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诱发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疗效

2018-07-23 03:29赵进方
西北药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胎龄导管心肌

赵进方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濮阳 457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诱发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通道在新生儿出生后未能及时关闭,其主要原因是氧诱导的动脉导管收缩机制发育不成熟,动脉导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敏感性增高[1-3]。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出生极低体质量婴儿中占40%[4]。通过口服布洛芬悬液关闭PDA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5]。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和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isoenzyme,CK-MB)在诊断心肌损伤时是最敏感、最特异的血清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PDA的新生儿血清cTnT和CK-MB的测定,探讨此类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以及通过口服布洛芬悬液关闭PDA后其心肌损伤的情况是否有改善,进而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PDA患儿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0例,胎龄为28~36周,平均32.01±2.14周,入院年龄0~48 h,平均24.12±3.19 h。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入院治疗;②无其他临床合并症及并发症,如其他先天性心脏疾病、染色体异常和新生儿心肌炎等;③无精神神经发育障碍;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非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②合并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疾病、染色体异常、新生儿心肌炎患者;③精神神经发育迟滞者;④患儿家属不同意本研究者。

1.3分组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PDA组和对照组。其中PDA组患儿出生后3 d,动脉超声心动图显示其动脉导管直径>1.5 mm,存在舒张期左向右的分流[1],而对照组无此表现。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分娩方法、出生体质量、抢救药物、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比例和气血分析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4标本收集与测定 2组病人分别在出生后72 h和治疗1个疗程(7 d)后采集股静脉血0.5~1 mL,离心,取上清液,样品置于-80 ℃保存,成批检测。cTnT和CK-MB均采用罗氏诊断E170免疫模块仪(上海前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系该公司产品)进行测定。

1.5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彩色超声(PHILIPS诊断仪,美国)检测,指标包括动脉导管直径、分流方向、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等。治疗方法:PDA组口服布洛芬悬液,第1剂给药10 mg·kg-1,第2和第3剂给药5 mg·kg-1,隔日1剂,每疗程3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组均是7 d 1个疗程。2组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包括吸氧和保暖等。

1.6临床指标 胎龄、体质量、分娩方法、是否入住NICU、出生后24 h的平均心率、是否吸氧、初次血气分析的pH值和碱剩余(BE)值等。

2 结果

2.1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2组性别、分娩方法、胎龄、出生体质量、抢救用药和气血分析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超声心动图显示PDA组患儿均有心脏杂音(41例),6例心率过快,2例胸片可见肺血增多,且经口服布洛芬悬液治疗1个疗程后,成功关闭导管者共32例。见表1。

表1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指标PDA组(n=41)对照组(n=49)t或χ2P性别(男/女)27/1433/160.880.86阴道分娩(是/否)12/2916/33胎龄/周31.43±1.9131.76±1.920.910.34体质量/g1 646.23±391.481 730.14±292.021.460.30多巴胺使用(是/否)32/931/182.530.17入住NICU(是/否)32/930/193.230.11吸氧(是/否)26/1522/273.460.06624 h心率/次·min-1154±11148±81.860.85pH值7.35±0.077.37±0.071.640.15EB值/mmol·L-1-2.91±2.26-2.35±2.581.310.17

2.22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对比 出生后72 h,PDA组血清cTnT和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治疗后,PDA组32例导管关闭患者,血清cTnT和CK-MB的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第2次检测血清cTnT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治疗失败者,血清cTnT和CK-MB水平较治疗前稍有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第2次检测结果相比,血清cTnT和CK-MB水平仍明显偏高(P<0.05),见表3和表4。

表2出生后72h2组患者血清cTnT和CK-MB比较

组别例数cTnT水平/μg·L-1CK-MB水平/μg·L-1PDA组410.262±0.1427.38±2.52对照组490.082±0.0525.68±1.92t9.7532.604P<0.01<0.05

表3治疗后7d2组患者血清cTnT和CK-MB比较

组别例数cTnT水平/μg·L-1CK-MB水平/μg·L-1PDA组(治疗成功)320.059±0.0315.30±1.48PDA组(治疗失败)90.197±0.0476.89±1.61PDA组(治疗前)410.262±0.1427.38±2.52对照组300.076±0.0425.12±1.29

