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2018-09-04 14:08李如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教育

李如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现今人才培养的重点而深刻认识其现状及前景是有效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关键。本文从宏观视角出发,基于PEST分析其现状,并从教育的体系化建设、内容深化、模式创新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PEST模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起源于20世纪的发达国家,而我国在20世纪末也随即走上了双创教育的探索之路。[1]随着教育部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双创教育逐渐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双创教育的深化改革中占据战略高地。[2]因此,从宏观视角研究高校的双创教育实施现状及前景对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政治环境: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2014年12月由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同年12月根据教育局《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各大高校需要建设“创新创业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要求每位学生修够一定数量的双创教育学分。同时学校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建创业学院及基地等,其在双创教育的资源投入,展现了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决心和努力。

(二)经济环境: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视为中国经济转型和稳增长的“双引擎”之一,以此来释放内需动力,帮助中国保持GDP增速,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鼓励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热潮,国家出台了各项激励创新创业的简放政权的措施,极大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提高了人们对双创教育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为其普及化和专业化提供可能。

(三)社会环境:社会创新创业教育需求旺盛

根据全球化智库(CCG) 于2016年-2017年调研数据显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大学生超过60%,但仅有34%认为其自身能力基本满足创新创业需求,且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求的呼声达到98%。这一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个人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度加强,同时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如何补足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的短板,提高其双创综合素养成为当今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之一。

(四)技术环境:“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促进

2017年1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突出强调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政产学研资源共享,使得互联网+使线上大规模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大数据时代、在线课堂、虚拟平台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大数据为精准定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和能力短板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线课堂为创新教学模式以实现“翻转课堂”;虚拟平台推动模拟实训平台的完善,为开发综合性教育平台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建议

(一)政产学研资源深度整合

教育主体不应仅是学校,更应该呈现多元化态势。[4]随着双创教育复杂性和重要性加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必将走向政产学研四方协作,共建共享。 因此四方应当建立清晰的合作网络,协同共建立体化、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政产研三者应当充分参与建设过程,而不仅是资源的简单引入,且学校应当充分挖掘资源的效用,进行深度开发。

(二)深化双创教育的内容建设

首先是体系化建设,高校双创教学应跳出原先通识性的双创知识理论课,强调人才的复合型系统化培养。[5]课程内容应由基本双创知识的普及转变为双创知识结构的建立、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投身于实践和实业的思维技能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其次是重视实践化教学。高校需要由原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哺于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提高教育的创新因子。校内双创教育往往只注重表层次的创业知识能力,而忽略了深层次的思维创新素养培养。且双创教育以创业教育为主,忽视了学生在专业学科的研究创新、方法创新。提高教育的创新性比重,才能更好实现双创教育的目的。

(三)创新教育模式及途径

由于接受创新创业的人数增加,且需求趋向复杂,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的效率和均衡需求。采取在线教育模式可以增大教学应用范围,吸收更多可再生可循环资源,提高需求匹配和满足效率。学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设立更为学生接受的移动化、自主化、个性化的移动学习平台,创新与教育内容更契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曹瑞明,冉清文.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01):104-108.

[2] 乔占泽.“双创”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12):96-98.

[3] 辛明远,王永.慕课环境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7):168-169.

[4] 匡瑛,石伟平.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17,38(02):97-103.

[5] 朱晓东,朱亚宾.我国大学生“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03):55-57.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教育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