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提问

2018-08-27 03:17伍祥荣
中学理科园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伍祥荣

摘 要: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作用,探讨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有效提问要做到:充分备课,有效预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为前提设置问题情境,重视新课开头处设置问题情境,在教学重难点处设置问题情境,在知识关键处设置问题情境,在知识“无疑”处设疑;把握时机,适时发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自由、民主、轻松氛围,保护学生好奇心,使学生敢问、善问,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适时评价、使学生爱问,实验是解答学生疑问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问题情境;适时发问;问题意识;适时评价;实验解答

哲学家渡普尔说:“科学只能发端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交流技能[ 1 ]。《学记》书中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即善问的教师,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砍那容易砍的部分,再砍那关节的部分,经过相当时间,关节自会迎刃而解,足见在课堂教学中“善问”的重要性[ 1 ]。如何提问才能称为“善问”?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教研经历,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作一些粗浅探讨。

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根据教学三维目标,没有紧扣教学重、难点,提问随意;提问表达不严谨,没有有效预设问题情境,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没有把握提问时机、不能做到适时发问,没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问,不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大多数学生对提问无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自由、民主、轻松的提问氛围,对学生的回答没有适时评价,对学生疑问解答方式不科学。大量的为了表演而作秀式的提问是低效的。不利于诱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品质难以得到有效培养,不利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2 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活动以课堂提问为纽带紧密联系,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就要通过有效、准确、恰当的提问来实现,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诱导回答,将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说课堂提问也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主渠道之一,有效提问是一名优秀物理教师必备的技能。

有效的提问应该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2.1 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物理教學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教师需要精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学生对哪些内容有兴趣,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不知道,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没学会。进而能够及时地调整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为教与学提供努力目标和努力方向。

2.2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边提问边做演示实验,学生边回答边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

2.3 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保持

因为学生在答问时需要精力集中,所以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动机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通过提问,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而老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那么,物理课堂提问究竟应注意什么问题,有哪些应对之策呢?

3 充分备课,有效预设问题

教师备课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备好问题。要善于挖掘教材、习题、实验中蕴含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而连环设计问题串,并预计可能的答案,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做好一切与提问有关的准备,课堂提问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依据课标、教材、学情有效预设问题情境是“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主要有:

3.1 从生活走向物理创设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节课时,我们可以这样的提问:为什么在冰面上行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而在地面上可以放心的行走,学生很容易回答:摩擦力小。接着问: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往下进行探究,以求得到结论。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从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

3.2 重视新课开头处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上《大气压强》这一节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把一个大试管中装上水,将另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人大试管中,问学生:“把它们倒过来小试管会怎样?”学生说:“会掉下来”但实验的结果却正好相反:小试管居然向上运动。这个问题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顺利导人新课:“学完本节课后,大家就会得到满意答案了。”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做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开头处设置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活动中,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迪学生的心智。

3.3 .在教学重难点处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力的概念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采用边演示边提问:①人推小球,球将发生什么变化?②人拉弹簧,弹簧将发生什么变化?③人提钩码,钩码将发生什么变化?④人压海绵,海绵将发生什么变化?⑤上述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⑥如果用钩码压海绵,海绵又将怎样'⑦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按这样的思路对上述七个问题进行思考,把每一问题要答的内容连缀在一起就是一篇条理性很强的短文,对力的概念就有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认识。以上教学过程通过重难点处创设疑问,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积极思维,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可见,在突出重难点处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和理解重难点知识。

3.4 在知识关键处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压力的概念时,教师提出问题: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方向、作用点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否相同?两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两力产生的原因又分别是什么?通过这样层层设问,学生对压力的概念理解就比较清晰了。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要抓住时机,在关键处设置疑问,可引发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这样,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水到渠成,对新知识理解和深化就没有障碍了。

3.5 在知识“无疑”处设疑

例如,在学生基本上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后,可紧接着设问:①假如物体间不接触,是否也发生力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仍边演示边提问;②把磁铁靠近(但不接触)铁钉,铁钉将发生什么变化?③钩码放手后,钩码将发生什么变化?④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的设疑,又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加深了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北宋文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设疑,方是进矣。”教师更要善于在“无疑处”找出问题来,在学生的思维“低谷”中投石激浪,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进一步陷入思考之中。

4 有效的课堂提问,离不开时机的精准把握

实际的教学情境是复杂的、变化的,如何把握提问的时机是一门艺术、针对课堂出现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提问操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4.1 注意提问对象的把握

学生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在点名提问之前,应该注意观察: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正在思考之中,有的学生已胸有成竹,……不同的问题应该抛给不同的同学,对胆小或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可以选择提问一些较简单、易答的问题,甚至在课前对其进行相关辅导,约定他(她)来回答,目的是逐渐培养其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锻炼他(她)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而对一些较难、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提问思维较活跃的同学,促其深入探究、全面发展,这样物理教学才能得以良性发展。

4.2 注意提问时机的把握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提问操作时应该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切忌先让学生站起来再提出问题,教师要认真观察,眼神是心灵的窗口,要会与学生眼神的沟通,倾聽学生的讨论发言,当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正是教师提问的“愤”、“ 悱”状态。

5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俗话说“学问学问,少不得一个问字”。爱因斯坦曾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2 ]。” 课堂提问是个师生互动过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提问,还有赖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做到“四要”:

5.1 营造自由、民主、轻松氛围,保护学生好奇心,使学生敢问、善问

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这不是“作秀”,而应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罗杰斯提出了发挥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他认为羞怯、虚伪、消极评价、不受尊重是最不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的。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 [ 3 ]?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构建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比如经常使用“ 谁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并要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条件、环境和时间,把学生提问当成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意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要发挥引导者、管理者的作用,只不过教师的权威转入学习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化于情境中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无论多么仁慈)[ 3 ]。

5.2 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适时评价,使学生爱问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予以及时回答,对于学生有新意或有独到的见解,教师一定给予肯定;对错的部分要耐心,重在思路引导;如果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只对了一部分,教师也要进行中肯的评价。即便是教师不能立刻回答的问题或根本不成立的问题,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千万不能“当头棒喝”,等以后再作回答,要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促使学生能从不敢问向敢问,不想问向想问转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与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将越来越爱问。

5.3 实验是解答学生疑问的最佳方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解答学生疑问的最佳方式。比如,在学习电磁学时学生对电能生磁、磁能生电感到比较抽象,教师演示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就很真实地解答了问题。又如,对大气压的存在,学生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做覆杯实验,轻松而有说服力地说明了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可以用实验来解答的,教师一定要利用实验做最好的解答,当堂不能完成的,要利用课余到实验室做或利用下节课的时间进行演示。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该有效预设问题情境,从而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握时机,适时发问,才能诱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善问、爱问。

参考文献:

[1]渠彬.“课堂提问”实施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技能[J].中学物理,2005(8).

[2]高结文.谈谈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意识” [J].中学物理,2005(11).

[3]向荣.教师课堂提问的操作要义[J].中学物理,2005(7).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