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

2018-08-31 06:08周文辉付鸿飞刘俊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总体满意率

周文辉 黄 欢 付鸿飞 刘俊起



2018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

周文辉 黄 欢 付鸿飞 刘俊起

为持续追踪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情况,对全国10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63166位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研究生群体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呈现均衡化趋势;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率连续五年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管理与服务的部分方面满意率相对较低。对调查结果作出了初步解释,并根据调查反映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研究生满意度的对策。

研究生;满意度;调查

研究生满意度是反映、监测和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与指标。开展研究生满意度调查、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2012年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支持下,连续组织开展年度全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研究,并且不断改进调查设计,扩大调查样本,丰富调查方法,提高研究生满意度调查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连续几年的研究生满意度调查取得了重要发现和成果,受到了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发挥了咨询作用。2018年的研究生满意度调查研究情况如下:

一、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满意度调查对象来自10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8所,其他高校46所。本次调查共向11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发放纸质问卷14000份,回收问卷13200份,回收率94.3%;有效问卷12147份,问卷有效率92.0%①。回收微信版问卷51517份,有效问卷51019份,问卷有效率99.0%。有效问卷总数为63166份。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问卷28903份,占45.8%;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9550份,占31.0%;其他高校14713份,占23.2%(见图1)。

图1 不同类型培养单位调查样本分布

调查对象按性别分,男生28636人,占45.3%,女生34530人,占54.7%。按培养层次分,硕士研究生55219人,占87.4%,博士研究生7947人,占12.6%;硕士研究生中,一年级23073人,二年级19613人,三年级12533人;博士研究生中,一年级2628人,二年级2288人,三年级1699人,四年级及以上1332人。按不同学习方式分,全日制研究生6173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436人。按培养类型分,学术学位研究生42042人,占66.6%(具体学科分布情况见表1),专业学位研究生21124人,占33.4%。

表1 学术学位研究生按学科分类情况

较之2017年的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有效样本数量增加了6000余份;调查对象来自109个培养单位,参与调查的培养单位结构更加优化,这进一步保证了本次调查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本次满意度调查的数据呈现继续保持了均值、中位数、标准差三个统计量,以便各参与调查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能够更好地分析运用本校的调查数据。

二、 满意度调查结果

1. 研究生总体满意度

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率达到71.2%(见表2)。其中,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率为69.0%,对科研训练的满意率为69.1%,对指导教师的满意率为84.2 %,对管理与服务的满意率为70.1%。

(1)不同性别群体相比,男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率为71.0%,女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率为71.4%(见图2)。

表2 2018年研究生总体满意度

(2)在各类培养单位中,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了72.6%,其次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72.2%),其他高校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最低,满意率为67.3%(见图3)。

(3)在各学科门类学术学位研究生中,哲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80.1%。除哲学外,其他学科门类中研究生总体满意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艺术学(79.7%)、农学(74.0%)、历史学(73.6%)、文学(73.1%)、理学(72.6%)、法学(71.5%)、医学(70.6%)、经济学(70.4%)、工学(70.4%)、管理学(66.3%)、军事学(63.9%)、教育学(61.7%)(见图4)。

(4)博士生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硕士生。博士生的总体满意率为74.1%,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为70.8%(见图5)。

(5)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达74.2%,全日制研究生总体满意率为71.1%(见图6)。

(6)不同年级研究生相比,博士一年级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率为77.5%,其次为硕士三年级(75.2%)、博士二年级(73.5%)、博士三年级(72.9%)、硕士一年级(70.9%)、博士三年级以上(70.4%),硕士二年级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最低,满意率仅为67.9%(见图7)。

2. 课程教学满意度

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率为69.0%,比总体满意度低2.2个百分点(见表3)。

(1) 在各类培养单位中,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了71.2%,其他高校研究生满意率最低,仅为66.7%(见图8)。

图4 各学科门类研究生总体满意度

图5 不同层次研究生总体满意度比较

图6 不同学习方式研究生总体满意度比较

(2)研究生对课程体系合理性的评价相对偏低,满意率只有65.3%(见表4),低于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

(3)研究生对课程前沿性的评价也低于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满意率只有65.7%(见表5)。

