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①

2018-08-15 00:45马丽贞袁丽丽任翠香
现代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学校

■马丽贞袁丽丽任翠香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等新媒介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物质技术环境,同时也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如何紧跟时代的浪潮,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高校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解析当代校园文化建设,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

校园文化建设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下列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较侧重相关物质建设,未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

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很多学校侧重各种硬件方面的设施建设,如:扩建新校区、购买先进设备,完善校园内外环境或是强化制度。这些方面的建设的确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教学实力,培养了高水平的人才。但是,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建设。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和保障系统。

(二)校园文化建设拘泥于传统媒体形式,未充分利用新媒体功能。

很多学校对学生思想文化的建设主要表现在开办各种系列讲座,下发各种文件通知,举办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等。这些传统方式的确会对学生在思想上起到引导教育意义,相应活动的举办也会成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道德方面的共鸣认同,可是僵硬的教育方式一般收效甚微。因此,新媒体的优点便显示出来了。在互联网成为又一种重要的传媒形态,各种交流软件、平台的大众化。使用人群在很大比例上是大学生,他们对新事物保持着求知欲和先进性,最快最好地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由此可见,加快建设校园文化需要新媒体的辅助,用新奇可靠的方式保持学生正确思想舆论,引导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和公众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更好地构建和谐校园,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二、剖析校园文化建设,探究其运用新媒体发展的优势

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新媒体便是一种简单快捷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校园文化精神层面的建设取得成功的同时,制度文化建设也会达到相应目的,学生的自我素质修养会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自然会强大。

(一)打破传统文化空间性狭窄的僵局。

传统文化的校园建设下,单一枯燥的教育方式在塑造大学生的正确观念上的确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但新媒体的思想引导力量也不可小觑。互联网时代,事物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中,塑造优秀人才,创新发展是必不可缺的步骤。而传统文化传播的空间受到限制,其流传范围很小,几乎只在校园内传播,无法对新事物及时作出正确评价和探究,显然无法满足这一基本要求,新媒体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僵局。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它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充分满足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创新与引导,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学校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二)利用新媒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接受简单化。

新媒体具有平等性和交互性,彻底改变了学生在信息传播中的被动地位,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多元化的互动交流关系。通过新媒体,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明确,地位平等,还有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防范心理,由于学生思维构建和明辨是非能力不够完善,他们吸收能力强。如果对这一方面加以利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引导教育,会很好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性和求知欲极大地方便了学校对相应交流平台、软件运用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通过灵活新颖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为完成中国梦、教育梦添砖加瓦。

(三)促进高校的外部开放进程。

在新时代媒体还未到来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鲜少与外界进行联系,在社会上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借助着新媒体的共享性和互动性的优势,校园内外的信息之间,各个高校之间的信息流通速度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加快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性发展趋势。可以实现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事件在极短的时间走出校园,流入社会,扩大影响,引领社会风尚的全新工具和手段。

三、深入研究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会树立学校完整的文化形象。能从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正确地在相应新媒体平台进行引导操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才能永葆生机和和活力。

(一)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目前的校园建设虽注重以传统媒体为主流宣传思想载体,传统媒体的宣传并非一无是处,多年的素质教育培养,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有了很大的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有了一定的缺点,可是也有着许多优秀的方面,比如:其思想引导传播的贯彻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它的这种特性以及固有存在的模式,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学生初步的思想道德观念已经养成。接下来,新媒体方兴未艾,其对学生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 要想建设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必须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地结合二者。

(二)完善新媒体的运用,深度贯彻实行。

目前新媒体的相关平台及应用软件主要有QQ、微信、微博和相关网页,这些是学生主要使用的软件,而学校的团学、党学组织可以在相应平台注册账户,发表积极向上、具有引导思想道德的文章。这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组织,以合理健康的方式运行,并招揽或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并且学校可以邀请校外的技术人员进行策划指导。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的杂乱化,对学生诱惑力太强。学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种变化,指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把学校的正能量传播出去,把当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展示好,保持学校立场正确、观点鲜明。

(三)拓展至课堂,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导。

学校建立相应的平台的确会起到作用,但如果没有学生使用关注,那么相应的思想引导不会起到作用,而老师在课上的引导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课下时间进行学习指导,在相关新媒体平台建立学习交流群,如QQ、微信等,可以对学生进行课下学习指导,避免了学生与老师间面对面交流的不自在。老师还可以在交流群里推送学校思想政治方面的消息,这样就扩大了学校对学生思想引领的范围。

(四)健全网络监督机制,注重加强正确的引导机

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了信息交流的队伍中,各种校园文化思想的负面新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在这个阶段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树立正能量,为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

总之,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把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型媒体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同时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新媒体文化,以健康、文明的内容去引导大学生,完善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积极正确思想的优秀青年,实现教育梦和中国梦。

[1]胡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12).

[2]张伟佳.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2009,(11).

[3]夏丹,葛崇勋.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9).

[4]王继夏.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14,(5).

[5]周先进.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想学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学校推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