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科之父
——裘法祖

2018-07-26 07:00冯春磊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风范刀法医术

文/冯春磊

作者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学术渊博、医术精湛,是我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长期担任全国高校临床专业教材评委主任,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提起裘法祖,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说过他的传奇人生,耳熟他的跨国婚姻,并神传其“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的“裘式刀法”:裘老动刀,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一定完好。

在中国做医生,尤其是做外科医生的,几乎无人不知裘法祖的名字,因为他们是读着裘法祖写的、编的或者主持编著的书成长的。

受教于他的学子中,有一大批已成为中国医学外科界的骨干,其中有国内外知名的肝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首创断肢再植术之一的钱台庆教授和后起之秀外科专家韦加宁等。

裘法祖之所以赢得世人的尊重和景仰,在于他高超的医术,更在于他高尚的医德,他常说:“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重要。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在医德上必须是高尚的。”他曾以77岁高龄单腿跪地为病人触诊;对求医的病人,“能不开刀就不开刀,能开小刀就不开大刀”。他以妙手仁心,获得“人民医学家”光荣称号并获医德风范终身奖。在日月含悲的汶川地震中,也是他生命的最后半个月,在对地震伤员的会诊中,他关切而仁慈地伏身询问伤员的镜头,定格了他最后的人生。

大医、大师、大爱!他不骄不矜,平淡自然,用一生诠释了爱的含义。他的科学态度、技术特色、道德情操和人格风范影响了几代人。

★ 裘老语录 ★

做人嘛,我有四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做人要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做一个医生不难,做一个好医生很难,永远做一个好医生更难。

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他肚子上划一刀,对医生是多大的信任啊。这种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亲人般的赤诚。

要知道一分钟的价值,就去问赶火车的人;要知道一秒钟的价值,就去问那些出交通事故的人;要知道千分之一秒的价值,就去问奥运会的亚军。

猜你喜欢
风范刀法医术
领袖风范
刀法
师者风范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敢于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武师授徒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