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鲁花釉色彩对现代艺术作品表达的研究

2018-08-20 01:2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淄博釉色艺术作品

刘 力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一、花釉的历史

1.花釉的概念:

釉是施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层极薄的物质,它是根据坯体的性能要求,利用天然矿物质原料及某些化工原料按比例配合,在高温作用下熔融而覆盖在坯体表面的材料。

淄博是位于鲁中的新兴工业城市,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淄博陶瓷,尤其是高温花釉,不论在造型和装饰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陶瓷花釉以淄博为主,称为“淄博花釉”或“齐鲁花釉”。

花釉是陶瓷王国中绚丽灿烂的一枝奇葩,以其丰富的色彩、变幻莫测的肌理变化而着称。传统花釉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釉复合施釉烧制而成,在施釉时,通常需要两次或两次以上施釉。现在花釉可直接上一遍釉,也可采用不同技法,在作品中呈现颜色多变、层次丰富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2、花釉的发展与时代特色

齐鲁花釉,是自宋代博山大街一带的窑场开始烧制以黑色釉为基础的艺术作品为开始的。是在坯体上施以两种以上釉色,经高温烧制,釉色间或釉色上下间产生多变的交融或流纹,又称作“窑变花釉”。

唐代花釉主要是以黑色为底釉,上施乳白或淡蓝色釉,呈现丰富的肌理变化与色彩对比。宋代花釉起源于宋代博山大街一带,是在黑色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釉,以宋代钧红为典型代表。建国前后花釉传世品种较少,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山头老艺人周洪田研制成功了虎皮釉、云霞釉等品种。七八十年代花釉以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为主,开展窑变花釉研究,利用当地制瓷原料研制成功了具有淄博特色的花釉,并对淄博花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八十年代朱一圭先生等研制开发了立粉花釉,在陶瓷艺术创作上开创了一条新路。艺术家们研发出了一些烧成温度能达到1290摄氏度的瓷花釉,研制出了兔毫、蓝钧、雨点釉等,这些釉色变化非常丰富,并且釉质非常的晶莹剔透。

二、花釉材料与形成过程

1.花釉材料特点

淄博美术陶瓷在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造型古朴、装饰新颖,色彩绚丽的独特风格。淄博花釉系黑釉系花釉。用当地含铁多的钙质粘土作底釉,通过淘洗等处理,施釉性能和附着力比较好,结合强度高,以各种颜色的乳浊釉为面釉,在氧化焰中烧成。采用不同的施釉方法如:浸、喷、淋、涂、刻、点涂、蘸等,可得到多种色彩各异、纹理不同的艺术品。 花釉的底釉和面釉有较大的高温粘度差,这样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底釉和面釉会发生相对流动并相互反应,特别是高温起泡,气泡破裂后,在气泡的周围出现不均匀现象,釉色相互融合,产生较复杂的变化,烧成后色彩自然,肌理丰富,且富有变化。

淄博在釉色的研究方面,成就尤为可观,不仅恢复了早已失传的“雨点釉”、“茶叶末釉”和“云霞釉”,还创造了新的“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系窑变花釉。名贵的雨点瓷,又名油滴瓷,在黑色的釉面上均匀地布满了银白色的小圆点。圆点小如米粒,盛茶时金光闪闪,盛酒则银光熠熠,映日视之,晶莹夺目。

在釉色装饰方面,立粉彩陶挂盘最为突出。它是在施了乌金釉的陶坯上用竹制或木制刻刀刻画出线条,以艺术釉为颜料,在线条中间填上色釉,烧成后釉面虽发生些许流动,但不会浸满过刻画的痕迹,画面界限清晰,釉面厚重沉稳,富于变换。在描绘最能传神的细部时,使用特制的工具涂以立粉,从而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各种色釉经过烧制“窑变”后,由于互相渗透、重叠、扩散,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瑰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2、花釉材料的普适性

可以与各类器物组合与适应。瓶类是齐鲁花釉的主要造型,大概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约型,一类是附加装饰型。简约型受宋代钧瓷等传统造型影响,器形大气简洁,以圆形为主,线条流畅,不做过多的纹饰装饰,主要靠釉色的变化来体现釉色之美。附加装饰型多是在简约型的基础上,附加龙纹、鸟虫等作装饰,使造型富有变化。在这两种基础上,还有再做花釉纹饰装饰,使造型与装饰色彩更加丰富。雕塑类花釉制品,现代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贻谟先生等为代表,以老虎、狮子、豹子、牦牛、斑马、仙鹤、鸵鸟、珍珠鸡等动物雕塑为主,利用花釉的流纹等变化肌理,表现虎皮、豹纹、兔毫等。盘类一般是在黑色底釉上面,直接用各色面釉进行绘制,烧成后,釉色古朴而富有变化。

三、花釉色彩应用与意境解读

色彩往往是艺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一件陶瓷作品可以没有纹饰,但不可能没有色彩.人们对物体的最初感受也往往是色彩,而后才是纹饰和造型。理想的色彩境界、色彩效果能使主题突出,快速激发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为生活提供高品味的美感享受。

