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眉弄眼吃饼干妙笔生花不平凡

2018-08-22 11:23吴霄周晓红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饼干板书习作

吴霄 周晓红

一、激趣谈话,明确要求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习作课——记一次体验活动。(课前板书,学生齐读)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体验活动”吗?

生1:比如第一次骑马就是体验活动。

师:嗯,你举了一个例子来说,但体验活动并不一定是“第一次”。

生2:“体验活动”就是自己参加的活动。

师:是啊,像包饺子、扎花灯、做家务、挖莲藕这些活动,就都是我们亲身参与的体验活动。(课件出示学生参与的部分体验活动照片,学生欣赏。)

【评析:学会审题,是小学生习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审题准确,学生才能切中习作的要求,锁定习作的目标,避免文不对题或东拉西扯。于是,上课伊始,教师即指导学生审清题意——“体验活动”并即时点评“体验活动并不一定是‘第一次”,这样的教学机智也是可圈可点的,有效提高了学生审题能力和思考力。】

师:说说看,你参加过什么体验活动?其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

生1:我摘过西瓜。西瓜与瓜藤连接得真牢固,当时怎么拽都拽不下来,最后还是用剪刀剪断的。

师:西瓜是不是很大?

生1:特别大,有这么大(用手比画)。

师:哦,看来摘西瓜的经历令你难忘。(板书:经历)请你再邀请一位同学分享他的体验活动,好吗?(该生环顾教室,点了一名同学。)

生2:我在方山打过真人CS,被彩弹打中三次就算“光荣牺牲”了。别看那彩弹是假的,打在身上还麻麻的呢。我被对方偷袭了,气死我了。

师:嗬,还挺气愤的。后来你怎么办的?

生2:我当然回击呀!可是反击失败,唉……

师:被偷袭的气愤,和“复仇”未果的遗憾,这些感受令你难忘。(板书:感受)还有谁想说说?

生3:我在美国游学时,曾经做过几个科学实验。有一个实验是把钱币加温,让钱币变色。

师:真是奇妙!

生3:还有一个实验是把许多小芝麻放在水里,用蘸着香油的牙签一点,芝麻就会向四周散开。

师:哇,钱币变色和“芝麻逃跑”的经历的确让人难忘。

师:同学们,其实咱们聊着聊着,就把这次习作的要求聊出来了。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课件出示习作7习作要求,指名读。)

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也可以做一天老师,当一回家,参加一次文体排练或社区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评析:“新课标”提出,习作教学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聊“体验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感受,并且专心聆听,用心点评,适时点拨,打开了学生的习作思路。而与同伴分享生活体验,既使发言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唤醒了选材比较困难的学生的生活记忆,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埋下伏笔。】

二、挤眉弄眼,现场体验

师:怎样把一次体验活动写好呢?咱们今天先来一次亲身体验,怎么样?

生(充满期待地):好!

师:课前老师给你们四人小组分别发了一个神秘礼盒,小组长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吧。

生(好奇地):饼干!

师(拿起一块饼干):猜猜看,我们要做什么?

生1(不确定地):吃……饼干?

师(故作神秘):我带你们体验的活动一定是高难度的呀!再猜猜!

生2:装成盲人吃饼干。

师:你一定是从习作要求得到的启发,但是很遗憾,你猜错了。

生3:分析饼干的成分!

师:你也想做科学实验啦?(生笑)

师:看屏幕,我们一起读出活动的名称——(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吃饼干。

(生露出“太简单了”的表情)

师:怎么啦?觉得简单?别吹牛!谁敢上台试试?(请两个学生上台,每人发一块饼干。)

师:别急着吃,请看清具体规则。(课件出示,指名读)

1.把餅干放在额头上,不能用手,通过各种面部表情及头部动作,把饼干送到嘴里。2.饼干一旦落地,视为失败。

师:所以实际上我们的体验活动全称是——挤眉弄眼吃饼干。(课件出示,生齐读。)

师:准备好了吗?体验开始。

(两名学生开始“挤眉弄眼”,其他学生观察,不时被逗笑。一名学生最终靠手的帮助吃到了饼干,另一名学生的饼干掉到了地上。)

师:掌声送给体验者,他们是首先“吃螃蟹的人”。我想问问你,关于刚才的体验,有什么想说的?(现场采访体验者)

生1:太难了,我把饼干放在额头上,然后把头倾斜,想让它滑下来,可它趴在上面一动也不动。(生笑)

师:悄悄告诉我,最终你怎么吃到饼干的?

