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众阅读研究述略及启示

2018-08-27 11:34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读物民众儿童

满 鑫 刘 莉

(1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山东济南 250103;2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24)

1 民国时期民众阅读研究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并没有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仍然没有消除,中华民族面临着生存、独立、解放的问题,启蒙和救亡成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题。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迪,许多刊物开始兴起,平民教育应运而生。为了教育救国,民众产生了读书的需求,许多有识之士开展民众阅读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民众阅读。

2 民国时期开展民众阅读研究的高频作者和期刊

“大成故纸堆”是专门收录古旧文献资源的数据库。为了了解民国时期学术界对于民众阅读的研究,对“大成故纸堆”数据库以“阅读”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获得381篇文献和6种图书,去掉不相关的、重复的以及未能获得全文(图书无法获得全文)的检索结果,共得到194篇检索文献,其中包括民国报纸文献15篇以及期刊文献179篇。民国时期民众阅读研究成果虽然数量不多,但通过对所获得文献的来源以及作者进行提取分析,还是可以从中挖掘出研究民众阅读的高频文献来源和高频作者(分别见表1、表2)。

表1 民国时期开展民众阅读研究高频文献来源

表2 民国时期开展民众阅读研究高频作者

分析表1、表2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民国时期对民众阅读研究较多的期刊主要集中在教育学期刊上,其中受众为儿童的期刊《中学生》成为了发表民众阅读研究文章最多的期刊。由此可以看出民国时期民众阅读研究大多属于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而关注的内容以儿童阅读最为重点。(2)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期刊(另两种为《图书馆学季刊》《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之一的《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出现在高频期刊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图书馆界开始重视民众阅读研究,为今天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民国时期关注民众阅读的学者大多为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或者文学家,这些学者都曾在教育界任职,较为重视阅读,并且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心理和习惯,有的甚至时任图书馆馆长,对民众的阅读情况以及阅读需求非常了解,因此他们的研究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民国时期民众阅读研究内容

分析检索所得民国文献内容,可以窥见民国时期民众阅读的研究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阅读指导研究

民国时期,民众刚刚开始有了读书的需求,对应该选择怎样的读物以及阅读的方法都处于迷茫的状态。这一时期民众阅读研究主要是研究如何为民众提供阅读指导,带领民众走进阅读的世界。

3.1.1 如何选择读物类型

读物选择的原则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民国时期关于如何选择读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角度:(1)民众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只字不识,有的略识几百字,有的在私塾里念过《大学》《中庸》,有的是高等小学毕业,有的是初中读过一两年,有的是老学究……,因此要根据对象的文化程度进行读物选择的指导,如文化程度高的民众可以选择一些有深度的读物,文化深度低的民众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2)根据民众的需要进行阅读指导,主要根据民众的职业特点指导其进行读物选择,如农民可选择介绍种植技巧方面的读物,教师可选择指导教学方面的读物,工人可选择提高技能方面的读物等。(3)民众的年龄也是指导读物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当时学者的研究,年龄与阅读记忆的能力以及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年龄的民众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差异;青年的阅读记忆能力比壮年的要强,如儿童可选择故事类读物,青年可选择励志、政治类读物,老年人可选择养生类读物等[1]。

读物类型的选择是开始进行阅读的基础,民国时期有关选择读物类型的研究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民众开始阅读指引了方向,避免刚接触阅读的民众盲目选择读物,造成阅读过浅或者理解困难,影响阅读质量和理解能力。

