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部皮肤神经鞘瘤一例

2018-07-25 03:16张亚东赵威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枕部鞘瘤梭形

高 晨 付 莉 张亚东 赵威武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因左枕部包块9年,进行性增大伴疼痛1年入院。患者9年前发现左枕部头皮包块逐渐隆起。肿物无痛,局部瘙痒。包块生长缓慢,边界清楚。1年前,包块上部头皮破溃,患者自行用医用酒精消毒换药后逐渐愈合。但破溃部位毛发脱失,包块进行性增大并伴有疼痛。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左侧枕部头皮下肿物约3.5 cm×4.0 cm×5.0 cm,其上部约1.5 cm×2.5 cm毛发缺失(图1)。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局部轻度压痛,质韧,皮温正常。听诊无血管杂音。头颅CT(图2a):后枕部皮下椭圆形低密度肿块,约1.6 cm×3.1 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值约26~32 HU,相邻骨质未见破坏。超声多普勒:枕部头皮下1.6 cm×2.9 cm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提示内部星点状血流信号,动脉频谱,收缩期最大流速(PSV)13.9 cm/s,舒张末期流速(EVD)2.56 cm/s,阻力指数(RI)0.82。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边界清晰,有明显的纤维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紧密。呈苍白色,血供不丰富(图2b)。组织病理检查示:见致密排列的梭形细胞,胞核无异形,周边有清晰的纤维包膜(图3a,b)。免疫组化示:CD56蛋白阳性(+)(图3c);S-100蛋白强阳性(+++)(图3d);Ki-67指数1%。

图1 头部皮损半球形隆起,部分毛发缺失 图2 a:肿物CT影像; b:术后标本

讨论神经鞘瘤又称Schwann细胞瘤,是一种主要由神经鞘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的皮下结节,多发者提示患者有肿瘤易患体质[1]。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纤维瘤病2型有关。肿瘤沿外周神经及颅神经走行分布,因此外周好发于四肢,头部则多见于颅神经走行部位及颈部。好发年龄20~40岁。神经鞘细胞的组织分布,可表现为Antoni A和Antoni B两型[2],前者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漩涡状,细胞核呈梭形、平行排列成栅栏状,可见特征性的Verocay小体;后者瘤细胞较小,呈圆形或梭形,瘤组织内有间质水肿,基质黏液变性,形成小囊腔,肿瘤组织血管丰富。本例病例瘤组织血供不丰富,细胞形态学符合Antoni A表现。发生于头皮神经鞘瘤需要与如下头皮病变进行鉴别:1、脂肪瘤:好发于肩背部,质软,触诊边界不清。CT值-50~-100。B超检查示肿瘤形态不规则,回声均匀,无血流信号;2、皮脂腺囊肿:病变单存于皮肤者称为表皮样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泌旺盛部位,其表面多见皮脂腺开口和黑头粉刺。常伴有疼痛较为明显,常因局部头皮反复破溃而继发感染。CT值为50~100。B超显示肿块质地不均匀,无血流信号[3];3、皮样囊肿:先天病例较多,偶见获得性病例。肿块触之有橡胶感,常侵及颅骨外板在CT扫描中形成特征性的“火山口”征。肿块内包含游离骨片及脂肪,其CT值范围较大-100~100。B超显示出肿块内可有钙化样回声[4]。

a:黑色箭头提示为特征性的Verocay小体(HE,×100);b:梭形细胞,核无异象,有纤维包膜(HE,×100);c:免疫组化示:CD56表达阳性(+),呈棕黄色,(EnVision,×400);d: S-100表达强阳性(+++),呈棕黄色,(EnVision,×400)

常见的神经鞘瘤属于梭形细胞肿瘤一类,在软组织肿瘤中,梭形细胞肿瘤占相当大的一部分,呈束状、编席状排列等多种形态,可发生于身体任何组织或器官,免疫组化标记显示可有上皮标记的表达,也可有间叶标记的表达,或者两者皆有。由于形态结构多样,仅凭HE染色很难确定肿瘤的来源及性质,因此免疫组化检测是神经鞘瘤病理诊断的必要手段。其中S-100是最为常用的显示神经鞘分化的标记物,通常情况下鞘瘤细胞S-100呈阳性表达。另外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CD34、CD56及Ki-67增殖指数等亦是常用病理诊断指标[5]。经典的神经鞘瘤属于良性病变,Ki-67增殖指数一般均非常低[6]。本例肿瘤符合这一特点,且免疫组化显示CD56阳性。多项研究表明,CD56在良、恶性外周神经肿瘤中均有表达,但在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中阳性率高于神经鞘瘤,其可能在该肿瘤恶性转化中起到一定作用,并与肿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7,8]。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是起源外周神经或者显示神经鞘分化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成人。其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 S-100常呈阴性[9]。Ki-67阳性率约为10%~50%。

手术切除是头皮神经鞘瘤的确定性治疗手段。在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包膜的前提下,复发少见。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应进行局部的广泛切除。因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对化疗不敏感[10],除了出现远隔部位转移病例以外,患者术后应以辅助放射治疗为主[11],5年生存率16%~52%。

猜你喜欢
枕部鞘瘤梭形
右枕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复发1例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铸钢件和梭形斜柱逆施工技术
“拆西墙补东墙”高质毛囊资源宝贵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腰椎管内哑铃型巨大神经鞘瘤1例及文献复习
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24例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