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向天阶问紫芝”

2018-08-21 05:06吴尚远
文教资料 2018年4期
关键词:李商隐人物形象

吴尚远

摘 要: 李商隐存世的女冠诗有三十余首,诗中塑造的女冠形象有诸多共同的特性。她们大多居处于清幽无尘的道观或绮丽的仙境,一些女冠被喻为“谪仙”,暗指其因过沦谪、被边缘化的处境。这些女冠形象既是对当时晚唐社会现实的反映,又是仕途蹭蹬、陷于党政夹缝中郁郁不得志的诗人的假托。这种写法继承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加上诗人隐喻化的语言、对道教掌故及词汇的运用,以及细腻深婉的笔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面具”般的美感和雾里看花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李商隐 女冠 人物形象

唐朝是一个尊崇道家的时代,学仙成为风尚,也是求仕的“终南捷径”,《唐阙史》卷下《太清宫玉石像》记载了当时盛况:“明皇朝,崇尚玄元盛主之教,故以道举入仕者岁岁有之。”①可见学道之风甚盛。当时有不少女眷被送去修道,她们因戴黄冠而被称作“女冠”。“唐时重道,贵人名家,多出为女冠。至其末流,或尚佻达,而衍礼法。故唐代女冠,恒与士人往来”①。女冠的生活来源,或仰给于统治阶级的资助,或凭借行医卖卜为生,或甚至以出卖色相伎艺维持生活,她们与文人士大夫交往频繁,彼此间会发生一些风流韵事。李商隐曾“学仙玉阳东”,在此期间与宋华阳姐妹等女冠有接触,甚至产生了暧昧的情愫,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留下了印记。他传世的诗作中,有三十余首涉及女冠的情感及生活,如《常娥》及一部分《无题》,大多延续他缛丽朦胧和“獭祭”的风格,是李商隐诗歌中既体现时代风貌又独具特色的一部分作品。解读这些女冠形象,则可为解读李诗朦胧缥缈的诗旨提供一把钥匙。

一、神女居处:出身高贵与形同幽禁

李商隐的女冠诗并不直接着眼于女性外在体态、容姿、衣着的描绘,而是以高雅、蒙美的意象为读者营造驰骋想象的空间。通过摹绘女冠的居所或环境,用列锦或铺叙的手法展现其中的景致,造就若即若离、绮丽精工的诗境,以暗示女冠的身份、处境等信息。

在三十首女冠诗中,女冠的居所大多是道观,却有诸多不同的称法。如“圣女祠”,陈永正先生讲“前人引《水经注》……曰祠在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实际上可能是指女道士居住的道观”②;又如“蕊珠”(《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是上清境宫阙名;再如“珠馆”“玉房”(《槿花二首》),清代冯浩引《汉郊祀歌》注:“神指出,排玉房。”可见称道观时多引用典故,以典籍中的仙人居所譬喻。到了细写道观的景致时,常用清幽雅致的意象,衬托出道观的神秘庄严,如《圣女祠》中“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一句写圣女祠的台殿隐于交映的松竹之中,所过之处帷帐低垂,氤氲着兰蕙熏香,仰而视之,玉窗朱阁,雕龙画凤,华美至极,因而注李诗者认为“庄严炳焕,俨然带有宫殿色彩”③。

另一部分写作背景不明确的诗中,人物的居住环境多是仙境,多处用典来数列精致的物件和华美的天宫幻象。如《碧城三首》(其一)的前两联:“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碧城”据《太平御览》中说是元始天尊的居所,阆苑仙界中,书信多靠鹤来传递,女床仙山上,每棵树都有鸾凤在栖息。犀角和玉是用来辟除尘埃和寒气的珍宝,衬托出人物所处高寒,清净无尘。

