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德育视频课程开发与实施

2018-08-15 00:45任卫民
现代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德育学校

■任卫民

一、德育视频课程开发的缘由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建校60多年来,秉承“荣辱与共、乐于奉献、严谨求实、敢为人先”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践行“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但是,近年来生源问题却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学校地处滕州西部农村,生源多数为留守少年。由于地域因素、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父母教育的缺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本市处于较低层次,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在学业水平上则表现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视野狭窄,缺少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上进意愿、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动力问题。只有认识到位了,才会有相对稳定的目标追求,并进而付诸行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分析和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下载积累“百家讲坛”、“文明之旅”、“开讲啦”、“大家”、“人物”等电视栏目的视频资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针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学习知识的实际需要,编制了富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系列课程,把“大家”、“名人”请进课堂,用大家的智慧启迪学生,用名人的事迹感召后学,依靠文化经典的力量和社会名人的影响,对学生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德育。

二、德育视频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内容

我校德育视频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实际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德育视频课程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德育校本课程为指导。其次,德育视频课程整合了学校可利用的德育资源。再次,在学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视角下,德育视频课程是由学校师生全员参与的课程。因而德育视频课程开发的定义应该是在国家及地方制定的德育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以旨在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传统文化来完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开发的德育课程活动。从课程开发实施之初,学校就把着力点放在了学生思想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上,即如何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视频资源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的成长。内容上,高一从《三字经》、《弟子规》中选定,高二从“开讲啦”“文明之旅”中选定,高三主要从“人物”中选定。

三、德育视频课程的实施

(一)德育目标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提出:“德育,在实践上要有可操作性,要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在内的实施方案。”德育课程实施之初,我们为学生制定了明确的课程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总体目标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规范行为习惯。我们选择“百家讲坛”中对《三字经》 《弟子规》 《论语》的名家解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审视自身行为习惯,增强自律意识,自觉进行行为矫正和规范。二是激发学习动力。视频资源中的主讲人多是当代名人,有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给学生传达的拼搏向上的力量,最终会转化为自觉向学的行动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三是陶冶高尚情操,提升道德水平。我们选择的德育视频侧重于国学经典内涵的解读和当代成功人士的访谈。这些视频内容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二)课程实施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选择时长在40分钟内的媒体视频资源,下载积累,编印目录,下发至各级部。各级部根据阶段德育目标选择相关视频资源,按照播放计划,依据课时安排(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每学年一般为36、18、18课时),在每天综合播报时间(18:30-19:10)组织播放。

(三)课程评价

课程离不开评价,为了保障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和目标达成,我们积极探索、开展多元评价。首先,我们把校本德育课程评价列入学生高中阶段修习学分范围。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心得、演讲演说、征文比赛、自评互评等活动,结合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表现,评选出“规范之星”、“奋进之星”、“感恩之星”、“诚信之星”、“慈善之星”等多种类型的行为标兵,并把这些荣誉的纸质材料装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基本做到了“星级”荣誉的全覆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四)课程拓展

围绕德育视频课程,我校注重丰富德育视频教育的内容,积极拓展德育课程。

1.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视频活动中,我校着力将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选择了一批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为视频内容。

2.注重活动嫁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融社会主义的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于一体。学校将视频中体现的正确价值观,嫁接在阳光大课间活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常规活动和“五四”、“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的主题活动中,从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常态。

3.抓好行为规范,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

学校将德育视频与学校常规管理结合起来,通过“三操”、纪律卫生、仪容仪表、宿舍内务等环节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结合“三九”教学模式,推进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随着德育视频教育的开展,德育的内容逐渐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结合我校“三九”教学活动的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展开合作竞学活动。

四、德育视频课程的实施效果

德育视频教育在我校已经坚持了五年,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学生身上不断发生的变化:一是学生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校园中看不到奇装异服、染发烫发,看到的是统一的着装,是阳光的笑容,是得体的交往。二是学生的个人习惯得到很好的养成。走进宿舍看到的是整齐划一的内务整理;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意识得以增强,“铃声即命令”的要求顺利实现。三是“三操”规范有序,步调协调一致,口号响亮震撼。四是课堂不再沉闷,合作探究有序开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书写工整规范了,参与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强了,学习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变得阳光自信,积极乐观,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整个校园呈现着一种和乐、团结、进取的蓬勃气象。

五、反思及展望

成功的道德教育,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育是一项创造性工作。让优秀的视频资源走进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只是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较大差异:迫于升学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认为抽出专门的时间观看德育视频会耽误学习;部分学生观看视频时热情澎湃,观看之后却不能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活动效果,如何让德育视频的教育效果最大化,如何让德育视频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品质,这是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今后,在创新学校德育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摸索、大胆尝试,在扎实做好德育视频活动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开展富有特色和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真正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价值观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