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好的“家教”塑造孩子的完美品质

2018-07-21 09:41李全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家教规矩

李全钦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个协作、友好、共赢的时代,无论每个孩子是多么的优秀和顽劣,始终都会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并在社会大舞台上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良好的“家教”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开端。懵懂无知的孩子需要来自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更多贴心的关怀和呵护,也更需要家长多一份耐心给孩子通向未知世界的道路上点燃温馨的指路明灯,帮助他们辨别是非和方向。

关键词:应试教育 家教 辍学 规矩 礼仪

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式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多样化,首先从教学规模到教学工具的变革创新,再到智能化、数字化教育观念的全面升级,都在从不同的侧面推动我国教育向更加光明的前途迈进。但是,我们在看到教育事业大好前景的同时,又不得不为基层农村的教育的发展现状感到担忧:尽管我国教育改革已经大踏步的在路上了,但相对偏远落后的农村教育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的窠臼,继续在拥挤不堪的万众一心闯“独木桥”的争分大战中挣扎。

一、让每个孩子都平等接受教育

相比于偏远落后的农村孩子,养尊处优的城市孩子实在是太幸运了。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在比较现代化的教室里通過互联网数字教学化智能化教学方式实现书本知识的同步共享与对外的交流;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和体验,也让更多的城里孩子享受到最先进最优越的教学资源。但在偏远的农村,有更多的孩子还必须为了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而不得不背着沉重的书包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读书学习。每个孩子接受最直接的激励和希望就是“考一个好成绩”!尽管这个与城里孩子没有任何差别的目标,但却饱含着无数农村孩子家长更多沉重而无奈的希望。

最近一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时代的新生元素也在偏远的农村得到普及,基本上城里孩子能够玩的电子产品和游戏,农村孩子也都能不掉队紧跟着时代发展的节奏。而最大的不同是,城市孩子在完成基本的课本学习的同时,有更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体验课程与娱乐项目,而农村孩子除了“死读书”“读死书外”,课堂上不能满足的对电子产品和信息爆炸时代的千变万化的讯息的好奇和期待,都能够在课余得到满足和释放。空乏无味的课堂教学和满脑子的应试教育压力,使得很多农村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当下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逐年升高,这也给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敲响了警钟。

“一考定终身”是无数农村孩子家长的最高追求,而“一考定终身”也让无数农村孩子梦碎。有希望在学业上考出好成绩的孩子基本上会以“既来之则安之”的踏实心态安静的学习并一直保持着不错的成绩;而更多的孩子则抱着“读几年书、识几个字就行”的“家训”在学校里玩几年的心态,有的身子中学没毕业就跟着父辈外出打工挣钱,或者子承父业做生意,也或者早早结婚生子了。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当前的农村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却慢慢出现了“慢性死亡”的倒退现象。

二、家庭教育不能“缺位”

在很多人看来,学校是塑造每个孩子完美人格和优秀品质的殿堂,每个老师又都是“点石成金”的高人;然而,单纯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压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显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衡”现象。事实上,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小学、中学时期的心志培养到后来的人格理想的塑造,都必须有学校和家庭共同来完成的,两者任何一方出现失衡和缺失,都会对孩子未来人格与品质的形成造成伤害。在学校,老师的角色是“传识、授业、解惑”,注重的是技能培养;在家庭,父母的角色则是“讲规矩、教礼仪”,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品质。

作为深入基层农村的一名教师,我在多年的教学体验中感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原因是什么?现在不少家庭一个孩子的现象很普遍,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也成为一种必然,也正是因为孩子在每个家庭中的分量,而忽视了对孩子人格和品质的培养,而导致不少孩子自私、任性、蛮横、娇气、脆弱、撒谎,不敢承担责任、难于与同学相处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老师的教育引导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因此,也致使现代孩子不好管的结果。

当今社会是个协作、友好、共赢的时代,无论每个孩子是多么的优秀和顽劣,始终都会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并在社会大舞台上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果从幼儿园甚至小学开始,孩子的人格和品质就存在缺失和遗憾,那么,将来步入社会,也会与社会大家庭格格不入,而最终让孩子自身和整个家庭蒙上阴影并悔恨终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和品质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更应该是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家长的责任尤其重要。

良好的“家教”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开端。尽管在应试教育的现有教育体系下,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改革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而给予孩子正确的人生引导则不能因为任何客观原因而滞后。学校在积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各项技能教育的前提下,每个家庭都应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家教”来进行相应的辅助教育。一个孩子仅仅拥有一技之长,还不足以使他有能力适应未来多变而复杂的社会,只有给孩子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并在社会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走上歪道或邪道的年轻人,其实他们的智力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差,却有些人却偏偏游手好闲、自私自利、好吃懒做、偷奸耍滑,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些孩子的家长没有很好的承担起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与品质的责任,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三、农村教育前景一片光明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这句话表明,只要给予每个孩子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方法,蕴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都会被挖掘出来,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而这也正是包括学校和每个家庭都希望实现的最理想的目标。而为什么在现实的孩子的成长阶段,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却偏离了正确的轨迹呢?原因就在于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品格的培养。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方针以及农村义务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就是消除城乡教育的差距。而这些教育改革措施和政策的落实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教育环境与教学水平,而针对广大农村观念还相对落后的无数家长,则应该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结合实际,不断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从行动上到思想上,真正实现与城市化的现代化教育接轨。如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基层农村的教育环境、教育措施、教育水平都在从整体上提高,而我们的很多家长还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都推给学校和老师,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的品格教育仍然是缺失和不完整的。当然,有些农村家长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有些家长的现实情况而造成的本身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是根深蒂固,并且没办法通过再教育和在学习实现提高,但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给予孩子必要的规矩和礼仪教育,则是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课。

四、“双重保险”让孩子飞得更高

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在学生的小学、中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综合识别能力和心志的重要阶段。还有一句老话說的好“一岁看大、三岁知老”,意思就是说,一个孩子在很小时候的表现已经预见了将来是不是有出息。尽管这句老话对人的宿命定论有些想当然,但从经验上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规矩,在学习上有知道努力上进,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受到尊重。所以,无论他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上,就都能够驾熟就轻、迎刃而解,只要努力不松懈,没有不良因素对其进行干扰,他的人生就会一帆风顺,将来也一定在其擅长的领域创造一番成就。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家庭没有接受良好的“家教”,他的新路素质和社会的适应性就会比正常的孩子差,在辨别是非曲直、选择正确方向上就会差强人意,甚至受不良因素影响而很容易导致意志不坚定、责任心不强,从而走向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上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无论是农村孩子还是城里孩子都无差异化的成为了数字化、智能化现代科技的宠儿,每个孩子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和 “无线wife”认知和了解未知世界。显然,越来越快捷的现代科技为现代教育插上了一个会飞的翅膀。然而,懵懂无知的孩子需要来自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更多贴心的关怀和呵护,也更需要家长多一份耐心给孩子通向未知世界的道路上点燃温馨的指路明灯,帮助他们辨别是非和方向。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家教规矩
“按规矩办”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粤人吃饭讲规矩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