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2018-08-15 00:44秦晓彤米佳魏春璐王秀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有效率中药

秦晓彤米 佳魏春璐王秀阁*

(1 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 130021;3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 青岛 266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1]。其发生常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等相关。目前西医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缺乏针对性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中医药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中医观点 庞国明等[2]认为本病名以“消渴痹证”为宜,认为是因消渴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肌肤、筋肉、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并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的演变过程,归纳为气虚挟瘀或阴虚挟瘀→气阴两虚挟瘀→阴阳两虚挟瘀的演变,阴亏是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林兰[3]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痹证”“痛证”“痿证”范畴。由于消渴病久病不愈,久病入络,久病必瘀,耗伤气血,气血不足,营卫失调,脉络空虚,气血运行不畅,或消渴日久,气阴两伤,气虚导致血瘀,阴虚燥热内生,最终导致瘀毒内生,脉络瘀阻。高怀林[4]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在消渴日久、脾运失健、气阴两伤的基础上出现久病入络、络脉瘀阻的病变表现。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痰瘀阻络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关键。

1.2 西医观点 Brownleen M.[5]提出的统一机制学说认为,经典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多元醇途径、糖基化终产物(AGES)途径、蛋白激酶C(PKC)途径和氨基已糖途径均是高糖条件下线粒体呼吸链中氧自由基生成过多导致的结果。郑亚林[6]提出。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因高血糖可引起滋养神经的微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神经组织灌注不足导致其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周围神经营养障碍。施晓红[7]认为胰岛素是参与合成代谢的激素,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蛋白质合成加强,同型半胱氨酸(Hcy) 的前体物质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结合加强,从而加速Hcy从血浆中清除。当患者血浆中Hcy水平升高时,其代谢过程的改变反过来加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首先,高Hcy将影响髓鞘碱基蛋白的功能维持;同时,高Hcy水平将直接或通过氧化应激、一氧化氮途径损害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从而进一步加重神经病变。

2 中医药治疗

2.1 中药内治法 吕翠岩[8]将糖痹康(由黄芪、女贞子、桂枝、黄芩、黄连等组成)用于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设置分组,观察该药物对坐骨神经VEGF和HIF-1α调控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糖痹康中剂量组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0.01),由此推断中药糖痹康可显著下调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齐月等[9]运用木丹颗粒(药物组成:黄芪、延胡索、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能明显降低MDA、提高SOD水平,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P<0.05),提示木丹颗粒可以通过降低PDPN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陆施婷等[10]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名中医丁学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数据结果显示丁学屏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内风入络证使用的中药共150个,使用频率30%以上者20个,分别为黄连、地骨皮、生地黄、全蝎、地骨皮、僵蚕、蝉蜕、桑叶、桑白皮、牛膝、知母、菟丝子、漏芦、土鳖虫、麦冬、玉竹、山药、茺蔚子、菊花、女贞子、枸杞子等。

2.2 针灸治疗 陈丽等[11]将健脾益肾驱邪的“标本配穴”针灸疗法联合甲钴胺(甲钴胺,0.5 mg/次,3次/d;主穴取关元、肾俞、胃脘下俞、三阴交、足三里、合谷、曲池,随症增加配穴,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以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天,连续治疗4个疗程)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纯甲钴胺治疗有显著的优势。这与针灸疏通经络、扶助先天之气和脾胃之气的作用密切相关。易建昌等[12]运用温针灸疗法(选穴:主穴选 2组,①脾俞、肾俞、关元俞;②关元、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上穴除关元俞外均选双侧。每日1次,连续6天后休息1天,3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组32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P<0.01。吉学群等[13]采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取曲池、合谷、中脘、血海、地机、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丰隆、三阴交、太冲。所用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中药外治法 张静涛等[14]用糖络宁(组成:黄芪、狗脊、川断、生地黄、当归、丹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 联合中药浴足(组成:川乌30 g,草乌30 g,威灵仙30 g,当归30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鸡血藤30 g,川牛膝30 g等,上药水煎2000 mL~3000 mL,放入XP-VI型多功能药浴仪,水温38℃恒温浴足30 min,日1次。)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94.7%。王志兴[15]使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药物熏蒸治疗DPN,药物组成:黄芪15 g,芍药15 g,桂枝15 g,生姜30 g,大枣15 g,煎煮浓缩为500 mL,并倒入熏蒸锅内再加入500 mL,温度为42°恒定,每天1次,每次时间为30 min。结果表明:中药熏蒸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基本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药口服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陈丽兰[16]运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维持基础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利用中药针剂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与中药熏洗治疗(自拟中药方剂:宽筋藤30 g,独活30 g,桂枝30 g,威灵仙30 g,羌活30 g,艾叶30 g,桃仁30 g,红花10 g,当归15 g,生川乌10 g,细辛10 g等。煎煮后取药液1000 mL,加入适量凉水,水温调至50℃左右,加入白酒3两,熏洗双下肢,每次30 min,1次/天,治疗12周) 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达87.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小结

西医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尚不完全清晰,大多数人认为与多元醇途径、糖基化终产物(AGES)途径、蛋白激酶C(PKC)途径和氨基已糖途径等相关;中医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属于“消渴病”“消渴病痹症”“痹症”等范畴,认为与痰、瘀等病理产物阻于脉络相关。目前西医在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治疗效果尚不理想,而中医药多方位、多靶点的治疗,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和发展空间。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和科研设计,深入研究中医药疗法的药理机制和作用靶点,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更有力的临床与科研论证。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42.

[2]庞国明,闫镛,朱璞,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260-264.

[3]林兰.现代中医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1.

[4]高怀林,吴以岭,贾振华,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8):1092-1094.

[5]Brownlee M.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cell 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J].Nature,2001,414(13):813-820.

[6]郑亚琳,李鸣镝,林兰.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2):1405-1407.

[7]施晓红,陈英辉,周连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6):331-333.

[8]吕翠岩,张胜容,赵文景,等.糖痹康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VEGF和HIF-1α调控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312-314.

[9]齐月,于世家.木丹颗粒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7):1561-1563.

[10]陆施婷,陈清光,徐佩英,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丁学屏名中医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7):1359-1363.

[11]陈丽,梁凤霞,陈瑞,等.“标本配穴”针灸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4):178-181.

[12]易建昌,许丽娜,张赛,等.温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2):242-244.

[13]吉学群,王春梅,张萍,等.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6):443-447.

[14]张涛静,高彦彬,谢培凤,等.糖络宁配合中药泡洗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1,10(4):263-265.

[15]王志兴,钱茜,梁云武,等.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J].现代医院,2012,12(11):21-24.

[16]陈丽兰,伊娜,李慧枝.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40 例[J].广东医学,2013,34(10):1615-1617.

猜你喜欢
中医药有效率中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中药零食”怎么吃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