3.1.2 如何阅读各种读物

当民众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读物后,如何对不同类型的读物进行阅读就成了学界进行阅读指导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怎样阅读报纸、文艺作品、国际新闻[2]、英语文章[3]以及文言文[4]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怎样阅读报纸和怎样阅读文艺作品。报纸是这个时期民众了解社会信息与外部世界的主要渠道,而且获得方式便捷。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动荡的环境下,在民众刚刚开始接触阅读报纸时,面对各种各样的报纸信息,1937年《青年》中提到,首先要持之以恒,要每天看报,将片段式的信息整合才能了解事情的本源;其次要注意新闻的来源和立场;再次要系统阅读触类旁通,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阅读报纸的方法,主张要从报纸的信息中预测未来的事情[5]。文艺作品是民国时期较为盛行的一种体裁,书店里满橱满架的都是文艺作品,五花八门,而且文艺本来是人类自觉的思想的成果,与学习政治理论书籍一样不容易学到好处,因此民众往往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和阅读这类作品。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文艺作品的阅读:(1)如何判断文艺作品的好坏:首先是作家要表现的是什么,其次他所表现是否符合现实,再次他所表现的程度如何,最后归结到这个文艺作品对于人民群众所产生的效果是什么。(2)阅读文艺作品的态度:要摒弃单纯满足个人感受的有闲阶级的文学态度,认真学习,从正确立场的角度分析批判,最终起到认识现实、丰富创作的效果[6]。

读物的种类多种多样,质量也参差不齐,阅读各种读物的方法研究意义重大。它在选择读物类型的基础上,不仅提供选择高质量好读物的方法,而且帮助民众在阅读时应该确立的立场和学习的态度,从而使阅读不仅仅是阅读,也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对民众的学习和思想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3.1.3 如何选择具体的图书

确定了读物类型后,面对海量的图书,应该怎样选择具体的图书,最直接的指导就是制定阅读参考书目。民国时期,政府从不同的角度颁发了各种指导民众阅读的训令,包括中学生阅读参考书目、阅读党义书籍的分配办法等。1933年,教育部选定中学生阅读参考图书目录,其中包括国学基本丛书、国学小丛书、新时代史地丛书、百科小丛书、汉译世界名著等,其中的书目均来自1927-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现代丛书《万有文库》。这份参考图书目录以政府训令的形式由各省教育厅传达到各中等学校,并在各大教育学期刊(《山东教育行政周报》《云南教育》《河南教育月刊》等)刊发。1933年江苏省教育厅为指导中等学校学生思想,并辅助课外进修起见,特订《中等学校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办法暨阅读书目》,令发江苏省各校遵照施行。1935年,浙江省党义教育研究会拟定之《党义教材补充办法及阅读党义书籍分配办法》,江苏省、云南省等各省纷纷以政府训令的方式抄发遵照。这些训令明确规范了民众阅读的范围,推荐了具体的民众阅读书目,为民众阅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立场,体现了民国时期政府对民众阅读的重视。

民国时期政府颁发的各种指导民众阅读的训令,和今天的荐书活动有着相同的作用。官方提供的参考书目经典权威,分类齐全,为民众在选择图书时提供了参考。这种做法从民国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足以体现它的价值。

3.2 儿童阅读研究

儿童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童年是认知世界和培养良好人格的关键时期。儿童课内的活动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所以要阅读来增加其经验,丰富其学识。儿童阅读对儿童成长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儿童阅读有不同于成人阅读的独有特点,因此儿童阅读有必要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内容。

3.2.1 儿童阅读兴趣的研究

对儿童阅读兴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阅读兴趣的表现和如何增强儿童阅读兴趣两个方面。

根据当时学者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实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有着不同的阅读兴趣,同一年龄的男童女童阅读兴趣也是有差异的,只有精确把握儿童不同年龄、性别的阅读兴趣,针对性的增强儿童的阅读兴趣,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儿童阅读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7]。

儿童阅读兴趣主要是由儿童的阅读动机和阅读习惯来决定的,因此要增强儿童的阅读兴趣也要从激发阅读动机和培养阅读习惯着手。为此,当时的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增强儿童阅读兴趣的做法:(1)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其提出问题、观察和翻阅书本;(2)儿童阅读室的所有读物要适合他们的需要和能力,要尽量选择具有动作性的、贴近生活的、易懂的和容易完成的读物;(3)为儿童布置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各种具有吸引力的设施和形式多样的读物;(4)教师要有良好的读法和教学法,向儿童展现积极的阅读态度,并通过设置场景、朗读以及提出有意思的问题等教学法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举办朗读比赛,让儿童在竞争中获得成就感[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民国时期对儿童阅读兴趣的研究,牢牢地把握了儿童的特点,侧重儿童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儿童自身以及教师的角度,结合教与学,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长期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 儿童阅读能力的研究

