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门,收获蓝天

2018-08-09 02:05雷露赖飞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5期
关键词:助残亚东客服

文/雷露 赖飞

助残事业不仅是公益事业,更是社会事业。近年来,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奔康,四川紧紧围绕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重点,积极落实就业政策,以技能提升培训促就业,开展特色项目稳就业,帮助残疾人拥有一技之长,并通过自身的劳动去获取阳光的收入,真正实现有尊严地生活,也为我省助残事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服务外包培训】以一技之长赢得尊重

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四川省残疾人服务外包就业(实训)基地里,有一群残疾人在这里培训、工作、生活。

四川省残疾人服务外包就业(实训)基地由省残联、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服务外包学院及诚信佰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培训就业岗位主要有114客服、10086客服、银行保险客服、金融理财客服、阿里云客服等,构建起了“培训+就业”长效机制。学员在此能享受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一站式服务。培训合格者只要愿意都可以留在基地就业,每期培训合格率均在85%-90%之间。

向亚东因小儿麻痹症落下终生残疾。2014年,他从巴中市残联了解到实训基地的情况,“听说只要培训合格,都可以留下就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亚东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温江,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免费培训。“一开始是心理辅导,随后是普通话、计算机、高效沟通和客户服务与异议处理等培训。”在短短3个月培训期内,向亚东不仅掌握客服沟通技能,也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由于学习表现突出,他顺利留在基地成为一名电话客服人员。4年过去,如今他的身份已从一名普通话务员变成了一名现场管理员,平日里还会为新到基地的学员授课,学员们则亲切的叫他一声“向老师”。

▲四川省首届残疾人展能节“精准对接 助残脱贫”残疾人手工艺品大赛暨展销洽谈会

▲四川省残疾人服务外包就业(实训)基地工作现场

“我们不是不行,只是不便。”坐在格子间接起电话是向亚东最自信的时候。每当这时,他都会暂时忘记身体上的缺陷,专心致志地为电话另一端的客户提供服务。他坦言,以前从未想过能走出家门,凭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但在实训基地的这些年里,逐渐意识到“残疾人要自立,务必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需要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不断坚持学习提升自我。无需自怨自艾,即使身体可能存在缺陷,但人的心灵不能有缺陷。”

向亚东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是满意,除了生活、工作无忧之外,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他说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朋友走上工作岗位。

据基地负责人陈智介绍,为了丰富就业岗位,基地还安置了部分学员在行政、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等岗位就业,并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晋升平台。不仅如此,基地还会不定期组织外出旅游等集体活动,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甚至一些学员在这里结交朋友、恋爱结婚。“通过打造涵盖就业、培训、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残疾人移动服务平台,能真正让像向亚东这样的残疾人因工作而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据了解,基地自揭牌运行以来,已累计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次,实现就业800多人。其中先后基地就业近400人。

【开发适残岗位】用精准服务点亮心灯

“我今年35岁,一只手落残,可能不太适合今天招聘的岗位。”“没关系,我们公司有很多岗位,你这样的情况,可以安排做后勤工作。”这段暖心的对话发生在一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上,企业人事经理热心地向求职者介绍公司情况。

这样的招聘会,成都启航助残公益服务中心每月都会组织2至3次。

据悉,为了有效地满足了残疾人的就业愿望及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搭建起用人单位与残疾人的双向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残疾人更好更快实现上岗就业,成都启航助残公益服务中心与青羊区残联共同打造了全国首家专注于为残疾人创新、创业、就业提供公益服务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负责人任易表示:“众创空间通过开展‘创业就业门诊’,邀请职业导师来现场为残友提供咨询问诊服务,帮助那些找不到机会、失去信心的残疾人在工作和创造中赢得尊严、点亮心灯。”

