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Slowly》赏析

2018-09-01 07:27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原诗诗行全诗

胡 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55800)

一、Slowly的结构分析——张力的凸现

英国著名女诗人玛丽·柯勒律治的形体诗《Slowly》原文如下:

《Slowly》

Heavy is my heart,

Dark are thine eyes.

Thou and I must part,

Ere the Sun rise.

Ere the Sun rise,

Thou and I must part.

Dark are thine eyes,

Heavy is my heart.

《Slowly》一诗虽然非常短小精练,只有17个相同的单词在其中回旋往复,但借鉴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的结构》中的结构分析法,[1]可将本诗所体现的各种关系还原为具有若干对立关系的元素,则Slowly中富含绷紧张力的内涵即得以凸显。如原诗中最能产生情感和视觉效果的字眼Heavy(沉重)和Dark(黑暗、黑色)均给人一种沉重、下沉的感觉,而与原诗中的the Sun(明亮、阳光灿烂), rise(升起)这两个意象形成鲜明的张力对照。

此外,汉语诗歌的特征之一是其对偶表现,这不仅体现在意义上,也能在形式上构成较为彻底的对偶。如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上下句的音律分别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构成了整齐的对偶;而且在意义上, “星”对“月”, “垂”对“涌”,“平野”对“大江”,“阔”对“流”;全联则是以静对动,广阔对悠长,立体对平面,显得极为工整贴切。有学者分析日本文学的对句,大体上是同种同质的东西的反复表现居多,而“西欧文学的对句从原则上看具有后者(日本文学)的倾向”,它们“即使从形式上看也成对句,但在内容上则只是单一的并列。”同时,“在中国,异种异质的东西,更进一步说只有反对的东西组合在一起,才是本色的对句。只有相反的东西对照,由于相互反衬使内容深化的对句才是对句的主流。”[2]上述对中、日与西欧文学对句的描述,大体上不错,仅从本文所讨论的《Slowly》一诗中的前两句来看:

Heavy is my heart,

Dark are thine eyes.

Heavy与dark在上下两行,的确分别表达同质的“忧虑”成分,但是,如果我们从列维·斯特劳斯“简化结构(两项而不是三项)和弱化对立”的视角,[3]超越上述所谓西式同质的“对句”的窠臼(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从《Slowly》全诗的整体意境来看,整首诗虽然才短短的17个词(重复者不计),但其意义上异质的一组组对立则是存在的,这些对立涵盖了下面这些或显性或隐性的各种异质的对立,如下表所示:

Heavy沉重、下沉Dark黑暗Heart内心(内部表现)Thou and I(两人在一起)Ere the Sun rise(两人在一起)How time flies!幽会的时间飞逝rise升起the Sun旭日(灿烂)Eyes眼睛(心灵的窗户:外部表现)Part(两相分离)After the Sun rise(两相分离)Slowly且慢(乞求时光留步、多呆一会)

据上表所示的异质张力结构,我们认为Heavy中所包容的“沉重”概念、dark中的“黑或黯”的概念、the sun中所含“sunny即明媚或阳光灿烂”概念等都应该在译文中有所体现,这样才能表现heavy(沉重,下沉)与rise(上升);dark(黑暗)与the sun(明亮、阳光明媚);heart(内心)与eyes(眼睛,即外在心灵)等一组组颇具张力的原诗内涵,增强译诗的表现力。据此,可试译如下:

《Slowly》 《且慢》

Heavy is my heart, 吾心沉郁烈,

Dark are thine eyes. 君目黯然现。

Thou and I must part, 终须有一别,

Ere the Sun rise. 旭日东升前。

Ere the Sun rise, 旭日东升前,

Thou and I must part. 终须有一别。

Dark are thine eyes, 君目黯然现,

Heavy is my heart. 吾心沉郁烈。

二、跳跃的诗行及其动态分析

原诗的独特性在于,第二节出人意外地将上一节的最后一句作为起句,然后依次将第一节的四个诗行以倒序方式排列推进,即:原诗第一节的a,b,c,d;在第二节中,其推进方式为第一节的完全倒转,即:d,c,b,a.

