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蒙式混龄幼儿园发展的现实条件和推动力

2018-08-14 18:24隋欣
文理导航 2018年5期
关键词:混龄蒙台梭教具

隋欣

一、概念的界定以及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

1. 混龄教育的含义。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指将年龄在3到6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形式。混龄班类似一个小社会,它更加接近现实社会的生活环境,让年龄参差不齐的孩子在这样一个温馨的环境中,学习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关心他人相互帮助,锻炼他在以后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孩子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2.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含义。蒙台梭利混龄教育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共同开展活动。年龄小幼儿的可以观察年龄大的幼儿做事情,并且听他们做解释,5岁的幼儿都是非常乐意做这样的事情的。因为5岁的幼儿心理比我们成年人更接近于3岁幼儿的心理,幼儿就很轻松的学会我们成年人认为几乎教不会的东西。幼儿之间的交流是轻松的,很简单的就可以沟通明白,但是成年人在与幼儿的交流中就很繁琐,幼儿理解不了。很多东西是教师教不了幼儿的,可是5岁的孩子是可以做到的。

(二)蒙氏混龄教育的意义

1.可以实现个别指導。在每一个蒙氏班级中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蒙氏道具,这套教学用具适合2岁半至六岁的孩子使用,工作,学习。因为在蒙氏班级中孩子在年龄上,智力能力发展上有所差别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班级中每一个小孩所需求的东西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蒙氏教具的选择上就会出现差别,每个孩子都会选择不一样的蒙氏教具去使用。从而教学的老师就能一对一的实行指导与教学工作。

2.儿童对社会生活的需求。在混龄班级编排中,年龄、能力与需求不相等的孩子在一起生活,模拟和形成了类似于成人社会大致相等的儿童社会,这对小孩社会意识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帮助。在这样一个模拟环境中年龄与能力相对其他弱小的孩子会有崇拜的效果并且可以起到教师的角色,而小一点的孩子更愿意接受比他们大的孩子的帮助因为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中成人与孩子之间很难出现的默契、交流与和谐。

3.丰富幼儿园办园特色。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园都采取传统教学形式,虽然部分幼儿园设有蒙氏教育课程,但是由于受幼儿园按照年龄编班等原因的限制,蒙氏混龄教学的发展并不尽人意,只有个别幼儿园进行混龄教育的尝试。从国外幼儿园发展蒙氏混龄教育的经验来看,混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成为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一个显著特色。

二、农村蒙式混龄幼儿园发展的现实条件

农村在近几年物质条件丰富,但教育依旧落后,尤其是没有被普及的幼儿教育。幼儿园的混龄教育也没有大的改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幼儿园的教师水平不高,没有正确认识幼儿园混龄教育,教学目标制定不科学,教学条件落后,一日活动安排不合理,师资队伍不稳定,混龄教育质量低等。所以特别需要农村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来改善现在的教育状况,不论是从社会背景方面,幼儿园自身发展需要,幼儿的需要,还是从家长的需要来讲,蒙氏混龄教育都是最适合用于农村幼儿园教育。

(一)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客观存在的问题

1.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教师水平低。幼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但是农村幼儿园教师文化水平低,教育理念落后,对专业认识不足,尤其是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专业培训,在上岗之后很少有条件进行专业培训,这就制约了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这使得幼儿教师在对待幼儿时有些不正确的做法,比如一直让幼儿坐在椅子上不让幼儿动,一直写写算算,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幼儿不会打闹、磕碰,省了不少的事。

2.人们对混龄教育认识不正确。农村人口分散每年入园的孩子少,分班又需要教师,教室,活动场地。幼儿园又不是义务教育,经费全部来自于农民,农民不想多出钱,虽然害怕自己年幼的孩子被大孩子欺负,但是无奈之下也只能进行混龄教育。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也认为混龄教育也是无奈之举,不同年龄阶段又具有的个体差异的幼儿在一个班级里上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目标难制定,上课时又顾大的又顾小的,讲课内容难制定等一系列问题。

3.农村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不科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性较差,很难把一个教学活动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分层制定目标,课程难度统一,这使得一些年长的幼儿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这种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教师不能因材施教,注意不了儿童的个体差异,这都使得混龄教育面临尴尬的局面。

4.农村幼儿园教学条件落后。农村幼儿园无论从教具、玩具、环境,都不如城市幼儿园先进,农村幼儿园条件差,一日三餐也没有讲究营养搭配,间点更是没有,玩、教具很陈旧,户外活动没有滑梯,秋千,只有你追我赶的小朋友。教室少,教室里的环境创设只有幼儿的几幅画,也没有区角活动。教室里面只有黑板和白墙,还有孩子天真快乐的笑脸。

5.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一日活动安排不合理。农村幼儿园混龄班的一日活动中教学活动安排较多,以知识学习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幼儿不能够进行全面发展,也会影响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获取知识的方式本来是应该通过游戏,或直接参与活动来得到的。但是农村幼儿园并没有认识到游戏的作用,“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了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6.师资队伍不稳定。幼儿园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不属于在编教师,所以教师队伍不稳定,当教师有更好的出路时,就会放弃幼儿园的工作,农村幼儿园经费紧张有很多教师迫于生计也会离开工作岗位。有些教师也会因为农村幼儿园局限较大,认为自己没有发挥才能的余地所以也会离开。