阅读能力包括速率、理解、组织、记忆四个要素。儿童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民国时期很多学者都很关注儿童的阅读能力研究,尤其是对提高儿童阅读能力方法和影响儿童阅读能力因素的研究。曹风南分别从提高阅读速率、理解力、组织力和记忆力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9]。朱镇荪通过调研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情绪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他认为处在紧张、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等情绪时,儿童表现出明显的阅读困难[10]。孔文振从阅读能力与发表力的角度,通过大量的调研,证明了儿童自觉阅读的能力越强,其发表力越强[11]。

儿童的阅读能力关乎儿童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因此仅让儿童养成阅读的习惯是远远不够的。民国时期儿童阅读能力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时疏导儿童阅读障碍,对提高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2.3 儿童阅读指导的研究

根据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不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阅读指导,主要是对儿童读物的选择和儿童阅读方法的指引两方面进行指导。儿童读物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儿童的经验、适应儿童发展程序、有文学价值。儿童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借助外力(如教师、家长)的指导,培养集中的注意力、努力的习惯、时间的节省以及卫生的注意,通过敏速正确的训练、记忆力的帮助和思想能力的修养,从而达到阅读的效果[12]。

儿童时期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民国时期儿童阅读指导的研究是一项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在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儿童选择正确的读物,指导儿童进行科学高效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此类研究有助于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儿童阅读指导体系,对儿童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读物特征对阅读效率的影响

民国时期的学者大多研究阅读的方法问题,但也有一少部分学者将研究方向转向了读物特征对阅读效率的影响,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其中陈孝禅的一系列研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分别从读物的标点、印刷颜色、用纸和字型大小对阅读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如果短时间阅读,读物用纸对阅读效率影响不大,长时间阅读,用反光程度越大的纸张阅读效率越低[13];读物标点的样式可以影响阅读效率,有标点的中文读物比无标点的可以读得快些,成人儿童皆是如此,新标点略胜于旧标点[14];深色字浅色背景的读物最易阅读[15];以速率和了解而言,字型越小速率越大,以效能而言,五号最佳,二号最逊[16]。

民国时期读物特征对阅读效率的影响研究是一项比较有特色而系统的研究,将研究角度聚焦在读物的细节特征对阅读效率的影响,这是很独特的研究视角,而且是由一名学者进行的系统研究。此类研究可以通过改进读物的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用纸材质等,来提高民众的阅读效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3.4 对国外民众阅读的研究

民国时期学者极为注重研究国外的民众阅读,希望通过对国外阅读的研究来启发我国民众阅读。励材研究了美国各地阅读状况、美国青年及成人阅读兴趣以及美国成人阅读性质、数量与重要影响因素,从而发现美国各州的阅读数量差异很大,阅读数量和质量与一个社会的教育情况、图书馆数量、民众的智识程度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关系,并且通过进一步研究民众的阅读习惯,发现阅读的性质和数量与民众的信仰、态度、性格以及社会历史也有很大的关系,从而启发我们研究民众阅读性质、数量时,要尽可能的将影响因素考虑全面[17]。1929年芝加哥大学与芝加哥教育局合作研究芝加哥学校之儿童阅读习惯,其对于儿童阅读的研究主张儿童阅读应集中于某种重要问题,每次阅读的时间要延长至一周或一周以上,而且该研究主张教员只需起阅读指导作用,要鼓励儿童进行自主阅读,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阅读兴趣[18]。

民国时期国外民众阅读研究相对国内来说,研究内容较为丰富,研究角度较为全面,研究方法和结论主张较为先进和科学。国内学者通过对国外民众阅读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国外民众阅读的状况,而且从中受到启发,借鉴其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角度,用于国内的研究,对于深化和改进国内民众阅读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民国时期民众阅读研究对当今全民阅读研究的启示