诗中女冠居处环境华丽庄严、清幽高寒,一方面渲染了道教的神秘色彩,点出了女道士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暗示了人物出身的高貴。唐代上层社会女子入道者很多,诸如皇室公主、贵家姬妾等。据《唐会要》载,睿宗、宪宗、穆宗具有两女入道,睿宗还为公主建了金仙观和玉真观。士大夫官僚的姬妾会因家庭纠纷被迫离家修道,其中不少人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③。这与当时的社会事实是相吻合的。细读诗句,会有更深一层的发现:这些身份高贵的女冠似乎是被束缚在这华丽的居所中,或者说更像被“软禁”了。她们的居所通常是紧闭的、幽深的,总会有高大的门墙、迢递的台阶等将其与周围的俗世阻绝开来,令人们难以窥其面目。如《日高》中的“云梯十二门九关”;再如《重过圣女祠》的首句“白石岩扉碧藓滋”,道观白石所砌的大门紧锁着,苔藓滋生。“白石”说明了门墙材质其坚,而“白”与“碧”这一组鲜明色彩的碰撞则益显圣女祠的萧条、清冷。再有《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此诗以“蟾”指代女冠,“锁”字写出她被禁锢于“十二城”之中,直接道明人物过着形同幽囚般的生活,而“水晶帘”则是隔绝不通的象征。诗人描绘这些高于尘世、渺不可及的寓所或仙境,与其说是为了增添人物的神秘感,不如说是在暗指人物被幽禁、被隔离的处境。

对此,一些说法认为,这种写法是李商隐本人与宋华阳姐妹恋情的暗喻。唐代女冠可以与社会交往、结交异性,但这种交际仍是受到种种禁规戒律限制的,只能处在秘密状态。一旦私情败露,就要受到惩处。再者,李商隐所恋的宋氏女冠是人道公主的随侍,相对而言,她所受到约束就更多,可见在他和恋人之间横亘着一道无形的巨大屏障。亦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代言体。诗人才华横溢,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志,却陷入牛李党争而受到政治打击,只能徘徊于权利的边缘地带,与庙堂隔阻,只能以女冠的口吻道出自身的境况。基于以上几种原因,在塑造女冠的人物形象时,诗人会有意识地勾勒出其身处的牢笼,暗示对阻隔的怨愤,诗作由此染上了一层悲情的色彩。

二、谪仙典故:因过降谪与边缘人

李商隐在诗中使用了很多女性神仙典故指代女冠,诸如嫦娥、萼绿华、巫山神女等。而这些神女事典中有一类独特的形象,就是“谪仙”。

在唐代“谪仙”“几乎成了习惯性的自称和士人之间的互相赠遗之词”④。而李白就是最为突出的代表,这种自称可以屡见于他的诗歌中,比如“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相比较之下,李白笔下的“谪仙”是自称的;而李商隐是他称的、寄寓的。李商隐的诗中不仅找不到自称的“谪仙人”,而且连女冠诗中他称的“谪仙”意象都大多是潜藏、暗指的。他的“谪仙”意象常常与“堕世”、“暂谪”、“沦谪”等形容词配搭,用典所选取的沦谪仙女大多是因为犯了过错而遭到贬斥。

李商隐为何要选取和化用“谪仙”的典故来写女冠呢?一说从李商隐的感情经历出发,认为这正是因与诗人有私情而遭惩处的宋华阳的化身。葛晓音教授在《李商隐江乡之游考辨》一文中曾对两人恋情暴露而惨遭分离的个中细节进行了大胆推断,认为:“可从《药转》《拟意》二诗中进一步探知他们离别的原因是那女冠怀孕、堕胎之事的败露。”⑤女冠受到宫观处置,被遣送回长安宫中,李商隐也被逐出道观,这段恋情遂以悲剧而告终。女冠因怀孕堕胎而被谴,与“谪仙”因罪沦谪的身份是具有一致性的。然而这种说法没有充足的资料支撑,李商隐的恋人、恋情经过甚至究竟有无其事都找不到确凿的文献记载,因而此说只能作为一种大胆的猜测。