7.混龄教育办学质量低。农村幼儿园在进行教学活动是呈现出一刀切的状态,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差异,大的幼儿觉得学的东西太简单,根本不好好学,家长也认为孩子学不到东西。小一点的幼儿学不会老师教的内容自信心受挫,自暴自弃,就算自己能够学好的东西也不想学了,家长也为此感到困惑。

(二)农村幼儿园发展需要蒙台梭利混龄教育

1.农村教师数量少,分班占用的教师资源较多,所以混龄教育是农村教师少的一个很好办法。如果农村幼儿园分成大中小三个年级,那就需要3—6个教师。首先农村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多可以当老师的人,其次农村幼儿较少,有些浪费教师资源。不按幼儿的年龄分班,把幼儿混在一起教只需要1-2名教师,省了不少教师资源。

2.农村幼儿园经费来源基本就是靠幼儿的入园,但是这几年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就把幼儿送到了更发达的地方上幼儿园,所以农村幼儿园举步维艰。本来幼儿园的发展就很艰难,加上幼儿园人数又少,连招聘的教师工资都成为问题了。所以幼儿园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使幼儿园重现生机。

(三)幼儿发展全面发展需要蒙台梭利混龄教育

1.农村儿童对动植物的感性认识更丰富。幼儿认识当地种植的各种动物、水果、蔬菜、农作物。幼儿对家里的工具更是了如指掌。在农村幼儿可以不用通过学习就知道番茄是番茄秧上结的果实,是先开花后结果,颜色,大小各有不同,不只是从市场里买回的红色番茄。幼儿们也知道当地什么季节种庄稼什么季节收粮食。不会出现当老师问道鸡是怎么来的時候,回答老师鸡是从菜市场买来的。

2.农村独生子女增多,同伴交往少,社会交往能力有待提高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农民素质提升,“优生优育”成为农村人民生育的标准,每家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虽然存在很多的优点,但是在一些方面总是很差劲的,比如说他们总是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不顾及别人。因此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里打破了年龄的界限,并根据幼儿得年龄特点进行教育。这样在活动游戏中就容易产生角色换位,并设身处地的体会别人的想法,情感,学会关心,学会忍让,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长幼互助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每个刚入园的儿童老师都会找一个小哥哥或者小姐姐带领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也让幼儿找到家庭温暖,同时年长的幼儿也会增强自信心,责任感。例如有个小女孩刚刚入园,还沉浸在分离焦虑中,老师给她找来一个已经入园一年的大哥哥带着她,让幼儿体会到哥哥对自己的关心,暂时忘记了父母,使自己快乐的度过了一天,同时小女孩会学着哥哥的样子以后再带比自己小的幼儿,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发展。

(四)家长需要农村幼儿实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

1.农村幼儿家长希望幼儿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是最适合的。在农村,人们对蒙台梭利混龄教育不太了解,但是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市幼儿园之后发现蒙台梭利教育和传统的幼儿教育不同更为系统,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现在农村幼儿家长对于的农村的幼儿园教育有很大的不满,对幼儿园教育有更高的期待,希望幼儿可以接受更系统科学的学前教育,不是希望幼儿园只停留在只学习知识的层面,希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虽然现在国家开放二孩政策,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家长家长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个更广阔的未来,所以他们也希望有一种能够给幼儿发展带来好处的教育。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更上心,家长对农村幼儿园只开设语文,数学有着强烈的不满。蒙台梭利混龄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幼儿独生子女性格孤立的怪癖,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课程适用于农村幼儿园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观教育,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这是一种儿童自己发现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尊重幼儿的喜好,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材料去学习。幼儿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快乐。而且农村幼儿的混龄教育更好开展些,因为这些孩子都在同一个小村庄生活,平时都在一起玩耍,所以来到幼儿园之后也会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小朋友的交往更友好,在学习的时候也更快乐。

三、农村幼儿园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一)幼儿园践行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积极推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发展

1.开设家长学校,对幼儿家长进行关于蒙氏混龄教育的介绍,使幼儿家长对蒙氏混龄教育有所了解,并认可这种教育模式。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内容。多组织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对幼儿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使教师不断深入的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对教师进行考核,比如讲课的内容,教具的操作,是否合理和规范。不断提升教师的实力。鼓励教师自己制作蒙氏教具,让幼儿进行到教具的制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使幼儿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

3.对幼儿班额设置要合理。每个班人数的设置,班级里幼儿发展程度要有差异,班级里教师的配置,玩教具的配置,都要按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二)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

教师应该自己时时刻刻进行学习和反思,加强自己的职业修养和专业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自己买专业的书籍进行学习,自己争取每一次进修的机会,不断进行继续教育。教师规范操作教具,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可以做到很多难办的事。教师一定要熟练的操作教具,使幼儿学到正确操做方法,利用蒙氏教具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此同时要自己制作教具,从自己制作教具中能体会到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更深的理解蒙氏教育的内涵。教师在制作教具时还可以创造性的设计教具,制作出符合自己班级幼儿特点的教具。

【参考文献】

[1]中国姚伟主编.《学前教育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第一版756028004

[2]李颖,赵海燕.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混龄教育.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师专学报,2012年第2期

[3]袁梅.民族地区实施蒙氏混龄教育的适切性研究.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10月,第50卷第5期1001-660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学前教育研究,2011

[5]中国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1版次1书号7107109480

猜你喜欢
混龄蒙台梭教具
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的开展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浅谈混龄教育
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