生1(扮个鬼脸,小声地):用手把饼干送进嘴里的。(生大笑)

师(转向另一名学生):小伙子,你说说吧,饼干怎么落地啦?

生2:我的饼干从额头上滑到鼻子边,我刚一低头,它就掉下去了……(全班大声)

师:看来你的经历含着“淡淡的忧伤”。掌声再次送给两位体验者,谢谢你们。

师:同学们,看也看了,现在你们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体验一回啦?

生(兴奋地):是!

师:好。接下来,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开展体验活动。体验时间以音乐为令,音乐停止,体验结束。还等什么?开始啦!

(音乐起,全班学生体验“挤眉弄眼吃饼干”,气氛热烈,教师相机用平板电脑随机拍摄体验视频,为同步投屏技术的使用做好准备。)

【评析:在“现场体验”环节,教师忽而故作神秘,忽而幽默风趣,忽而巧妙点拨,成了儿童参与活动的同伴,成了儿童从游戏走向习作的向导。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学生习作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地沉醉于体验活动之中,全然没有习作的束缚和负担。】

三、畅所欲言,点拨窍门

师:教室里弥漫着饼干的香味,请成功吃到饼干的同学举手!

(大部分都举手了)

师:谁来分享一下刚才体验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生1(满脸兴奋地):我把饼干放在额头上,让饼干滑到鼻子边,然后继续让它往下滑,谁知饼干好像在脸上生了根,稳如泰山,一动不动。我急了,就猛地一低头,结果饼干一下子落地了。(全班笑)

师:你的饼干做了个“自由落体”。请你把刚才说的吃饼干的一些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书“生了根”“稳如泰山”等词语)

师:让我们把这一幕“原景再现”。(利用同步投屏技术将拍到的相关视频片段在大屏幕上重新回放)

师:看啊,他为了让饼干滑下来,一直在干什么?

生2:晃脑袋。(教师让该生将“晃脑袋”板书于黑板上)

师:可惜有句老话儿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晃得太快了,反倒没吃到饼干。(该生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板书于黑板上)

师:他没吃着饼干,谁吃到了?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生3:我吃到了!当时我是靠眨眼睛让饼干滑到这边的(指着自己的脸)……

师:哦,这是小脸蛋儿,腮帮子。

生3:对,等饼干滑到腮帮子上时,我就拼命努嘴,让饼干一点一点往下移,然后就吃到了。

师:我恰好拍到了他吃饼干的画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全班笑声不断)

师:瞧,吃到饼干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生4:他伸出舌头一够,就够到了。

师:是呀,这可是个好办法,请你写到黑板上。(生板书“伸舌头够”)

师:还有刚才说的“眨眼睛”“努嘴”也写下来。(指名板书)

师:有一位同学也想用舌头够,咱们来看看。(播放视频)

师:请当事人说说吧。

生5:我当时是通过摇头把饼干晃到了鼻子边,然后(做动作)……

师:这是鼓腮帮子。

生5:鼓腮帮,饼干就到了上嘴唇上方。我想用舌头够,怎么也够不着。最后我头一低,舌头还没够着,饼干就掉下去了。(生笑)

师:我多么希望自己的舌头能……

生6(插话):像变色龙。(笑)

师:是啊!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他这是舌到用时——(全班)方恨短。请你把这句话写下来。(学生将“舌到用时方恨短”写在黑板上)

……

师(指着黑板上描写动作的词语):瞧,把动作写细致,体验的经历就會犹如特写镜头一样具体详细。(板书:具体)但我们不能一股脑儿地把这些动词堆砌起来,而应该按照体验过程的先后顺序依次写来。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小法宝(教师板书: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了这些词语,表达起来就更有序了。(教师板书:有序表达)

师:(把描写感受的词句放在一起)在谈经历的时候,加上感受,就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啦。(板书:真情实感)

【评析:让学生关注细节,细致描述,力求引人入胜,鼓励大家加上自己的感受有序表达。这样,学生找到了新的言语生长点——原来,叙事是有条理的,体验是有细节的,作为参与其中的“我”,是有亲临其境的感受的。若长期如此训练,学生哪有不会写作之理?】

