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2018-07-21 09:41方建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审题习惯差异

方建琼

在当前“减负”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無疑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和正视差异,并能有效地利用差异,那么差异不仅不会成为我们数学教学活动的阻力,而且还能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动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针对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

1.教师要从观念上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学生的数学基础兴趣爱好的发展参差不齐,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能表现出来,从而造成数学成绩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在任何教学情境下,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我们教师要做到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我们,从而喜欢我们所教的数学学科。

2.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课堂教学中,目标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中间层次的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优等生要求在中等学生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

3.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环节,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不以人的想象为转移。面对学生的差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在进行教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能缩小差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因素、数学基础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数学悟性较高、数学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主要为这些学生布置一些能够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性、开放性作业;第二组为具有一定数学基础、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主要为这些学生布置一些数学提升性作业,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三组为数学基础较差,成绩较低的学生,主要为这些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的数学作业。这种作业设计能够提升每一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要求,促进每一位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因此,小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结合20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提供一些建议。

1.培养学生专注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专注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能够在40分钟的课程中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风趣、幽默、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在练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专注学习习惯的形成。通过培养学生专注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老师要将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贯穿到教学的不同阶段。在做题之前,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的审题目中的条件,以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把握题意。在学生审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题目的内容,精确地把握题意。最后,在审题、做完题之后,学生还要将所得答案带入题目中验算,看看有没有出错。此外,在平时老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找一些数学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巩固,以进一步提高解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

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关系到学生今后应对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方面老师要给与学生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赏识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发言。另一方面,老师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通过精心的设计课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习惯的形成。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老师就要给学生灌输“不懂就要问”的思想。在教学中学生勇于问问题是一种很好的表现,老师要及时予以表扬。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会出现畏惧的心理,不敢提问。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诱导学生,避免由于长期的累计而给教学带来阻碍。为了避免由于学生的心理生理或者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导致学生不喜欢问问题的情况发生,老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

三、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因人施教,发展个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 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2.及时表扬,培养自信心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在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及时表扬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

总之,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差异更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承认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尊重学生学习差异的客观存在,并利用学生学习中的差异这一课程资源,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审题习惯差异
相似与差异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上课好习惯
“三招”学会审题
找句子差异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好习惯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