表3 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表4 研究生对课程体系合理性的评价

表5 研究生对课程前沿性的评价

(4)研究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较高,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相对较低,有78.3%的研究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表示满意,70.5%的研究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表示满意(见表6),两者均高于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

表6 研究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评价

表7 研究生对课程教学作用的评价

图7 不同年级研究生总体满意度比较

图8 不同培养单位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比较

(5)对于课程教学的效果,研究生的评价普遍偏低。对课程教学在夯实知识基础、学习科研方法、了解学科前沿几个方面的作用,研究生选择“很大”和“较大”的比例分别只有66.4%、69.5%、68.8%;课程教学在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作用也较弱,分别仅有61.2%、61.1%、59.9%的研究生选择了“很大”和“较大”(见表7)。

3. 科研训练满意度

研究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率为69.1%,比总体满意度低2.1个百分点(见表8)。

(1)在各类培养单位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研究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了70.4%;其次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9.4%),其他高校研究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率最低,仅为66.2%(见图9)。

(2)就培养层次而言,博士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高于硕士生。博士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率达到77.0%,而硕士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率为68.0%(见图10)。

(3)研究生对参与科研项目的学术含量评价较低,表示参与科研项目的学术含量“很高”和“较高”的比例为60.6%(见表9)。

图9 不同类型培养单位研究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比较

表8 研究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

表9 研究生对参与科研项目的学术含量评价

(4)研究生对所获科研补贴的评价依然很低。对科研补贴表示满意的研究生仅占42.8%(见图11)。

(5)关于科研训练的效果,研究生更加认可科研训练对于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学术素养的作用,在这两个方面选择“很大”和“较大”的比例分别为87.1%和84.2%。研究生对于科研训练在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评价相对较低,在这方面选择“很大”和“较大”的比例只有68.3%(见图12)。

4. 指导教师满意度

研究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率为84.2%(见表10)。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不仅远高于总体满意度(高13个百分点),也高于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管理与服务等维度的总体满意度。

(1)研究生对导师道德修养和学术水平的评价相对较高(满意率分别达到了90.7%和87.9%);对导师指导水平也较为认可,满意率达到了85.3%,对导师指导频率的评价相对较低,满意率为79.1%(见表11)。

(2)关于导师对研究生各方面素质的影响,研究生的评价普遍较高。其中,在道德修养和治学态度方面,研究生的评价更高一些,表示导师对自身道德修养、治学态度影响“很大”和“较大”的比例分别为85.7%和85.5%。研究生表示导师对自身学术兴趣的影响“很大”和“较大”的比例相对低一些,为76.9%(见图13)。

表12 研究生对培养单位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

表13 研究生对管理与服务各维度满意度评价(%)

5. 管理与服务满意度

研究生对培养单位管理与服务的满意率为70.1%,比总体满意度低1.1个百分点(见表12)。

在管理与服务各子项中,研究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相对较高(满意率为77.9%),对奖学金制度、“三助”岗位、学生管理以及学术交流机会方面的满意率超过了60%;研究生对食堂、宿舍、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较低,满意率分别只有58.9%、57.3%和58.4%,其中对宿舍的满意度最低(见表13)。

图10 不同层次研究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比较

图11 研究生对科研补贴的满意度

图12 研究生对科研训练作用的评价

表10 研究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

表11 研究生对指导教师各题项满意度评价

图13 研究生对导师影响的评价

6. 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

(1)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调查对象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为21124,占总体的33.4%。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率为72.0%,比2017年提高了0.7百分点(71.3%),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70.9%)。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科研训练和指导教师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见图14)。

(2)在各类培养单位中,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了74.9%,其次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72.4%),其他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最低,满意率为67.5%(见图15)。

(3)拥有校外导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依然偏低。仅有28.6%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拥有校外导师。专业学位博士生拥有校外导师的比例(14.8%)远低于专业学位硕士生(28.7%)。专业学位研究生拥有校外导师的比例各年级差异较大,三年级硕士生拥有校外导师的比例最高,为55.6%;一年级博士生拥有校外导师的比例最低,为12.7%(见表14)。在拥有校外导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77.7%对校外导师表示满意(见图16)。

