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2018-08-08 10:22付庆元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课堂教学

摘要:“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而数学也是符号+逻辑。尤其是初中数学,相比小学阶段而言,其理论性和逻辑性都更强。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本文就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式教学,在以数学开课伊始,就让学生更投入课堂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课堂教学;导入式教学

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来自于学习兴趣的诱发,我们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导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在新课开始,导入教学。

一、 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

(一) 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导入不是教学目的,是一种手段,教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所要学的知识之间建立一个桥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前后的联系,做到在联系当中教,引导学生在联系当中学。

(二) 导入内容当遵循学生年龄特点

《初中數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情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创设有助于初中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他们。

(三) 导入内容当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是与其数学学习动机密切相关的。构成学习动机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明确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手段。加涅也认为要使学习得以发生,必须有被激发起动机的学习者,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要使其具有一种达到某种目标的动力,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激发其动机。

(四) 导入内容当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甚至会忘记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二、 关于数学新课教学的导入策略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其实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是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新知识,既能够巩固旧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如此,可谓是一举两得。复习导入的方法也可以多样化,如可以通过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再如比较导入,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以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进行比较,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都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又有何关系?通过类比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容易使学生发现新知识。

(二) 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问题导入法一般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

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三) 游戏导入

开始上课时,教师要讲清活动的形式、步骤、所需要的材料和活动目标,让后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探求规律、概括结论、进一步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新的内容的学习。如在教“角的平分线”时,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一个角,让后对折,再动手用量角器量两个折的角的大小关系。

(四) 直观演示导入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总免不了使用信息技术,对于直观演示导入就是对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应用。在教学新课前,利用直观,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教具和观看投影、录像、电脑动画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从观察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程的学习。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时候把两个三角形用电脑动画演示让其重合,然后恰如其分的提出一些问题,如它们的角有什么关系,边有什么关系等等,直观明了,学生看了容易掌握以及加深印象。

三、 结束语

当然,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关于新课教学的导入式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导入形式,其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也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的统一,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数学新课导入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8).

[2]杨进南.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艺术[J].福建中学教育,2007(6).

[3]何百通,崔益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研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10).

[4]李霞.浅谈初中数学课导入的方法[J].陕西教育,2010(5).

作者简介:

付庆元,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肃宁县尚村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初中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