自2015年12月逐梦(残疾人)众创空间成立以来,许多残疾人通过职业培训,走上了致富路,陈再英就是其中之一。

早年的一次意外导致她失去左臂,落下肢体二级残疾。坚强的她于2006年开始学习蜀绣自力更生,虽然作品出了不少,却始终没有见到效益。“陈再英面临的困难,也发生在其他残疾人身上。残疾人创业最大的痛点是销售问题。特别是大量的残疾人是个体创业者,其产品在设计、包装、规模、定价等方面都无法与市场同类产品竞争。”任易在帮扶过程中接触过不少从事传统手工艺的残疾人,她发现产品创新无力、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反应速度慢等瓶颈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独立自强的折翼天使们。为推动残疾人手工艺品销售,助力他们脱贫奔康,中心在省残联的指导和支持下,于2017年策划发起了“四川省首届残疾人展能节‘精准对接 助残脱贫’残疾人手工艺品大赛暨展销洽谈会”。活动历时4个月,吸引了全省近500名残疾人参与,通过集中展销来拓宽销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陈再英正是通过此次活动,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如今,她一边用右手跳着“针尖上的舞蹈”,一边义务指导蜀绣爱好者。她说:“这让我感到开心和快乐!”

提升服务残疾人就业的质量和精准度正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关键。截至2017年底,逐梦(残疾人)众创空间通过开展残疾人培训活动累计培训1587人次;举办“一对一”小型就业推介活动26场;与成都市315家企业建立残疾人就业输送合作意向,提供适残工作岗位3000余个;与多家优质企业联合打造集中就业示范基地;开发100多家创业资源渠道,扶持残疾人创业近200人……“我们将继续挖掘、培养、提升并创造各种机会,充分发挥残疾人具有的特殊优势才能,引导企业和残疾人从安置就业到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转变,开发、联合各渠道社会资源共同助力残疾人双创事业。”任易说。

【陪护辅导上岗】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

“蛋糕,要尝尝吗?”在成都武侯区武晋路的“第二人生”咖啡馆里,蛋糕制作师小岳正熟练地向顾客推销自己制作的蛋糕。那名顾客或许不会想到,小岳竟是一个仅仅经过2个月庇护性就业实训的自闭症患者。

“这个公益咖啡馆就是我们精心打造的辅助性就业项目之一。”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该中心是四川助残领域的5A级的专业助残社会组织,主要为3-59岁的脑瘫、智障、自闭症等智力及发展性障碍人士提供“从小到老”式的生涯转衔支持服务,搭建起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桥梁。在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中,中心积极打造了蜗牛公益超市、善工坊社会企业、智力残疾人种养殖技术培训基地等多个辅助性就业项目。

“智力、精神残疾人往往难以通过一般途径实现常规就业,需要通过单一、重复性强的劳动,并配以生活能力训练、技能训练等,助其获得职业技能、逐步融入社会。”该负责人表示,他们为此打造了以“第二人生”为品牌的庇护性就业扶持模式,为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店长、咖啡师、服务员等就业实训,训练合格后即可实现这几类岗位的就业。

由于智力、精神残疾人大多有社会心理障碍,在类似工作场所的动态环境下很难与陌生人实现有效交流,中心的老师还充当起了就业辅导员的角色,陪护就业,帮助其融入环境。比如自闭症患者小志,经中心系统培训后与一家财产保险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但他一开始并不能单独上岗,而是需要就业辅导员带领上岗。“第一个月,有老师天天陪他上班,进行密集辅导;第二个月是每周去一次;第三个月后是每月去一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以后他完全独立上岗,我们还会通过电话跟踪,了解他的工作情况。”

截至目前,中心已培训辅导了数十名残疾人进入餐饮、保险等行业。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不仅帮助残疾人提升了就业能力和自信心,又能提高全社会特别是用工单位对残疾人的认知度和接纳度,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助残亚东客服
汪孟邹与亚东图书馆
贾茹 爱心助残 彰显民企风采
语音推销
福建助残福利事业拓新局
BLOW-UP PHENOMENA FOR A CLASS OF GENERALIZED DOUBLE DISPERSION EQUATIONS∗
福彩圆梦2018爱心助残集锦
桃源路上绽奇葩 助残扶残人人夸
敬业的客服
点击反证法
基于广东“一张网”对内客服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