重;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MMP-3的含量。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2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2组患者各47例,经过不同方案1个月的治疗后,如表1所示,治疗组21例显效,23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3.6%;对照组10例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总有效率76.6%。因此,治疗组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 47)   例

2.2VSA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后2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的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有所改善(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前后2组VAS评分比较(± s ,n = 47) 分

表2 治疗前后2组VAS评分比较(± s ,n = 47)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8±0.6 3.5±0.4#治疗组 7.9±0.7 2.4±0.3#△

2.3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比较 见表3。如表3所示,经过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下降的程度要大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治疗前后2组ESR和CPR比较(± s ,n = 47)

表3 治疗前后2组ESR和CPR比较(± s ,n = 47)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ESR/(mm/h)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1.3±8.4 40.2±9.4# 32.7±5.1 20.1±2.9#治疗组 60.5±7.6 25.8±6.9#△ 32.4±4.8 14.9±1.7#△

2.4血清中IL-1β、TNF-α和MMP-3的比较 治疗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IL-1β、TNF-α和MMP-3的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如表4所示。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细胞因子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治疗前后2组血清细胞因子比较(±s)

表4 治疗前后2组血清细胞因子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观察时间IL-1β/(pg/mL)TNF-α/(pg/mL)MMP-3/(ng/mL)对照组 治疗前 97.48±10.12 70.63±11.52 1.63±0.45治疗后 41.71±5.37# 46.95±7.45# 0.89±0.16#治疗组 治疗前 97.68±9.73 70.36±10.79 1.70±0.41治疗后 28.95±4.52#△ 34.12±7.62#△ 0.59±0.13#△

3 结语

中医将膝骨性关节炎归属于“痹症”范畴,其发病与“邪”“虚”“疲”密切相关[12],或因气虚而不能濡养筋骨,或因气血不通而痛等。由于膝关节结构的特殊性,其会因为劳损或外力导致关节周围组织出现反复损伤。内热针是在中医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可直接作用病灶,内热针工作时,温度控制在40~60 ℃,可充分改善软组织血液循环[13],加速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与传统针灸相比较,其具有温度可控、针头热量集中、起效迅速、疗程短的特点,在治疗各种类型慢性软组织损伤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而骨肽具有调节骨生长、代谢和促进新生骨形成及抗感染、镇痛和预防骨质疏松等多重作用[14-17]。因而将内热针与骨肽联合起来同时使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将大大增加疗效。

本研究说明联合使用内热针使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降低更加明显,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

内热针联合骨肽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红细胞的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充分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对骨膝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内热膝骨性关节炎
外出踏青排内热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基于PMV 模型和FCM算法的车内热舒适评估方法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内热针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蒙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42例临床研究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