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猪群疫病检测统计与分析

2018-08-01 01:24陈巧慧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州350002
福建畜牧兽医 2018年4期
关键词:病原病毒性猪群

罗 先 陈巧慧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2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对福建省内主要养殖地区送检的样品进行了猪瘟 (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和猪圆环病毒病(PCVD)等常发疫病的免疫效果评估、感染状况监测和临床症状分析。结果显示:送检样品的CSF抗体水平相对稳定,PRRS在引种混群时表现出易感染的风险状态,PR 野毒阳性率偏高,PRRSV、PCV-2、PEDV等病毒性病原的危害较大,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以上结果可作为我省养猪业疫病防控方向的参考。

1 血清学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共检测CSF-Ab 21 594份、PR gE-Ab 29 825份、PRRS-Ab 18 849份。

1.1 猪瘟 表1检测结果显示,各阶段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均在72%以上,总体阳性率为85.9%,免疫效果良好。但检测中发现部分保育猪的抗体水平普遍不高,表示猪瘟首免的效果不理想,推测原因为母猪加强免疫后造成产房母猪的母源抗体水平较高,而依照传统免疫程序的安排进行首免时极易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造成免疫效果下降或免疫失败[1]。因此,建议各养殖场免疫程序的制定需根据本场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进行合理调整。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根据养殖场现场状况及实验室过往检测数据汇总,PRRS-Ab S/P值>3.0,或短期内抗体水平异常地急剧升高,提示猪群正处于病毒血症状态。2017年检测的PRRS-Ab阳性率为76.4%,S/P值高于3.0的样品占9.9%,见表2。结合养殖场现场状况分析,多数猪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发病猪群较少,但猪群中野毒感染依旧处于高风险状态,在引种、转群、并群后仍有零星发病,应做好疫病预防及人工驯化措施。

表1 猪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表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结果

1.3 猪伪狂犬病 表3检测结果显示,能繁种猪个体伪狂犬病平均阳性率为30.5%,相较于中国动物疫控中心2015年至2017年监测100个原种猪场的个体平均阳性率的数据来看,送检养殖场的野毒感染还是较为严重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由于受母猪母源抗体影响,尚不能确定是否为野毒感染,但育肥猪还是出现22.1%的野毒阳性率,说明目前的疫苗免疫并不能完全保护猪只不受野毒感染,PR的净化迫在眉睫。尤其是在引进种猪后,需做好隔离检测及净化维持工作,尤其是种公猪和后备种猪,必须逐头检测,淘汰阳性猪,坚决不能留用。

表3 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结果

2 病原学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进行猪常见病毒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见表4。

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挑选所有样品中的98株PRRSV进行基因测序比对,以确定当前PRRSV的优势基因型,比对结果为NADC30-Like 57株、高致病性毒株23株、经典毒株18株,表明NADC30-Like毒株为当前的优势流行毒株[2]。由于市面上销售的PRRSV疫苗无法应对NADC30-Like毒株的高变异性,无法对该毒株产生完全保护[3]。因此,在加强疫苗防控之外,重要的是应做好疫病监测、发病预警及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对内减少排毒、降低病毒循环,对外加强引种管理和人工驯化。

2.2 病毒性腹泻 在出现急性腹泻症状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病料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出率为75.6%,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检出率为5.6%,轮状病毒(PoRV)检出率为2.7%,其余16.1%原因不明,提示PEDV依然是造成仔猪急性腹泻死亡,影响猪场PSY的重要病原。

2.3 猪圆环病毒2型 PCV-2检出率总体较高,这与目前养殖场内一线的实际情况相符。单一的PCV-2感染对养殖场的危害相对较轻,但它造成的免疫抑制使得其他病原极易与之形成混合感染,加重病情,造成损失[4]。因此,PCV-2也应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另外,我国目前已在几个省检出PCV-3感染,由于PCV-2与PCV-3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有30%左右,推测目前的PCV-2疫苗对PCV-3不具备交叉保护性[5]。在这样的情况下,引种监测及生物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2.4 混合感染 对送检发现的混合感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图1。PRRSV和PCV-2两种病原的检出率较高,其中PRRSV+PCV-2混合感染病例最多,达到57%,这与一线养殖场内表现出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呼吸系统性疾病的大面积流行相符。另外,PRRSV或PCV-2感染导致的免疫抑制又能加剧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使疫病的控制更加困难。

图1 猪病混合感染情况统计

3 讨 论

伴随着中国的养猪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日趋快速,以及动物及其深加工产品的交易流通越来越频繁,新的疫病流行态势表现为非典型性化及混合感染越来越严重[6]。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测定技术,定期通过实验室监测猪群情况,将预防提到诊断之前,而不是守旧地仅仅依靠疫苗、药物或保健解决猪场疫病问题,是养殖从业者需要反思和探讨的问题。

检测统计结果表明:困扰福建省养猪业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疫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性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及病毒性腹泻。呼吸系统性疾病主要的病毒性病原来自PRRSV和PCV-2的感染,以及两者的混合性感染引发的其他病毒及细菌的继发感染。因此,如何避免保育阶段猪群PRRSV和PCV-2感染以及控制继发感染,是提高商品猪存活率的关键。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的病毒性病原来自PRV和PRRSV的感染,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是在出现明显繁殖障碍的养殖场中,能繁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血液中检出PCV-2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母猪群体。防控病毒性腹泻(尤其是PEDV引起的腹泻)目前唯一可行有效的手段仍然是加强妊娠后期母猪的疫苗免疫,以期减少排毒及提高母源抗体水平,确保新生仔猪及时喝上初乳获得抗体以抵御病毒感染。另外,合理控制养殖环境的温湿度和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也是重中之重。

表4 病毒性疾病抗原检出率统计

猜你喜欢
病原病毒性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