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之我见

2018-08-10 06:32罗光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罗光琴

【摘要】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和明显。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久远,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在今天,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具有现实意义,是指导我们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本文重点探究了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契合研究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74-02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含有文言文以及古代诗词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其教育意义以及对学生智慧启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从表层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引起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厌学情绪和抵触心理,只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生中的发展和传统影响较小,基于此,笔者立足实践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语文是一门追随我们一生的学科,众所周知,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在高中学段,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语文学习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進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精髓。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并不是语文教材,而是自己购买的课外资料,如:我的一部分学生自行购买了《文言文全解》、《古诗词一本通》等等,这些足以证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对参考书的依赖。从另一角度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单单是将传统文化原封不动的向后人传播,在弘扬传统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具有正面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对于那些腐朽落后、具有消极意义,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要大胆的抛弃。高中语文教学不利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影响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传统文化的效率和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知识的学习,想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兴趣的推动。为了确保传统文化能够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完美的契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单一、单调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促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使语文课堂学习气氛更加宽松活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可以将语文知识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语文知识更加具体、形象,语文学习更加有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转变教学理念,将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通过室外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文章中的内容与情感。

例如,在教学《归去来兮辞并序》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挑选出视频资料,为学生播放配乐朗读视频,视频中有青山绿水,可以让学生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受作者陶渊明的生活环境,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更多的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两者的完美契合,也可以丰富教师的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将陶渊明的趣事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作者,这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归去来兮辞并序》的理解,除此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室外野炊,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体会大自然的奇特景象。

三、语文教师立足教材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推进中,为让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师需要先从课本的角度出发,进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做到灵活驾驭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要详细掌握,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和细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况,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制定出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教学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兰亭集序》时,我充分深入的研究课文,并结合班级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在教学设计时,将《兰亭集序》与孔子的《论语》进行对比集合学习,具体将“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结合,以孔子的“发愤忘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高中学生深切的感知什么是白驹过隙,进而对《兰亭集序》中的“不知老之将至”有更加透彻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兰亭集序》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四、拓展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契合不仅体现在语言教学中,名著教学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较为前卫,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进而在学习中没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教学下要求学生多样化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名著知识,首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书籍,研究传统文化的根本内涵,进而让学生在研究中产生自己的思想观点。在这样教学模式下,实现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契合,使学生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转换成为思想意识上的提升,提高文化素养,进而能够主动研究传统文化并继承与发扬。

总之,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高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领悟更多为人、处事道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于芳.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1.

[2]张家伟.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D].读写算(教育教学刊),2010.

[3]王为亮.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赤子(上中旬),2011.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