注:PDA组(治疗成功)与PDA组(治疗前)比较,cTnT:t=9.232,P<0.05;CK-MB:t=5.462,P<0.05;与对照组比较,cTnT:t=1.792,P>0.05;CK-MB:t=1.814,P>0.05。PDA组(治疗失败)与PDA组(治疗前)比较,cTnT:t=1.527,P>0.05;CK-MB:t=0.823,P>0.05;与对照组比较,cTnT:t=9.135,P<0.05;CK-MB:t=4.743,P<0.05。

表4PDA关闭组与关闭失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指标关闭组(n=32)关闭失败组(n=9)t或χ2P性别(男/女)24/86/32.581.04胎龄/周31.2±1.531.6±2.16.151.01体质量/g1 612.23±421.591 680.49±341.914.210.91动脉导管直径/mm2.42±0.692.12±0.563.160.30多巴胺使用(是/否)9/235/43.230.21

2.3血清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cTnT水平与动脉导管内直径呈正相关;而CK-MB与性别、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呈显著相关,见表5。

表5PDA患者血清指标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Tab.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rum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PDA

指标cTnTP偏相关系数CK-MBP偏相关系数性别0.17-0.060.04-0.12胎龄0.83-0.03<0.01-0.23出生体质量0.75-0.040.010.15是否阴道分娩0.72-0.410.34-0.16是否入住NICU0.180.170.69-0.16吸氧0.790.160.190.14多巴胺使用0.72-0.110.220.12平均心率0.680.040.51-0.15pH值0.16-0.120.320.06BE值0.310.160.41-0.06动脉导管直径0.020.100.150.16左室射血分数0.530.380.08-0.03左室舒张末期容积0.690.060.350.15

3 讨论

新生儿出生后肺部开始膨胀,肺血管阻力下降,此时若出现PDA,可引起严重的左向右分流,加重左心室负荷,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室内出血、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等严重并发症[6]。新生儿PDA和呼吸窘迫综合征两者互为因果,伴有PDA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增加慢性肺部疾病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这类患者及早使用药物进行导管关闭。本研究对PDA组患者采用口服布洛芬悬液治疗1个疗程后,成功关闭导管者32例,有效率达78.05%,表明布洛芬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诱发的PDA新生儿疗效较好。

CK-MB升高是公认的心肌坏死的指标,血清cTnT是心肌损伤最特异的指标。这是因为cTnT是心肌特异性抗原,对于诊断心肌损伤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在轻微心肌损伤时即可释放,因而具有高度敏感性[7-9]。本研究通过测定PDA新生儿出生后3 d血清中cTnT和CK-MB的水平,发现PDA患儿血清中cTnT和CK-MB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PDA患儿,由此表明PDA对新生儿心肌存在潜在的损伤。

血液中CK-MB主要来源于心肌细胞,在心肌损伤发生2~13 h内其水平急剧上升,其上升程度与心肌坏死面积呈正比[10-12]。研究显示,在PDA患者血清中CK-MB水平显著增高,经药物治疗关闭后,CK-MB水平又恢复正常。说明因PDA引起的新生儿心肌损伤,可经药物治疗有效改善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关分析表明,PDA新生儿血清cTnT水平与动脉导管直径呈正相关,即动脉导管直径越大,心肌损伤越严重[13-15]。McNamara P J等[16]认为动脉导管未闭导致的左向右分流可影响冠状动脉,引发心肌缺血,出现血清cTnT水平的升高,这也支持了本研究结果。另外,对临床指标和CK-MB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发现,CK-MB的水平与性别、胎龄、体质量和分娩方法相关,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7]。

轻微的心肌损伤是可逆的,其表现为血清cTnT水平的暂时性升高[18]。本研究中,药物治疗后动脉导管关闭的患者其血清cTnT和CK-MB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第2次测定值相当,证实了PDA引起的新生儿心肌损伤是可逆的。PDA患儿经治疗成功后,左向右的分流消失,心肌损伤可获得修复。若窒息患者血清cTnT浓度持续升高,则预示着严重的心血管问题和较差的预后[19-20]。当新生儿发现PDA有临床表现时应及时给予干预。

本研究中,PDA治疗失败组血清cTnT和CK-MB表现为持续性的高水平,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对心肌造成持续性的损伤。因此,越早关闭动脉导管对患者的心肌损伤影响越小,其治疗预后也越好。

综上所述,有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PDA的患儿,测定血清cTnT和CK-MB的水平有助于对其心肌损伤程度的检测。口服布洛芬悬液治疗将动脉导管关闭后,其心肌损伤也得以修复。

猜你喜欢
胎龄导管心肌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