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山海课程”建构

2018-08-15 00:45隋柱李英平
现代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山海课程设计评价

■隋柱 李英平

一、“山海课程”提出的背景

海阳市辛安镇第二小学于1992年成立,位于辛安镇南部的大山所村,左靠巍峨的虎脚山,右靠雄伟的大山,面朝蔚蓝的大海。孔子曰:“仁者乐水,智者乐水”。山,巍然屹立、坚忍不拔,给人以厚德载物、勇于攀登的教育启示;海,宽广辽阔、包容百川,告诉我们博采众长、开放创新的人生哲理。面对来自全镇20个村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尽快了解学校,如何让他们与同学和谐相处、谦逊进取,成为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倚山临海”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赋予了我们“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山海品质”的灵感。我们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石,以学校的办学宗旨及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支柱,提炼出“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山海文化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品比山高、心比海阔,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智慧的现代小公民。“山海品质”激发我们提出“山海课程”的研究,并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充盈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并成为学校特有的山海文化体系。

二、“山海课程”的基本内涵

“山海课程”体系注重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目标的实现。山,即书山、仁山、立山——坚忍不拔,勇攀高峰;海,即学海、扬海、慧海——心胸宽阔,兼容并包。

“山海课程”是通过书山学海课程、仁山慧海课程、立山扬海课程来实现的,核心是建立以培养山海学子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实践体系。它不仅仅是我们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追求的一种教育效果,更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一个多向互动、多项反馈和多项影响的过程,具有人本性、科学性、整体性、主体性、互动性等特征。“山海课程”着眼于“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以“美德如山、智慧如海”为学生培养目标,以“满足需求、适应发展、张扬个性”为课程建设目标,以课程智慧引领学校发展,通过人性化的课程体系和人本化的教育措施,引导师生形成如高山般坚定不移的精神,如大海般兼容并包的品质,拥有厚德如山、自强如海的品格,培养健康的生命、智慧的头脑、道德的灵魂,激发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幸福成长。

三、“山海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一)“山海课程”的构建

在构建“山海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基于“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理念,以“海阔天空,张扬个性”为价值取向,结合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构建了“山海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注重将课程的各个要素进行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目标的实现。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我校特有的“山海课程”体系,即“书山学海课程”——“仁山慧海课程”——“立山扬海课程”。

1.“书山学海课程”

“书山学海课程”指学科课程、拓展类课程、特色课程。课程设计让学生懂得,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要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才能走向成功。课程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科课程涵盖必修的国家、地方课程,基于二者的有效整合;拓展类课程是基础类课程的拓展、深化;特色课程是学科阅读,它是促进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的学习。

2.“仁山慧海课程”

“仁山慧海课程”指修身以德、修身以礼、修身以美。课程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这三类课程是真、善、美的体现,通过礼、诗、书、画、乐以及习惯和节日等,用于培养少年儿童的修身养性意识及艺术情趣。

3.“立山扬海课程”

“立山扬海课程”指探究性课程、综合性课程、社会性课程。课程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创新”。这三类课程呈递进关系并循环促进。

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教育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培养模式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二)“山海课程”的实施

我们认为,学生是多元智慧的存在。学校应当寻求不同个性的交融、多元声音的交响、多样发展的可能。为了有效落实山海课程,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实行大小课时。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课时安排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必须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年度计划,课程由中心和课程部牵头制定课程纲要,来开发校本课程等。

第二,提升教师课程实施品质。每学期,我们都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教师,不间断地进行专题培训、研讨,促进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指导教师选择课程内容,研究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实施方式。

第三,以活动为发力点,不断推进山海课程发展。围绕山海课程内容,开展“知山海—爱山海—悟山海—创山海”的递进式山海文化活动,不断推进山海课程的发展。

各课程之间相互依托,将立德树人落细落实。在形式上,课堂讲授、学生讨论、课后阅读、表演展示等相互结合、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形式与现代教学形式相得益彰,富有征服力、吸引力、塑造力。把全方位立德、全过程树人落到实处。

四、多元化“山海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根据“山海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对课程实施多元化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并注重课程本身的评价,及时对课程做出规划和调整。具体来说,我们对“山海课程”设计如下的评价方法:

第一,评价内容多维度。针对课程开发,要对课程目标、课程分类、课程安排以及对学生现有状况的关注等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要关注教师对课程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参与合作情况、学生的收获等核心素养的评价。

第二,评价形式多样化。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多样化。对基础课程的评价可采取检测的方式;对书香课程采取面对面交流以及活动展示的方式;对于德育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学生认知水平是否得到发展。例如,对于音乐技能型的活动,通过唱歌、表演、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进行评价;对于艺术基本知识方面与技能的考核,采用抢答式知识竞赛的形式,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与能力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价。

五、“山海课程”实施的成效与反思

(一)“山海课程”实施的成效

1.构建了山海教育管理模式

经过探索,我校初步建立起小学山海教育管理模式,即“熏陶—感悟—体验”的山海教育管理模式,实施现代小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积极的、肯定性的评价。

2.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山海之师”

在“山海教育”的开展中,我们通过改变教师发展观、实施人文管理、搭建互动式平台、建立教师共同体等方式,培育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像山一样坚毅,像海一样胸怀宽广的学习型教师队伍。现在已开发了30门学校课程,其中26门为选修课程赋予了学生展示和发展独特个性权利。由教师自主开发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我与山海”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受学生喜欢。

3.培养了博大坚毅、博学进取、博爱宽容的“山海学生”

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山海品质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小学生的现代小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的。

(二)反思

如果说一种课程的形成是偶然的话,那么课程的完善与成长是绝对的必要。山海课程实施至今,我们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变化,同时,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学生是变化的,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随时调整开发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课程能否序列化?还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我们相信,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明天和今天一样美好。最好的课程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幸福,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成为个性的自己,让他们的生命如阳光般灿烂。我们坚信,“山海课程”能触摸到教育教学的灵魂,能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能为师生的发展奠基。我们将无悔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山海课程设计评价
丝路•山海
《山海涧》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山海添色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一湾山海融“四美”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