四、片段写作,现场评改

师:刚才,我们体验了“挤眉弄眼吃饼干”,畅谈了经历,分享了感受。下面咱们趁热打铁,拿出写作纸,写一写。注意只写你体验的片段,如果能用上黑板上的这些写作法宝,你的片段一定会更加生动具体。

(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辅导,并用平板电脑随机拍摄学生典型作品。)

师:我看大家写得差不多了,咱们来交流交流。(展示一位学生的片段)请小作者为我们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来当当评委,看看她写得怎么样。

生1:起先,饼干“顺流而下”,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接着,“灾难”降临了。只见饼干飞速地下滑,眼看就要滑到地上了,“不,不!”我在心里呐喊道,“不要掉下去啊!”唉,“舌到用时方恨短”,第一片饼干“光荣”地“谢幕”了。第二片饼干立即“替补”,一开始又是那么顺利,但是,紧接着,饼干一下子来了个“急刹车”,像扎了根似的不动了。我挤眉弄眼,鼓(骨)起腮帮子。嘿,顽皮的饼干立刻闪进了我的嘴巴。耶,饼干的香味好棒哦!

师:短时间里完成了片段,书写这么漂亮,先把掌声送给她!(鼓掌)

师:谁来评一评?

生2:她写得很有顺序,用到了“起先……接着……”

(教师即时在学生草稿上批注评改)

师:嗯,还有“一开始……紧接着……”

生2:而且她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生读相关句子,师圈画。)

师:谢谢你,小评委发现了文章的亮点。还有谁来评?

生3:她也写到了动作,比如“挤眉弄眼、鼓起腮帮”。

师:是啊。不过这儿有一个错别字,发现了吗?

生4:应该是“鼓”。(教师改正错别字)

生5:我觉得“谢幕”很形象,就好像饼干是在表演节目,掉到地上就是谢幕,很有趣。

师:是的,把饼干当成人来写,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让表达妙趣横生。掌声送给她。(生鼓掌)

师:我还拍到了一些精彩的句子,一起欣赏一下。

(师继续通过同屏展示拍到的学生习作片段、佳句,如“我不断眨眼,可饼干‘咬定青山不放松,怎么也不下来。”“我刚把饼干放到脸上,饼干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突然掉到了我的腮帮子上。”……学生评议,师批注。)

【评析: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抓重点,挖难点。教师选取体验活动片段,让学生练笔,既突出了重点,也是对上一环节师生、生生对话的检验,又夯实了学生的习作基本功。“新课标”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习作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勇于跟同伴分享自己的习作,并乐于互相找亮点,提建议,是对孩子们这习作的“主角”最大的信任和认可,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能动性、创造力。】

五、总结课堂,启发写作题材

师:同学们的习作太精彩了。看来,要想写好一次体验活动,得把过程写得具体、有序。还要记录下体验中的感受。

师:每一次体验活动都会给我们留下难忘的经历和独特的感受。生活中,你还参加过哪些体验活动呢?(课件出示图片)是搭乘刺激的过山车,走上街头卖报,还是当一回盲人。课后请你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体验活动完成习作7,注意用上我们的写作窍门。下课!

板书:

习作7 记一次体验活动

经历 具体、有序

感受 真情实感

【总评:习作,是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载体。有了生活的实践和体验,才能言之有物、述之有情。此教学中,教师用诙谐的语言组织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其中,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孩子们的现场表现看,确实兴致勃勃,全神贯注。不管是言语交流还是动笔写,都不再视为畏途,而是生活的需要、心声的倾诉,那么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更可贵的是,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堂,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习作片段,并互相点评,更直接地让学生把握体验类习作的注意点——关注细节,具体有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无疑夯实了学生的习作基本功。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当学生结束体验活动,教师充分给予机会,让孩子们分享体验活动的经历和感受,鼓励写下一些信手拈来的关键词,还利用同步投屏技术将拍到的相关视频片段重新回放,再次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然后让他们写下片段,再点评交流……总感觉教师“扶”得过多,可能影响学生的个性表达。能否尝试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体验完毕即写。即使写得粗浅、空洞也没有关系,这样,教师在巡视中才能真正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在交流点评环节,再用重播视频、倾听同伴表述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在习作中难以下笔、感到困顿的时候,教师的点拨、同伴的描述,才易于激发灵感而豁然开朗。】

猜你喜欢
饼干板书习作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送饼干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软塌塌的饼干
饼干喂鸟
习作展示
《饼干拼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