近几年,阅读推广研究成为热点,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主要为阅读推广的意义、阅读推广对策、阅读推广途径、儿童阅读推广、国外阅读推广以及国内发达地区阅读推广等[19],研究内容丰富,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内容大而宽泛,忽略了一些细节的研究,而且对于一些阅读政策、计划等缺少调研来证明其科学性[20]。民国时期民众阅读研究内容多为基础性研究,虽然数量不多,但研究内容不仅全面而且十分注重细节:从宏观的阅读指导到每一种读物的阅读方法研究,从全体民众阅读到儿童阅读研究,从兴趣、能力对阅读的影响到读物对阅读的影响研究,从国内民众到国外民众的阅读研究等,不仅有理论的研究,而且许多研究采用了社会调查的方法来获得阅读情况的基础数据,填补了今天一些研究角度和内容的不足。当时的一些阅读指导的方式具有一定的进步和科学意义,对当今的阅读推广具有借鉴作用,当时涌现出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当今阅读推广研究具有强烈的启发。

4.1 加强读者阅读能力研究

民国时期阅读研究中,读者阅读主要以儿童和学者为主。当今全民阅读时代,读者的类型增多,读者对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多,读物的来源与形式也越来越多,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对每一种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以及提供相应的阅读服务越来越必要。不同类型的读者对读物的接收能力、对阅读的需求、对读物形式的适应都是不同的,当今阅读推广研究应该深入每一种读者群体,挖掘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注重读者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使每个读者有其书,还要使每本书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4.2 尝试进行跨学科阅读推广研究

当今的阅读推广研究多在图书情报领域进行,研究学者多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或图情专业教师,因此研究角度多局限于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方面。通过上述分析,民国时期对阅读的研究文献多集中在教育学方面,对儿童阅读则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对当今阅读推广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当今阅读推广研究应借鉴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读者的阅读心理出发,结合读者所处的生活学习社会环境,并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研究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环境下读者的阅读心理及阅读需求,完善研究角度,加强研究深度。

4.3 细化读物特征对阅读效率影响的研究

当今读物种类繁多,读物设计也各式各样,字体五颜六色,用纸光泽及材质多样,字体形状大小各异,电纸书、电子书也逐渐成为流行的读物形式。不同的读物特征对阅读效率的影响在当今的研究中很容易被忽视。借鉴民国时期读物特征细节对阅读效率影响的研究,结合出版印刷领域,细化当今的各种读物形式对阅读效率的影响,从而对提高阅读效率,进而促进理解能力,以及对保护读者眼部视力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4 侧重对儿童阅读推广的研究

儿童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应吸收借鉴民国时期的经验,侧重对儿童阅读推广的研究,在新形势下,要尤其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阅读状况,研究如何让他们享有同等的阅读机会,让阅读丰富他们的生活。首先注重如何培养儿童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引导其每天定期进行阅读,寻求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方式;其次要研究儿童读物的选择原则和标准,为他们选择能正确引导其价值观的读物,注重科普性和对性格培养的读物;最后,要不断关注儿童的阅读效果,研究何种环境、何种方式、何种读物能让儿童更高效的阅读,让阅读真正发挥作用。

4.5 增强阅读推广研究中调查研究的力度

民国时期民众阅读研究中很多研究结论都是通过大量的调研得出的,尤其是儿童阅读兴趣以及能力的研究、读物特征对阅读效率的研究等,研究结论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当今阅读推广研究应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如扎根法、民俗志、个案研究法等,增强调研力度,深入分析调研数据,挖掘更加精细详实的现状,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和科学性,避免信息的拼凑与凌乱,从而提高研究的层次和深度。

5 结语

通过对“大成故纸堆”数据库中的有关阅读的民国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民国时期学者对民众阅读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相对于当今阅读推广研究而言,总体的指导思想是积极的,但是研究的内容较为简单,广度和深度较为有限,一些做法在当时比较先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众需求的变化,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时代阅读推广研究,如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官方参考图书目录的传递形式变的多种多样,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不仅传递效率较低而且不能达到人人皆知的效果。同时,民国时期学者的一些独特的研究视角,对今天的全民阅读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如读物特征角度以及大量的调查研究等。

猜你喜欢
读物民众儿童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