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高中寄宿制留守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

2018-07-30 09:36尹吉泰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中生农村教育

尹吉泰

摘要:一些寄宿制留守高中生由于家庭各方面的因素,独立性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甚至产生自闭护着交往障碍等问题,对于这些学生来讲,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塑造一个更加完善的人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寄宿学生;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教育者群体心理特征的变化,原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已很难奏效,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于贫困地区的高中寄宿制留守学生来讲,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找到教育对策非常的有必要。

一、寄宿制高中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一)独立性差,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独立性较差的问题,学生在家时过分依赖家长,除了学习,很多事情都由家人包干代替;在学校就过度依赖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他们较少有机会独立面对并处理问题,部分学生自己的生活尚不能自理,更何谈心理上的独立。

(二)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部分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闲聊、睡觉、听音乐、玩手机者不乏其人;生活中,信息时代娱乐媒体的繁荣使一些学生变得浮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寄宿制高中的学生远离父母亲人,在支配时间、使用金钱和物品等问题上都要学会管理和控制。但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会沉迷于游戏、上网,导致经常发生“经济危机”。

(三)某些学生自闭或存在交往障碍。高中生对友情有较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有自己的“铁哥们”,同时寄宿制学校的高中生因为暂时远离了父母亲人,此时更加渴望与同学、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得到理解。但是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不懂得处理、化解各种矛盾,面对交往困难时又缺乏指导和帮助,使小事被放大、小矛盾被激化,严重者甚至对同学或教师产生仇恨心理。

二、寄宿制高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倾听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而又较容易掌握的技术。对于老师来说,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术更重要。因为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说而不习惯听,甚至不愿意给问题学生以说话的机会,更不用说通过主动倾听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了。倾听能够贴近学生,倾听能够让学生亲师信道,所以,作为老师要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表达和倾诉,甚至为自己辩解的机会。老师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真诚、平等、宽容、诚信和耐心,让学生感觉老师是能够理解他的,在和他共同面对难题和困境,内心自然会生出安全感;学生在倾诉的同时也是其内心各种情感的一个发泄过程,尤其是各种不良情绪通过诉说得到了发泄,就会使学生心理得到放松。认真、耐心地倾听能营造出信任和融洽的心理氛围,也才能使老师及时捕捉和把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从而找到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寄宿制高中的老师应多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闲聊”,通过这些看似无用的闲聊,能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也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以面质技术代替批评

心理輔导中,面质就是让当事人面对自己态度、思想、行为等的矛盾之处。当事人在谈话中不时会暴露出一些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的地方,当事人处在矛盾中又无法意识到自身的矛盾,通过提出让他感到自相矛盾的问题,令其澄清认识、达到对自己思想清晰、透彻的了解,对事件进行梳理和重新思考。老师面对不断出现问题而又缺乏正确自我认知的同学,可以改变传统的道德说教和简单的批评方式,尝试面质的方法,让其发现和认识自身行为存在的矛盾之处,最终获得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以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这样可以收到比简单批评要好得多的教育效果。

(三)以行为矫正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前文提到寄宿制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其实明白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该不该做,但他们明知是错却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从而出现不良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倡导使用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自我消退法示范法等方式,对个体的不良的行为进行矫正。在寄宿制高中的教学中同样可以参照这些方法,教师以自身的行为示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使用代币奖励法激励学生朝向更高的行为目标不断努力(评选班级之星,包括优秀学生奖、进步奖、爱心奖、优秀班干部等);使用自我消退法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足;以强化法使学生改过的积极行为不断得到巩固(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

(四)与科任老师、家长紧密联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网络,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寄宿制高中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与科任老师和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家长,因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都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绩高低,而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出现问题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因此老师要经常与科任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心理健康的教育网络。

三、总结

寄宿制高中的老师必需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习、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学校大家庭,才会有和谐的寄宿制学校,使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樊富岷.《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高中生农村教育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