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教育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影响

2018-07-28 20:11俞雯洁
神州·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构建

摘要:美术教育是一个提高儿童欣赏美的能力,并不是培养儿童专业的技法,而是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兴趣,陶冶儿童情操,创造儿童思维的一种灵活的课程。儿童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的感知觉,不是一昧的采用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灌入儿童的思维中,而是要采取内在牵引,外在教导相结合的形式构建给儿童一种情境性的教学环境。可以通过画面中的场景分析和解读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在美术课程中可以通过色彩,图形,手绘等形式提高儿童的认知或通过表演,竞赛和游戏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开发,诱发和指导学生感知能力和想象的结合,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关键词:灵活的课堂;情境性;构建;因材施教

本次探讨美术教育对幼儿绘画能力的研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挑起儿童的好奇心,提高儿童多角度的思维创造力。而不应该采取重技法的模仿性的教育模式加大儿童思维定式。美术课作为幼儿的一门必修课,应注重儿童培养儿童对事物美感的训练,促进了儿童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智力,增强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当孩子处于一个自由,放松的环境氛围中,能促进儿童想象的发展,一定的想象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所以要引导儿童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促进儿童的思维发散,从而使儿童的绘画能力全面发展。

一、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的生理和智力发展还不健全,美术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加强语言能力的表达,儿童对绘画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接收信息80%来源于视觉,所以美术教育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过程,儿童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绘画或手工创造,让儿童在着过程中既得到眼、脑、手的协调发展,又在创作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协助和借鉴学习的精神。幼儿美术教育没有固定的课本,所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在儿童的作品中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作品,而不是以成人的思维去限制他们的想象,所以可以让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通过这种形式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儿童的思维能够多方面的得到发展。

二、提高繪画能力的方法

美术教育是视觉传达的艺术教育,本质上是提高儿童的技能和知识的过程,是影响儿童思维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实质上是指学校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情境性的前提下,满足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因为创造力是凌驾于想象力之上,对于儿童的绘画作品常常出现线条表达不出意义,形体区分不开的现象。儿童美术教育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使儿童灵活运用绘画材料和组织语言表达作品的含义。其次,儿童没事教育语言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于儿童可以将语言文字转换为图片语言跃然于纸上,美术教育能促进孩子的感知觉能力,还能推动儿童触觉、听觉、视觉和感觉的提高。

(一)以音乐与节日为主的教学内容

音乐可以创设一个愉悦、放松的环境,可以解放儿童的具象思维,使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调动学生的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只有儿童产生了兴趣后才能催生态度的形成,最后形成了动机。在音乐的前提下加入节日的氛围,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的交流和学生直接团结协助合作意识的产生。所以将音乐引入课堂中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儿童的思维方式。这种情境下的教学氛围,促进儿童思维、意识、想象等综合能力的发展。音乐和节日相结合的教学法,可以激起儿童的好奇心,能调动学习的积极行,促进潜能,让儿童更容易投入到这个学习的氛围中。所以作品不再是固定的模板而是不同元素的呈现方式。但由于儿童的专注度世界不长,这种形式在课程的中后期的秩序不好维护的现象。

(二)以游戏与故事为主的教学内容

以游戏形式的课堂毋庸置疑是儿童最喜欢的方式之一,游戏中可以创设情境,让小朋友身临其境的感受外在物体的特征,将它具象的引入脑中,再通过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既可以活跃课堂,又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减轻儿童对课堂的抵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游戏情境的设置,潜移默化的加入教学元素进行指导,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通过这种课程设置可以增添儿童对课堂的兴趣,这种课堂以学生为主导,通过“玩”的形式寄满足了儿童内在心理活动需要,又实现了外在课堂效果的呈现,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课堂形式。在这个课堂中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扮演自己心中的偶像,满足自身的优越感。但这种形式要有适合的场地和充足的材料作为保障。

三、国内外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

对于国内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不如国外完善,我国美术教育还局限于特定的地点如:美术培训班、幼儿园、青少年宫……不能提供一个好的氛围提供给儿童。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班,不以儿童的差异性对孩子进行应试教育,呈现出照葫画瓢的结果,家长呈现出欣喜宽慰的心理,忽视了让儿童设身处地的感受事物本身,认识事物的存在方式。所以在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思想中说明教育不是固化思维的一潭死水,它是一处泉眼,涌现出一股清澈的水花,说明教育要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决心。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提供给一个好的情境,让孩子明白“美是无处不在的”,让儿童多多参加展览,让儿童置身于艺术气息的熏陶下,让儿童处于一个自由放松的环境中,引导儿童与人交流,有助于儿童对审美直觉的培养,促进无意后注意的发展,推进儿童心智的成熟。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在国外的教学中,更多的采用一种支架式的教学理念。更多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分阶段对儿童进行引导,在关键期能够遵循个体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所以在国外教学中在特定的情境中建立一个支架,建立自信,鼓励他们脑洞大开,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和触觉的真是感受,给儿童更多的空间,细细观察和深层次的理解时间,让儿童在画纸上随意的勾勒出几笔自己体验后的感受。而不是指导者。其次,在国外儿童教育中家长也乐于参与到儿童的活动中,这种氛围可以开阔儿童的灵感,扩宽他们的想象,所以,在他们的作品是夸张、变形以自我为中心去理解事物的概念的表现手法,提高儿童的审美直觉和提高儿童的艺术表现能力。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以自我为中心会导致儿童产生自负和高傲的心理,所以面对教育要做到时实“更新”的教学定位。

四、美术教育的反思

我国儿童绘画能力呈现出两级分化的形式,其一面对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许多家庭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看法参差不齐,在许多家长把儿童送到培训班中,希望孩子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培训班的教师会采用一种思维固化的形式去解析儿童的作品,根据课程标准限制了想象空间,这种指鹿为马的方式会使儿童的思维不知所措,减退了他们对绘画的热情。对于儿童美术教育,要有标新立异的教学理念;独具特色的教学课程;别具一格的创作思维,而不是功利的只重视技法的训练,忽视了绘画创设情境的熏陶。要让儿童在绘画中我行我素和解放天性,在这综合能力的发展平台中增强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其次,要加强家庭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视。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我们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去面对不同的儿童,而不是利用照本宣科的思维模式去定式儿童思维。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他们健康、独立的性格和鼓励他们开动大脑表达出自己心中对物体的理解和感悟并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

五、总结

儿童美术教育是要建构一个好的情境中培养儿童具体形象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将它如遗传方程式一般展开在儿童的面前,让绘画和儿童直接的纽带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培养儿童自主创作的能力,拓宽儿童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智力、脑力和想象力。而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去牵引儿童,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时实“更新”教师角色的定位,使之更好的全方位了解儿童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的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充满阳光自信的人。现下处于素质教育的转型期,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面对儿童美术教育要多吸收国内外优秀教育理念吸收具有特色的教学理念,摒弃自身不足之处,才能使儿童绘画能力有更具独特性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俞雯洁(1994.12—),女,汉族,籍贯:福建三明人,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教学(美术)。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构建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