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复健的基本原理及相关问题

2018-08-11 06:06王文江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8年13期
关键词:物像负荷量人眼

文/王文江

“视力复健”在10年前刚一提出时,尚不被多数专业人士和同行所接受,甚至被视为“异端”。而10年后的今天,随着人们对视力保健认识的深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同行的共识。笔者所在的眼镜店多年来从事视力复健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将有关问题的体会和看法分享如下,以就教于广大同行。

一.视力复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视力复健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主要包括眼科学、视光学、运动训练学,由训练眼镜(负荷量)、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仪器(负荷训练与恢复)等组合完成。

其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训练眼外肌,打通眼球内外旋通道,恢复眼球应有的内外旋功能,使外来光线准确在黄斑上成像,以此提高和改善视力。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若训练得法,有的患者裸眼视力最高可提高7行。

众所周知,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此部位主要为视锥细胞,人眼约700万个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直径约3毫米的黄斑区,当物像落在视网膜周边部时,会引起眼球运动(集合或散开),而将物像移至黄斑部。若因眼球运动障碍,不能将物像移至黄斑上时,物像模糊即引起调节,视力会逐渐下降。因此,只要能保证眼球运动正常,就能保证物像成像在黄斑上,人眼就会达到最佳的视力表现。视力复健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即在于此。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眼球运动是否正常究竟取决于何种因素呢?答案是取决于眼外肌功能是否正常。

眼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眼共有6条眼外肌来保证眼球运动,当双眼运动时,使双眼呈同方向、同角度运动的协助肌被称为配偶肌。例如:向右侧注视时,右眼外直肌收缩,必须左眼内直肌等量收缩,才能保持双眼单视。眼外肌除互相协同外,尚有作用相反的眼外肌相互制约,称为拮抗肌。例如:外直肌收缩必有内直肌松弛,否则无法外转。因此,训练眼外肌才是保证眼球运动正常的最佳方式。

二.视力复健的训练方法

根据运动训练学原理,没有负荷的训练,不能称之为训练,没有恢复的负荷训练,不能激发人体的潜能,只有超量恢复的负荷训练,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训练技巧决定训练效果。打个比方,将两个身体条件接近的孩子交给两个人去训练,一个是顶级专职教练,一个是很好的体育老师,用相同的设施、设备进行分别训练,5年后,两个孩子中将会出现一名冠军。那么,哪个孩子才最有可能成为冠军呢?答案不言而喻。顶级专职教练和体育老师的不同训练技巧,决定最终不同的结果。

以前,曾有不少同行提出视力复健会不会出现“反弹”,其实根本无所谓反弹不反弹,因为视力复健本身就是恢复眼球应有的功能,达到健康状态,所以只能称之为视力恢复程度。比如:让一名专职运动员和一名普通人,同时用1分钟时间跑完100米,普通人可能需要按摩、休息才能消除疲劳,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专职运动员因平时坚持训练,根本不会出现疲劳感。同样的道理,进行视力复健时,眼外肌通过训练,使肌力达到健康状态,保持拮抗平衡,保证眼睛的正常运动,集合、散开自如,使近点更紧,远点更远,从而恢复良好的视力状态。

根据眼科学研究,人眼在出生时具备的3种视力:视网膜视力、屈光调节视力、外肌视力。视力复健就是采取相应的方式,对上述3种视力进行维护。针对视网膜视力,通过色刺激和补色的方式,操作简单,但须在8岁前完成,超过12岁,意义则不大。对于屈光调节视力,主要通过验光配镜,属于光学补救,差多少补多少,近视用凹镜,远视用凸镜。对于外肌视力,则通过训练眼外肌、刺激眼内肌,使眼部肌力达到健康状态,保持视力的最佳表现。

下面着重谈谈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视力复健。

对学生眼球运动进行训练,既然是训练,就要考虑负荷,依运动训练学原理,没有负荷的训练,不能称之为训练(叫运动比较贴切),而没有恢复的负荷训练,不能有效开发人体潜能。只有超量恢复的负荷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人体潜能,这里最关键的是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前些年,我们每天都在告诉学生如何保护视力,比如望远、旋转眼球、眼保健操等等,但效果并不理想。而采取视力复健的训练方式,给予眼球合理负荷量训练之后,裸眼视力往往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是训练的作用。❏

猜你喜欢
物像负荷量人眼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利多卡因负荷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脑筋急转弯
人眼X光
人眼为什么能看到虚像
舞蹈训练负荷对学生机体产生的影响及负荷量安排建议
浅析高中语文诗歌中的意象与物象
物 像 权
——可看得见的权利
闪瞎人眼的,还有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