陶瓷花釉作品,具有极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造型语言、色彩语言。在设计者的构思设计下,平凡而简单的泥土,通过形象设计,釉色的涂抹,在火焰中进行着妙不可言的神奇变幻。经过时间、温度的洗礼,凝聚成极具艺术生命力的作品。其独特的工艺性,强烈的时代性,以及它材质与色彩的美奠定了它的艺术品性。

1.色彩感知与情感抒发

色彩作为一种物理现象,本身是没有性格的。但是,人们却能够感受到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色彩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情感特征。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体会,直接影响着人的美感认知、情绪波动乃至生活状态、工作效率等。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作用,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每种色彩在饱和度,透明度上略微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色彩的感知与国家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清会典图考》载:“皇帝朝珠杂饰,唯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琥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皇帝朝带,其饰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黄玉,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白玉”。皆借玉色来象征天、地、日、月,其中以天为上。由于青金石玉石,故不论朝珠或朝带,尤受重用。

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传统文化中存在五大元素、五种味道和五种色彩,即红色、黄色、蓝色、黑色和白色。甚至一个人的地位和社会等级也由一定的色彩决定。从奴隶社会起色彩就带有政治、权力和宗教的意念。统治阶级规定“赤、黄、青、黑、白为正色”用于贵族身份的男女服饰,而间色只能用于衣服的衬里或用于下层百姓的服饰。

在古代中国,五种色彩象征宇宙的五种基本元素:黄色象征土、白色象征金、蓝色象征木、红色象征火、黑色象征水。古代中国的“五行论”起源于商代,“五行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而古代中国的“五色论”则是建立在“五行论”的哲学基点,并与“五方”(青色—东方-木、赤色—南方-火、黄色—中央-土、白色—西方-金、黑色—北方-水)连结在一起,充满着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为统治阶级服务。

在中国,红色几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象征着喜庆、好运、正义和幸福。自古以来,一切热闹、喜庆的场合都离不开红色;红色还是一种身份地位的体现。清代《大清会典》中规定:皇帝在天坛祭祀时,必须穿红色朝服。红色也成为皇家建筑的主要颜色。 黄色自汉、唐开始已成为帝王的专用色彩,平民百姓被禁止使用黄色。在清代,黄马褂是皇帝用来奖励立有赫赫战功的官员,并将他的荣誉载入史册。宗教在古代中国是统治者精神和信仰的支柱,因此佛教寺庙和喇嘛寺院的建筑以黄色为主调,僧侣们的服饰也是黄色,给予一种神秘和超脱的意境。黄色用来表示阳光和大地的色彩,又是期望、智慧、文明意念的表达。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色彩。蓝色使人联想起平静的情感。蓝色含有神秘感,表达人们的期望。在中国的陶瓷色彩中,蓝色(青色)是很重要的色彩。蓝色在古代中国象征东方。白色,代表纯洁和清洁。白色是中国传统的丧葬色彩。白色在古代中国象征西方。黑色,在古代中国是水的象征,是五种基本元素中的一种元素。在古代的秦朝,黑色是帝王的专用色彩。黑色在古代中国象征北方。

2、花釉色彩表达

齐鲁花釉的色彩与齐文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齐鲁文化的核心是儒家学说。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其色调多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深沉、厚重、艳丽色系为主。色釉在施了乌金釉的坯体上经过高温烧制,釉料发生变化,由于互相流动、渗透、重叠、扩散,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瑰丽多彩的艺术效果,有姹紫嫣红、花红柳绿、流光溢彩、有墨影含香、有明月松间照等等,画面语言以色釉为媒介表现的淋漓尽致。

艺术语言的本质在于通过表象再现精神美。花釉作品往往是采用了特有的表现手法,不仅仅受限于毛笔的简单涂绘。或泼或撒,或吹或喷,有时甚至还要刮蹭等等,只要是能满足创作需要,任何工具都可能在创作绘制过程中用到,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花釉艺术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并非完全可控的,多层釉色间的融合带来了更多的不可预知性。而是体现出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

四、花釉艺术品的传承价值与创新概念

1、花釉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花釉陶瓷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了不同的色釉及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并且形成了各时代典型的技术特征与艺术特征。花釉陶瓷艺术品除了感知材料美、形式美之外,更为珍贵的是艺术的情感和心智。而情感意境构成的联想,才是表达艺术的真谛。这种意境是艺术家的智慧,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是文化涵养和对色彩的感知。花釉因其高温烧制的不确定性,更能体现色彩的魅力,是技法与材料的综合表现。意境是陶瓷艺术作品的生命和灵魂。陶瓷艺术设计应随时代的要求,体现时代精神,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是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艺术,是脱离传统宗教与文化束缚新的人格状况的反思,是艺术上反映个人主观意志及情感的表现。是艺术技能与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综合体现。因此,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在注重造型、材料等因素的同时,还须通过在色彩的配置上令人耳目一新,使花釉艺术作品既继承传统特色,又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色彩和视觉效果的把握上更加准确,更有个性的张扬,更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主观理念,更能发挥其地域性的特点,从而加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美好的色彩能瞬间抓住人的视觉,使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和愉悦,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情境之美。把“色彩与情感”的共融,“意境与神韵”的表现,视为最高境界,使花釉陶瓷艺术品在创作中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加绚丽夺目,使艺术作品达到完美的境界。

猜你喜欢
淄博釉色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如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山东淄博:“三云”活动助力复工复产
淄博少儿美术中心作品展示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