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018-08-06 13:52张秋慧
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关键词:老麻雀读书课文

张秋慧

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发现现在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差,表达能力不强,课堂语言表达干涩,发言积极的只是少数学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我尝试着采用如下方法:

一、营造阅读氛围,拓宽阅读面。

(一)引导阅读方向。

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不同的年级推荐不同要求的书。另外和课文有关的书也可以推荐,如四年级读《昆虫记》,五年级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六年级读《简爱》、《爱的教育》等等,还有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

(二)在班上建立一个“小书城”。

在班上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三)提供阅读成果展示舞台。

每次早读课利用10分钟,在同学们面前或讲故事、背诗文;或当小老师考问伙伴、发布结果;或汇报阅读体会、求教大家;或美文共赏、抄读章节等。再次由班委带头开展读书比赛活动,班委还写了“多读书,好读书”的倡议书。每周都评出“读书小能手”并给予奖励。

二、开展重点研读,巩固学生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句段点,带动语文教学全过程,指导学生自己学,逐步让他们由“爱学”到“会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珍珠鸟》一课,在教学中,我一改往日逐段逐句的分析方法,而是紧紧抓住“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一“文眼”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首先让学生说说对这个反问句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作者和珍珠鸟之间是怎样逐步信赖的,找出文中最能说明问题的句段,并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最后,让学生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说一说:为什么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琐碎的分析,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由点到面层层铺开,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自我感悟,耐心品味的基础上,水到渠成,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对于重点的感悟。同时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多读、熟读,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中,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例如,我在教学《麻雀》一课时,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找出表现老麻雀勇敢的句子。如: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然后我分别叫几个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麻雀热爱幼小的高尚品质。随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老麻雀爱护小麻雀的句子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麻雀那种无与伦比的亲子之情,从而深刻理解“一种强人的力量”的意思,通过这种`读—感受—再读—悟”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阅读的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电教媒体创设音像情境,老师把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音响诉诸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所设定的情境中,带着最佳心理状态去感知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基调。此时学生刚进入学习角色,就被教师创设的情境吸引,开始引发求知欲望。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在教学“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配以节奏感较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朗读,从中感受父亲的着急心理;当学习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部分时,我又利用多媒体配以《初雪》这首音乐,并配以汶川地震中感人的图片,使学生很快就进入课文感人的情境中,带着悲痛、感激的心理状态去感知课文,体会这篇文章蕴含的“爱”。

四、巧妙利用评价,改变学生的态度。

巧妙的课堂评价,不仅产生好的效应,更是一种科学的引导。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如此的评价:

师:谁愿意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畅?

生(读)《19.新型玻璃》。夜深了……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huà)……划(huá)(丢掉“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丢掉“的”)罪犯。

师:请停一下。这句话再读一遍。眼睛要看准,不要慌。

(第二遍该生仍然把“破”丢掉。)

师:再看“划”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的。

生:(读)

师:对了,“破”字读出來了。第三遍读对了。向人介绍介绍你的经验好不好?怎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当学生读书添字、漏字时,不急于让别的同学来纠正,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其间“眼睛要看准”是给与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读书;“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的。”是给学生的鼓励、信任和期待,学生将在老师的信任与期待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增强了自信。虽然是学生读错了,却让他“介绍经验”,明明该批评,却变成了鼓励和表扬。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又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目的在于使学生读书有兴趣、有方法、有收获。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在深刻领会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追求更好才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老麻雀读书课文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麻雀》教学设计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
读书为了什么
超越万物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