另一说认为“谪仙”是诗人的自喻和寄托。有说法指出:李商隐“谪仙”意象强调的是“谪”,认为“沦谪”的仙人、社会边缘化的女冠、党争夹缝中的诗人,是“三位一体的披合无二”⑥。这些说法是有依据的,其《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一诗云:“我本玄元胄,稟华由上津。中迷鬼道乐,沉为下土民。”由“玄元胄”到“下土民”的转变,不得不说与“谪仙”的身份极为贴合。刘学锴在《汇评本李商隐诗》指出,李商隐和女冠、女性神仙是“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⑦的,由此可见一斑。

三、女冠日常:寂寞无事与空传书信

李商隐笔下的女冠有一部分并没有直接的、正面的描写;另一部分则写出了女冠的行为举止及所思所想。她们大多是清闲无事的,或者说是寂寞的,譬如“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还有《碧城三首》中女冠观景:“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有人解释“雨过”之雨,乃高唐之雨,男女云雨之欢。一夜云雨情浓,早晨却不得不分手,此乃“雨过”之意,暗示美好皆成往昔,唯有乞求“晓珠明又定”,好让自己“一生长对水晶盘”。另外,传寄书信也是李商隐笔下的女冠常有的行为,如“寄问钗头双白燕”(《圣女祠》)、“书被催成墨未浓”(《无题》)等,似乎在期待某个人的音信。

女冠的清幽无事,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符合,她们仰给于统治阶级的资助,或凭借行医卖卜或出卖伎艺为生。然而,联系前文已分析的女冠生活上“形同幽禁”、阻隔重重的特点,可推测正是这种隔绝造成了女冠的寂寞和等待。这亦可视为李商隐的自喻,他年轻时受到不少人的赏识,卷入党争后仕途蹭蹬,一直期盼着可以重受起用,然而平生终未盼来转机。他《九日》中一面缅怀令狐楚对其的提拔器重,一面感慨“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暗责令狐綯;在《野菊》中用“苦竹园南椒坞边”的野菊与“紫云新苑移花处”的牡丹做对比,表达对上层“不取霜栽近御筵”的幽愤,而另一部分情绪则通过“女冠”形象来传达。从屈赋之始,即有“男女君臣”之说,以香草比君子,以萧艾喻小人。男性诗人身处不同的环境中,政治上的复杂性使他们难以真正在诗歌中直抒胸臆,倾向于以“隐喻”的方式包裹心声。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就称其为“面具”美学,并用来分析李商隐的诗作。他说:“李商隐诗歌的一部分是‘偷偷摸摸的,暗示某种用十分引人注目的明显方式掩饰起来的处境。中国批评家从这些明显作隐秘状的诗歌得到提示,开始在更大范围的李商隐诗歌中寻找隐含的艳情或政治所指。”⑧这种以美人自喻的传统在李商隐诗中体现为性本高洁、因罪降谪后空自守候爱人、寂寞无事的女冠形象。

四、结语

诗中塑造的女冠形象有诸多共同的特性:身居富贵而不得自由,心有所念而不见回音。既透露诗人自身所陷的情感困境,是对当时晚唐社会现实的反映,又是诗人“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一生的象征;既是写女冠,又是写自身。“圣女”、女冠和诗人在诗中完全融为一体。

注释:

①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230,238.

②陈永正.李商隐诗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5.

③耿则伦.漫议李商隐诗歌中的“女冠诗”[J].文史知识,1997(03):78.

④松浦友久,著.尚永亮,译.“谪仙人”之称谓及其意义[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1):49.

⑤王蒙,刘学锴.李商隐研究论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06.

⑥何小芬,李锐.“谪仙”意象与佛道精神——李商隐女冠诗探解[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49.

⑦刘学锴.汇评本李商隐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309.

⑧宇文所安.剑桥中国文学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98.

参考文献:

[1][清]冯浩,笺注.玉溪生诗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陈永正,选注.李商隐诗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3]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王蒙,刘学锴.李商隐研究论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李商隐人物形象
嘲桃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石榴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李商隐也玩朋友圈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