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中职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思考

2018-07-21 09:41曾凤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文学经典阅读教育情感共鸣

曾凤婵

摘 要:文学经典阅读有助于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长远来看,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阳江作为教育事业发展落后的城市,如何解决文学经典阅读教育的问题,对推动语文教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阳江市 文学经典 阅读教育 情感共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经典阅读有助于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长远来看,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因为与应试教育存在冲突,导致文学经典阅读教育一直存在不少误区,有些教师将其当成限时阅读训练,以应付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有些教师则缺乏长远教学目标,只为完成任务,缺乏投入和创新,导致文学经典阅读教育问题重重。[1]

一、中职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中職学生经典阅读现状,本人随机对本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5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对文学经典的阅读普遍不感兴趣,同时普遍阅读时间不足,能坚持阅读的人非常少。在调查的50名学生中,有30名学生表示对文学经典不感兴趣,平时不会阅读文学经典,占了调查总人数的60%;10名学生表示当老师要求去阅读文学经典的时候,才会去阅读,占了20%,同时这20%的学生表示,自己还未完整地看完一部文学经典;其中5名学生表示偶然会主动看文学经典,占调查总人数的10%,但是同时表示看的数量不多,大约2-3本。仅5人表示平时坚持看文学经典,占调查总人数的10%,同时表示阅读文学经典达到10本以上。在调查50人中,仅1人表示看过《西游记》、《水浒传》、《山国演义》、《红楼梦》四大名著,但是看的过程是比较粗略的,因为有写白话文难以理解。事实上,中职生中存在着浅阅读、偏阅读的问题。一些学生为何更多沉缅于轻松、娱乐、浅层次的课外读物呢?其原因是:1、很多学生认为,读“深”的读物乏味、吃力,读“浅”的轻松、有趣,还可作谈资。目前,中职学校学生从众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学生们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还不很成熟,具有较强烈的合群要求和迫切的社会归属感,会表现出与大部分同学一致的心理和行为,你读什么书我也会读什么书。2、学生的阅读内容过于狭窄,大多关注的只是专业书籍,对于休闲、娱乐和时尚的书也比较感兴趣,但对经典图书的阅读,几乎是一片空白,缺乏系统的阅读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人文素质教育对任何一种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中职学生决不应该只关注专业技能性图书,应广泛阅读哲学的、心理的、社会的、励志的各方面的图书,用各种知识丰富自己。

二、引导中职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建议

1.引导中职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文学经典的情感

经典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和人文精神。体会经典作品的情感,这是调动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经典,找到一个切入点,拉近学生与作品、作者的距离,融入其中,真实体验文学经典所表达和体现的情感。只有引起情感的共鸣,文学经典才能对中学生散发魅力和吸引力。学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应充分利用馆藏,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学经典读书活动。比如与学校文学社联合开设文学兴趣班。让学生通过文学兴趣班的阅读活动体会经典文学的美感及实际应用,了解传统思想对现代生活的意义,学会用先进的、公正的思想去学习当今一些流行的思想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苏轼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这篇文学经典,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虽然时候当时的美丽夜色,当时结合当时作者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超越世俗、功利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这种情感,实现情感共鸣呢?这就是《记承天寺夜游》吸引学生的地方。于是,在文学社读书活动中,我作为辅导老师就以景物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空明澄澈、月光如水的宁静悠然的境界。然后引入背景资料——苏轼又被贬黄州。接着品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人生失意和美丽的景色是学生都能遇到的,绝大部分都会因失意而伤感、失落、悲观,不能欣赏到美景,而苏轼却能在被贬后领略到别人不能领略到的美景,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豁然旷达的胸怀和超然物外的思想精神。[2]

在经典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还能阅读到一些感情丰富、领悟深刻的句子,这些都是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的“醉能同其乐”,虽有忧有乐,但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责任意识。所以作为文学兴趣班的辅导老师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关键点,找好切入点,触及学生情感深处,实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情感实现了共鸣,学生自然也能在其中领悟和熏陶到良好情怀和品质。

2.引导中职学生养成文学经典阅读的好习惯

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初中毕业,语文水平较薄弱,进入中职学校后,主要以学习中级专业技能为主,文化课只是作为基础课程学习,学习课时有限。这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更多的语文知识了,文学经典的阅读必不可少。作为班级的任课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文学兴趣班,作为兴趣班的辅导老师,则应督促和鞭策学生养成文学经典阅读的好习惯。督促和鞭策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通过播放某段经典名著影剧,辅导老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同学将观后感表达出来相互讨论,让学生交流观后心得,加深记忆;2、指定某编经典文学作品朗读,通过声情并茂语言的表达,加深对文学经典的理解;3、鼓励学生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老师进行交流。通过辅助老师的督促和鞭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经典文学阅读习惯。如孙中山的“每天必读”的习惯,瞿秋白的“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和毛泽东的“读书和实际相联系”的习惯等等都可以介绍给学生。可以说,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既重视生存又重视发展的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

3.文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认为要加强中职学生文学经典的阅读,就必须改变目前中职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经典时与作者情感共鸣,并且感受文学经典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散发文学经典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加媚.文学经典的教育学生-阅读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

[2]韩田鹿,林琳.当代中学生古代文学阅读情况调查[J].理论探究,2010.

猜你喜欢
文学经典阅读教育情感共鸣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策略探析
《城南旧事》长销背后的阅读教育指向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汉人政治权力与文学经典传承的关系
永恒的莎翁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我眼中的莎士比亚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从文学名著到舞剧成品
对小学阅读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