Ere the Sun rise, 早于日出之时,

Thou and I must part. 你我必须别离。

Dark are thine eyes, 你的眼神忧郁,

Heavy is my heart. 我的心情悲戚。[4]

全诗至此结束,而结句a恰恰是全篇的起句a,始乎?终乎?读者刚想饱览一番,它却戛然而止。兴味正浓的读者自然不会就此掩卷。此时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幅灰暗、凄凉、空旷的画面。这画面伴随着诗歌的节奏一会儿从上而下徐徐展开,一会儿又自下而上慢慢升起。[5]

我们认为上述这种诠释其实质上还是在平面上,从静态角度进行的分析,并未真正把握全诗的内涵。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反复吟诵这首低沉忧怨的爱情离别诗:第一节:Heavy is my heart(我的心情沉重), Dark are thine eyes(你的眼神黯然),Thou and I must part(你我必须分手), Ere the Sun rise(就在日出之前)

……(两行之间的空白)……

读者刚读完上面第一节最后一句“Ere the Sun rise”(在日出之前)的时候,趁着两节之间的空白,刚叹了口气,在为这对相爱的情侣即将分手而心痛惋惜之时,大约也只就稍过了几秒钟,于是接着往下读第二节,但起首又是一句“Ere the Sun rise”(在日出之前),而这一句带给我们的震撼,远远超乎想象!英文原诗作者这里看似毫不经意地又把“Ere the Sun rise”(在日出之前) “原封不动”地在第二节首句又重复说了一遍,但真的就是“原封不动”吗?不!!!此时,距离我们吟诵第一节前一句“Ere the Sun rise”(在日出之前)可能只过去了“两秒钟”,但正是这“两秒钟”,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让我们回到了一个多世纪前那个heavy and dark(既沉重又黯然神伤)的夜晚,回到了那个既生动而又壮丽的爱情场景:时间又流逝了几秒钟,距离the sun rise那个确定无疑必须分手的时间临界点,势必愈来愈近了,天将破晓,分手在即……其内容实质,正好就是下一句所要表达的Thou and I must part(你我势必即将分手)的摧逼,于是,让我再看你一眼,但却只见下一诗行中的情人:dark are thine eyes(你的眼神依旧黯然神伤,随着时间的摧逼与推进应该是更加黯然)。而紧接下来的下一诗行:heavy is my heart我的心沉郁不堪,但此时(第二节)已非彼时(第一节)的情形,所剩下时间更少,时间也更为紧迫,双方的心则理应更为沉郁无助……但即将分手的事实终归是事实(Our parting is a must),于是就有了标题所示的诗眼——“Slowly”;于是,真想大喊一声:“时光啊,且慢!让我和恋人多呆一会好吗!?”

也就是说,全诗是一个随着时空动态推进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如有的学者所理解的“这(离别)画面伴随着诗歌的节奏一会儿从上而下徐徐展开,一会儿又自下而上慢慢升起”[6]这种完全机械重复的展示,因为这种理解只是体现了(情人离别)情境由上至下展开和由下至上卷起这两个反方向的、却并无其他实质内涵的机械、呆滞的重复运动,这样的理解完全漠视了时间的线性、不可逆的流动,致使上述那幅诗歌画卷的内涵并未因这种单纯、机械反方向的重复运动而使其深刻性增多或减少,因为“由上至下(第一节)展开和由下至上卷起(第二节)”这样的平面静态理解,无异于1+1=2这样简单的叠加。而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slowly》诗歌原文在第一节与第二节所呈现的是一个层递(climax)的复合关系(1+1>2)和不可逆的动态时空推进过程。

从全诗来看,共有八行。从表面上看,其中第一节中的全部四行在第二节中均出现一字不差的重复,但若仔细分析,其中真正的线性序列的重复只发生在这八句中的核心位置——第四行(第一节尾句)与第五行(第二节首句)的“Ere the Sun rise”(在日出之前),而这两行因时差的推进而导致事态严重性、紧迫性的不同,从而呈现出历时性且不可逆递进的态势。

