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的趣味性教学

2018-09-04 11:15彭彦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高中地理策略

彭彦

【内容摘要】在高中阶段,地理是文科生必学的课程,它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师教学的重点环节。而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任务紧、课时量大、压力大,导致他们学习地理比较吃力,再加上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学习地理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这就说明,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阶段要提高其教学有效性,以此保障学生在有效的时间掌握有效的知识点。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就应该重视地理的趣味性教学①。

【关键词】高中地理 趣味性教学 策略

高中地理是一門包含地球、气候、城市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总的来说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②。高中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愈加困难,其中的深奥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指导,学生很快就会陷入学习地理的困境。而在目前的地理课堂上,已经有许多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感到厌倦。为此,教师更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从导入课程到结束课程都要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以此做到趣味性教学。

一、高中地理的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气氛中,教师塑造的气氛一直是比较严谨、严肃的,并且是以提高教学进度为依据,以提高学生最终成绩为目标。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的趣味性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均衡、全面发展。这种理念也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③。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忽略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性培养,一味追求自己的讲课进度,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学生表面上是掌握了知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甚至不会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种学习现象表明教师实施趣味性教学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联系地理教材的相关知识点,根据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且完善、优化课堂结构,使得课堂气氛足够活跃。

高中地理虽然是文科生学习的课程,但是许多人都认为它应该归纳在理科中。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理科生必须具备的,因此地理又具有一丝理科的气息。在日常的地理课堂上,如果教师知识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仅仅靠黑板、粉笔、教材来教学,是远远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学生只会越来越厌恶、恐惧地理的学习,甚至放弃地理的学习。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教师必须对地理的课堂结构进行改革,力求趣味性教学,从学生的根源解决问题。学生只有体会到地理的学习乐趣,才会认真地投入地理的学习,并且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这样一来,学生的地理成绩自然就会逐渐提高。这能够充分表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它体现在学生通过趣味性的灌输知识,自然性地提高地理成绩,提高自我的思维能力。

二、高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1.趣味性地导入课程

一个很好的开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高中生的思维一向是比较活跃的,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求知欲望,并且他们的好奇心强、好动性强。地理又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如果教师能将趣味性导入一开始的课程,那么地理的课程就已经成功一半。当然这种趣味性的导入并不是随便导入,是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教材、自身这三大要素,在导入中要使其充分与课程导入相联系。教师在趣味性地导入课程时,有诸多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古典故事引入课程。大部分学生对故事都是比较感兴趣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为枯燥的地理知识添上几笔色彩。比如,在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学习中,其中涵盖的知识是比较深奥、生涩难懂的,教师要想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关注,就可以引入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部分情节。其中有一场战争是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中就是因为诸葛亮巧借东风从而赢得最终胜利。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定问题,问学生为诸葛亮是如何借到东风的。这一问题的导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得学生主动进行讨论,并且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以便得出答案。学生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又进一步引入更加深刻的问题,问学生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当学生正准备积极讨论时,教师便可以带着学生进入这一章节的开始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完全地激发,教师在进行接下来的讲课就会更加顺利了。除了利用经典故事引入课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常见的地理现象进行趣味性地导入。比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明白日常中的常见现象,再进行导入。在以往的、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翻开课本,先自行翻阅教材,自行理解,然后教师再讲解。由于这一章节的知识很抽象,概念很具有概括性,学生在自主看书的时候,提不起一点兴趣,还总是会昏昏欲睡,这种课堂既沉闷,又无聊,学生的效率还不高。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日落、日出的问题,并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的白天和国外的白天不在同一频道,将一连串很接近学生的问题抛出之后,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回到课本中揭晓答案了。

2.将信息技术结合教材知识,使过程趣味

除了课前的趣味性导入,教师还要力争在课堂中进行趣味性教学,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最大限度上接受趣味性教学。这种课堂中的趣味、过程的有趣性,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展示。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图文并茂,它可以将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也可以将教学的对象由小变大,由远边近,这能够使得学生亲密地接触教材,在心里上产生对地理课本的喜爱。比如,教师在教学板块运动时,单一地展示各板块的图形,以及讲述它们的变化过程,并不能帮助学生在心里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引入信息技术,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完全不一样。通过信息技术中Flash动画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大陆的移动过程,学生可以以肉眼的形式观看各板块的形成过程。随着这种过程的递进,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高,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一章的学习中。

3.重视实践,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的趣味性导入以及课堂中的趣味性教学的基础都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之上,如果学生缺乏兴趣,教师设计的课程就算有趣,也不能真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地理。因此,教师在地理的趣味性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学生内心的趣味点激发出来,在根源上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地理教师再进行其他的地理活动也会很更加容易。根据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发现他们更喜欢在自由的环境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就可以积极展开地理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外出参加调研、观察。比如,将学生进行分组野外观察,使得学生能够亲自认识到课本中的地形、地势、气候等丰富的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地理教学工具,还可以建立天气预报小组、地震小组,要求他们随时播报情况。这种种活动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参与地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结

高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的提倡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缺乏兴趣的基础上,也是以趣味性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其地理成绩的目标上建立的。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趣味性的教学,既要在课前导入中体现,也要在课堂活动中体现,更要在课外活动中体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地理的各个学习环节,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才能主动地探索地理知识的奥秘,明白地理学习的意义。

【注释】

① 谢永利.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 神州(中旬刊),2017(2).

② 谢永利.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 神州(上旬刊),2017(5).

③ 卞军. 以趣激学,教活地理[J]. 考试周刊,2016(67).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教学高中地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路径探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探讨
浅谈趣味性儿童音乐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