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病人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2018-08-14 06:5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3期
关键词:麝香血脂心血管

,,,, ,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不应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控制某一个危险因素,更合理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和改善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病变,逆转功能性动脉硬化。2004年卫生部批准“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项目作为十年百项计划之一,以提高全民心血管疾病预防和保健的意识,降低心血管事件所致个人及国家的医疗负担。动脉僵硬度(arterial stiffness)是用于评价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指标之一,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1]。对动脉僵硬度的检测不仅可以了解血管病变的程度,对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危险分层,而且还可评价干预治疗的疗效和指导临床用药。

2015年Science的中医药专刊中对麝香保心丸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2],表明麝香保心丸的科技创新已走在世界前沿。既往的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具有明确疗效[3],但这些研究均未从动脉僵硬度的角度进行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干预治疗,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病人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5月—2015年11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病人90例,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排除标准:①糖尿病病人,控制不佳的3级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1mmHg=0.133 kPa)];②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3周内);③合并其他严重肝肾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如心脏外科手术治疗者;④已知对麝香保心丸有过敏史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麝香保心丸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遵循病人自愿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收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两组病人给予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抗缺血等治疗。麝香保心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每次2丸,每天3次。随访6个月后复测两组病人血脂、hs-CRP、baPWV及ABI。

1.2.2 baPWV测量 采用VBP-9动脉踝臂指数及脉搏波测量装置对病人动脉僵硬程度主要指标包括baPWV与ABI进行检测。受检者取平卧位,安置血压袖带、心音、心电传感器后,录入病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即可开始检测。baPWV 数值越大,表明动脉的弹性越差,僵硬度越高。取左右两侧的baPWV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1.2.3 随访控制 所有入选病人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固定人员每月对病人进行随访,采用电话和门诊配药复诊的随访方式,内容包括试验药物服用情况、不良反应、病情治疗情况、病例有无脱失或中止撤出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血脂、hs-CRP、高血压比例、动脉僵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 随访6个月后,麝香保心丸组TC、TG、LDL-C、hs-CRP、baPWV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TG、hs-CRP、ba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C、LDL-C、hs-CRP、baPWV改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麝香保心丸组改变量大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2.3 baPWV改变量与血脂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将麝香保心丸组中治疗前后改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指标TC、LDL-C、hs-CRP与baPWV改变量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baPWV参数改变量(△baPWV)与病人血脂改变值(△总胆固醇、△LDL-C)无相关性,而与hs-CRP 的参数改变量(△hs-CRP)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3。

表3 麝香保心丸组△总胆固醇、△LDL-C、△hs-CRP与△baPWV的相关分析

3 讨 论

动脉僵硬度增高因其通过增加心脏后负荷,使冠状动脉血流受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微血管病变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而作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受到广泛关注[4]。脉搏波速度(PWV)测量是目前最简单、无创、可靠、重复性好的动脉僵硬度测定方法,其值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动脉壁的硬度[5]。因此,通过PWV监测心血管病病人动脉僵硬度情况并对其进行干预研究成为研究重点。高龄、糖耐量不足、血脂异常、高C反应蛋白以及氧化应激等与动脉僵硬度增加有关,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许多降压、调脂药物可以影响动脉僵硬度。如Toyama等[6]研究发现,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和规律的运动可以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动脉僵硬度,但baPWV的变化与年龄、血糖、血脂无关,而在一定程度上与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有关。一项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471例高脂血症伴或不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受试者的系统评价指出,现有证据不能证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病人的动脉僵硬度[7]。此外,膳食和营养干预可能改善动脉僵硬度,国外对几个膳食和营养干预研究的系统评价表明补充ω-3和大豆异黄酮可以降低动脉僵硬度,但有关中草药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对动脉僵硬度影响的研究甚少,仍是潜在的研究方向[7]。

本研究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病人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后baPWV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麝香保心丸可显著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动脉僵硬度。同时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C)和炎症指标(hs-CRP)均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TC、LDL-C、hs-CRP的改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保心丸在调节血脂、抗血管炎症反应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与多数临床研究结果一致[8]。

近年来,研究普遍认为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hs-CRP作为炎症反应指标与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PWV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Srirattana等[9]对90例疑似或者确诊的冠心病病人的研究表明,hs-CRP与PWV具有显著相关性。麝香保心丸作为临床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代表性中药复方制剂,与西药的多效药片相似,在临床应用中可以起到多重作用。在抗血管炎症反应方面,洪永敦等[10]通过对4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分组观察,发现麝香保心丸可降低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推测其原因可能与麝香、蟾酥、牛黄、苏合香、肉桂单一成分即具有抗血小板、抗凝、抗炎的作用,复方制剂更增加其药效有关。在本研究中将治疗前后改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指标(TC、LDL-C、hs-CRP)的改变量与baPWV改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baPWV改变量与TC、LDL-C改变量无关,而与hs-CRP改变量呈正相关(P<0.05)。提示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病人动脉僵硬度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通过hs-CRP的改变产生影响,这与郑瑾[11]通过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动脉僵硬度影响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麝香保心丸可以改善冠心病病人动脉僵硬度,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抗血管炎症反应降低hs-CRP产生作用。由于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研究,未实施盲法,样本量偏小,考虑到既往多个临床试验提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至少6个月)可明显减少冠心病病人临床事件的发生而仅选择了6个月这一时间点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对于麝香保心丸改善动脉僵硬度机制的分析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进行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麝香血脂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
圈养林麝产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测定分析△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