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探析

2018-07-18 17:52蔡玉霞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继承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蔡玉霞

【摘 要】优秀传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要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繁荣兴盛,必须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关键词】继承;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具体部署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突出讲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我们应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那么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笔者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热爱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自内心地认同,保持对中华民族文化理想、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余年,创造了无比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足以让每个炎黄子孙引以自豪。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说,任何一国的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其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一个民族,凡是对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而且附随着一种温情和敬意的人数越多,则这个民族復兴的希望越大。不尊敬不热爱自己的文化,把传统文化看得一无是处,没有一点令自己满意,完全当做旧的、坏的包袱要丢掉,就等同于割断历史,当然谈不上继承。割断历史,彻底否定传统文化,那我们就没有根也没有未来,当今中国先进文化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同志讲:“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尊重历史就要尊重传统文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首先要有敬爱之意,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传统的东西一切都好。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又很复杂,好的不好的都有,精华糟粕并存。我们要继承的是精华,这就需要对祖国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区分精华与糟粕,从而决定取舍。习总书记讲,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深入群众进行宣讲

传统文化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里,停留在书斋当中,停留在文人雅士的坐而论道当中,文化应该是活泼泼的,有着新鲜的生命和活力,文化的生命在于与生活同呼吸,与群众相交融,与时代共进退,文化本应与群众水乳交融,提高百姓生命质量,心灵层次,具有生命的尊严,演绎出天地之德,日月之明,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出精彩。这就是文化的使命和责任。所以传统文化一定要让百姓明了,现在全国各地在举办传统文化的大讲堂、论坛,此起彼伏,就是宣传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普及周知,在生活中落实,文化便有了生命力,因为生活是文化的土壤,群众是文化的雨露,而时代则是文化的阳光,有了土壤、雨露和阳光,文化自然欣欣向荣、自然就能创新,自然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近十余年来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传统文化论坛和道德讲堂,就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很好的形式,宣讲的老师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专家学者、著名主持人、影视明星、企业家、普通农民等等,他们通过圣贤文化的学习,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和自己之前存在的错误,践行道德,孝敬父母、关心朋友、廉洁从政、良心做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提升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质量。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人生经验和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在全国各地巡回报告,向在场听众生动而真实地讲解了如何在生活中落实弘扬传统文化,真挚感人,听众很容易接受。文化一定要深入到人的内心,才会起作用,才会转化为我们的思想、意识,慢慢地转化为我们的行为,和谐身心。

三、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这些阐述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在新时代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是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在几千年的兴衰变迁中形成了自身的基本内核、独特风格和重要特点。如果这些内核、风格和特点与现代社会不能很好地交融相通,解决不好古为今用的问题,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就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很难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下一番创新发展的功夫,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四、落实到生活的实处

文化是做的,不是说的。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身体力行。文化文化,以文化人,用我们圣贤优秀智慧的思想随时随地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真正的传统文化,只有落实在生活中,才能进入我们的内心,才能改变我们原来的观念,才能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光彩,不然的话,我们学的再多,读的书再多,那只是知识和学问,改变不了任何事情,跟你自己也没有太多关系,你可以满腹经纶,但未必人生有所改变,真正要身体力行去做,否则跟我们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关系。

真正落实了传统文化,你会发现,它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她对我们人的生命是深层的塑造。每时每刻都可以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每时每刻都落在每一个生命的当下,来指导我们的灵魂,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意识,形成我们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整个的素质、生命状态都在裂变,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了自信,有了能力,有了雄厚的基础,给予我们心灵的力量和精神的支撑。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知行合一”。而不是象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知识。不能把学习传统文化变成一种知识,而是要转化为你的思想、灵魂、意识,慢慢的转化为你的行为,它对人的生命有个深层的塑造。

孔子说:“道不远人”。中国文化必须身体力行,是一种体悟文化,不是逻辑,不用推理,不做你永远不可能知道里面的奥秘,做一份,体会一份,感悟一份,收获一份,文化也就承传了一份,就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又增添了一块砖、一片瓦。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中,我们的身体里,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华,也集沉着长期滞存的糟粕。存精华、去糟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每一个人的历史责任。

猜你喜欢
继承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