因此,全诗第二节并非只是第一节由下至上的简单机械重复或再次机械的反卷。诚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7]也就是说,当我们读完第一节,再去读第二节的时候,表面看似所有的诗行都又重复了或反卷了一遍,但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同一条河流。”

更具体来分析,如果把“ere the sun rise”这行诗看作是一条河的话,我们在第二节首行(犹如第二次踏入)中所读到的“ere the sun rise”,早已不是在第一节尾行中所读到的“ere the sun rise”了,尽管所有的单词毫无变化,但是,因为时过而境迁,随着时光的流动,the sun rise那个时间临界点在不断地逼近,读者在读第二节的时候,心弦必然绷得更紧,而男女主角的眼神更为黯然无助,两颗心也将更加归于沉寂。

三、对诗眼——标题《slowly》汉译的再探讨

对标题即诗眼slowly汉译,有学者译为“缓步”[8]或“步步慢”[9]或“脚步啊,慢点!”[10]但以此译为“诗眼”,势必将原诗诠释为“折射出这对情人越临近分手,越不忍往前走的惆怅心理;又能表现出他们越往前走,越留恋这短暂相聚的微妙感情”[11]但我们认为,从该诗所处的场境和情景来看,这对情人实际上根本没有朝反方向往前走,因为从“Heavy is my heart(我的心情沉重), Dark are thine eyes(你的眼神黯然)”的描述来看,随着分手时间的临近,他们一直在近距离凝视对方,这才会将彼此对方的眼神看得那么地真切(Dark are thine eyes),而真正的分离,应该是在瞬间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认为,作为全诗八句中唯一呈现递进式重复、且所有词汇均同一的两句:ere the sun rise(日出之前),暗示了这对情侣离别之前时光的快速推进(How time flies),因而slowly也就必然有一个特定的指向,即:时间,也就是the sun rise那个确定无疑的分手时间临界点,当这个临界点即将来临,东方即将破晓之时,故事中的情人大喊一声:“时间(时光之神)且慢,让我再看恋人(对方)一眼!”因此,双方临近离别之际时光的快速推进与诗题slowly(慢)形成了本诗的又一重对立的张力结构。因此,我们所体会的是:这里似乎不应是双方彼此反向而“且(渐)行(渐)且止,步伐凝滞”,最后双方身影逐渐消失在对方视野之外的场景,如果是这样的话,从这么远的距离不可能还看得清对方“Dark are thine eyes”。因此,如将标题“slowly”理解为恋人双方 以“实体脚步”向彼此反方向“迈开”的“slowly”(慢),并由此解释为“折射出这对情人越临近分手,越不忍往前走的惆怅心理;又能表现出他们越往前走,越留恋这短暂相聚的微妙感情”,这势必会弱化“slowly”对时间动态不可逆流逝的指向与挽留,反而强化了“slowly”对情人双方迈开脚步的指向与挽留;而需要加以强化的无疑是前者,我们认为,这似乎才真正表达了原诗的真实内涵。因此,我们采纳以“且慢”译出标题“slowly”,既避开了汉语“慢”的单音,所增译的“且”字,义为“暂且,姑且”,[12]这样理解更能反映热恋双方在天明分手之前,祈盼时光慢些、再慢些的这种既急切、又不太理智的心情。

四、结语

总之,对英国著名女诗人玛丽·柯勒律治的形体诗《Slowly》的理解与汉译,国内不少学者也见仁见智,展开了互有裨益的学术探讨。本文在上述探讨的基础上,对该诗作了新的解析与翻译。

猜你喜欢
原诗诗行全诗
大河诗歌 诗行天下
爱的诗行
峨眉山月歌
彩色的诗行——阅读《蝴蝶·豌豆花》
劝学
改诗为文三步走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在红色诗行里重回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