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课堂中正确使用学案教学

2018-08-04 09:27王静
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关键词:学案课堂教学

王静

摘要:教师要合理设置学案,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每个学困生都有事可做,有题能答。这就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有了自己的追求,并且能为之而努力。这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课堂;学案;教学

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填鸭式”教学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案的使用无疑像一阵春风,吹活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这塘湖水,泛起阵阵涟漪。我校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结合自己有限的教学经验,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的优点

(一)在预习中激疑,挖掘学生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前教师应钻研新课标,整体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特点,认真编写学案。而学案是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拓展提升等部分组成,在我们备课组同事商量编撰审核下,研究出较高水平的学案,从而让学案成为学生高效学习的第一手资料。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历史学科不布置任何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因此,课前五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本完成自主学习,教师是组织者、巡视者,应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現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也能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从而促使高效课堂的形成。

(二)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品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案使用下的历史课堂是这样的:教师情境导入—学生自主学习—留给学生足够时间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模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模式,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表达自己观点,同时也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中,并且形成勤学善思、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等优秀①品质。

教师要合理设置学案,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每个学困生都有事可做,有题能答。这就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有了自己的追求,并且能为之而努力。这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优生而言,他们收集资料—去粗取精—探索质疑—组织语言,这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辩证观打下了基础。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的不足

(一)学案的使用,打乱了复习的节奏

每当考试之前,复习课上学案的使用显得效率不高。大部分自觉的学生能按照学案要求背诵记忆,但有些学生假借写学案之由,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更有甚者,部分学困生一句“我不会”仿佛是真理,这就是他们不写学案的理由。

(二)学生出现迟交或者抄袭现象

对于拓展提升部分,因为具有一定的提高性,在平行班会有很多学生的作业出现迟交或者抄袭现象。这就完全不能体现学案使用的效果,而且还破坏了班级学习的良好风气。

(三)学案保管不当

很多学科都使用学案,学案过多导致很多学生的学案保存的不完整——有的不见了,有的损坏等。复习要用到学案时找不到,这也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三、在学案引领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复习时使用学案,实行监管到位

在复习课上,教师尽量使用学案。同时应规定好每段时间的学习任务,并且有相应的检测检查措施。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巡视,及时提醒部分分神的学生。

(二)作业专人管理,实行问责制

收作业的学生要督促到位,监管有力的给予奖励,否则实行连坐制。该生负责帮助一学困生,时时帮助,形影不离。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个人作业增加,同时累积几次后在平时的成绩上会有相应的减分。

(三)对学案保管完好者,给予相应奖励

教师应平时教育学生分类保管好学案,并在一段时间后突击检查,保存完好者给予加分或者减少作业等相应的奖励。

(四)优化学案拓展提升,分层次教学,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拓展提升部分,可以让学生做自己会做的题目,不会做的学生写出不会做的原因。这样可以让老师花最少的时间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在进行讲评的时候有所侧重。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本人觉得学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等,这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意识、竞争意识的重要形式。目前这种课堂学习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探索,期待走出一条精彩的道路。在新课改实施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发展趋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但是历史学习过程是枯燥的,教师只有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趣,才能不断推进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学案课堂教学
欢乐的课堂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写字大课堂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比例尺(一)”导学案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