图14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各项满意度比较

图15 不同类型培养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满意度比较

图16 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校外导师的满意度

表14 专业学位研究生拥有校外导师情况(%)

表15 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专业实践基地情况(%)

图17 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实践基地的满意度

(4)32.4%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专业学位博士生进入实践基地的比例(34.7%)高于专业学位硕士生(32.4%)。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专业实践基地的比例各年级差异较大,由于硕士生一年级主要为课程学习,进入专业实践基地的比例最低,仅为20.6%,二年级硕士生、三年级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进入专业实践基地的比例均高于30%(见表15)。在进入实践基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81.4%对自己在实践的专业实践基地表示满意(见图17)。

三、 结论与分析

2018年,研究生满意度调查课题组改进了调查方式,扩大了调查范围,调查样本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培养单位满意度差距缩小、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部分方面满意度较低等几个主要特点。

1. 不同研究生群体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呈现均衡化趋势

从2012年到2018年,不同研究生群体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的差别呈缩小趋势。从性别角度看,男生与女生之间总体满意率的差距从2012年的4.6个百分点(男生高于女生),缩小到2014年的0.9个百分点,2015年、2016年、2017年男生和女生满意度基本持平,2018年男生与女生之间总体满意率的差距为0.4个百分点(女生高于男生)。从学位层次来看,2012年博士生的满意率比硕士生高出近10个百分点,但2018年这一差距只有3.3个百分点。但更有意义的是不同类型高校研究生满意度之间的差距出现了明显的缩小趋势。2012年,表现最差的其他高校(以地方高校为主)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比表现最好的科研院所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低15个百分点左右;2018年,总体满意度最低的仍是其他高校,但它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总体满意率上的差距缩小到了5.3个百分点。不同类型高校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差距缩小,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现均衡化发展趋势。经过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阶段之后,其他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提高,经过持续的资源投入、人才引进、经验积累,研究生培养的条件不断改进,培养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不少地方高校将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放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利用自身优势,探索与地方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因而缩小了与重点建设高校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差距。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74.9%)已经超过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72.4%)。

2. 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率连续五年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

从2012年到201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调查对象中的比例从18.8%提升至33.4%,同时,相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2012年和201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但从2014年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反超学术学位研究生,到2018年已连续五年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这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从2009年开始积极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但在扩招之初,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不高,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可度较低,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较差,培养单位和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视不够,专业学位研究生独特的培养模式尚未形成,自然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对专业学位认同感较低,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中的比例日益提高,甚至在很多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硕士研究生的主体,培养单位越来越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方法,政府、行业、企业也积极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独特的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优势逐渐显现,生源质量明显好转,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社会认可度也逐年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满意度上升甚至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拥有校外导师的比例一直偏低,2018年仅有28.6%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拥有校外导师,专业学位博士生拥有校外导师的比例更低,只有14.8%。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比例也一直很低,2018年仅有32.4%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因此,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拥有校外导师的比例、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的比例,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研究生对某些方面满意度较低

整体来看,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管理与服务的部分方面满意度相对较低。具体来看,在课程教学环节,研究生对课程体系合理性、课程内容前沿性、课程教学对自身作用的评价偏低,仅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较高。在科研训练环节,研究生对科研项目的学术含量、科研补贴的数量满意度较低,对科研训练在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学术素养中的作用评价较高。在管理与服务方面,除对图书馆评价较高外,研究生对学生管理、“三助”岗位、学术交流、奖学金、就业指导与服务、宿舍和食堂等各方面的满意度都比较低。这些方面无疑是研究生教育的“短板”,有待加强和改进。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按照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真正重视课程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分类构建符合研究生成长成才需要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前沿性,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切实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重视科研训练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实践研究能力的要求,给研究生提供充足的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加强科研过程中的指导和培养,让研究生通过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志趣,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范,形成独立及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三是继续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增加服务意识和能力,为研究生学习和研究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造有利于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条件和环境。

① 本调查的无效问卷是指在53道题中超过10道题没有填答的问卷,除此之外皆为有效问卷。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100081;黄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编辑,北京100081;付鸿飞,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1;刘俊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编辑,北京100081。

10.16750/j.adge.2018.08.006

(责任编辑 刘俊起)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总体满意率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