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9-04 14:08李树翠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问题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对金厂民族小学学龄前儿童教育现状开展调查,了解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现实状况,探索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发展规律,挖掘学龄前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策略,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贡献尽一份微博之力,为边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问题 ;对策

马关县金厂镇民族小学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两所省定民族小学之一。金厂民族小学始建于1952年,1980年被云南省定为云南省金厂民族小学,位于对越自卫还击战主战场之一的罗家坪大山下下金厂村,距新金厂街1公里左右。在全校师生多年的努力下,于2007年被马关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绿色学校”。金厂本身的地理坏境比较特殊,虽然风景优美,但山高坡陡,历史上战争频繁,当地人民的生活十分艰苦,家里主要靠青壮年外出打工来维持家庭生活。由于马关县金厂镇地处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环境恶劣、学校条件的欠缺、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等各种原因,导致金厂民族小学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举步维艰,要把金厂民族小学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搞好,更是任道重远。

现金厂民族小学共有21名教师,其中男教师占15人,女教师6人,在21名教师中,有18名是少数民族教师。全校有学生400多人,共分成11个班,2个幼儿班,一年级2个班,二年级2个班,三年级2个班,四年级3个班。金厂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全校有95℅以上的学生都是少数名族,其中苗族学生就占93℅以上。从幼儿班到三年级,都是一名教师包一个班,即一个班的学生生活、学习等各项工作就由一名教师全权负责。

一、金厂民族小学学前班的基本概况

学前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7人;苗族学生就有5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其余的壮族男生女生各2人,只有一名是汉族学生,而且这个汉族学生还不是本地区的,是外省的随母亲来外公家住的,所以说其实本地区的学生全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以苗族为主要居住名族。全班不会说、听不懂汉语的学生至少有十个,大部分的学生生活无法自理,他们不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增減衣服,往往是大热天的穿着厚厚的衣服、球鞋,而大冬天的他们也会穿着凉鞋,这种情况在整个学校的学生身上都能见到。

二、学龄前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缺乏全面的家庭教育

自然环境的恶劣导致民族地区的贫困与落后,而家庭的贫穷又导致孩子无法到校接受学校教育,最终导致现在的爷爷奶奶、父母一辈大部分都还是文盲或半文盲,简单地说很多父母就连他们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连汉话都不会说,他们只能用他们自己的名族语言和孩子交流。这首先就导致他们不可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和辅导,特别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的语言的转化上。其次就是,他们无法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尽管学校极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少数民族,但民族之间的语言却不是通用的,所以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最常用的还是汉语。

2、缺乏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关心

很多家长本身没有接受过义务教育,也谈不上讲授学前教育,这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家长理解的学龄前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学校给老师帮忙管教,孩子由教师全权负责,甚至有的家长还认为学龄前教育的教师只是带着孩子们玩玩混日子。反正孩子还小也学不到什么知识,这就又从另一方面反应出,家长所谓的学到东西就是要一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就要学会写字、会数数、会做题等等。

3、忽略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地,迫于生活,很多年轻的家长几乎都外出打工,只留孩子跟老人在家,于是留守儿童的问题普遍存在,老人一方面是无法及时地给予孩子有效地指导,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另一方面是老人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4、家长的教育修养不够

由于很多家长都没接受过小学教育,所以他们挣的都是苦力钱,而金厂当地的教师和公务员工资也一般,甚至没有家长外出打工挣的多,所以家长对教育对知识的认识浅薄,在部分家长中还流传着:“早成家就能早立业更能早挣钱”的思想。这些家长会通过当地苗族踩花、歌会、庙会等民族活动堂而皇之的让还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儿女成婚并退学。这就导致金厂小镇的教育陷入义务教育的僵局,恶性循环导致学龄前儿童教育更加困难实施。受“读再多的书,最后还不是要给人家打工”这种社会上消极观念的影响,家长更不会注重学校的教育,而家长的不配合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5、家长的误解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家长对现代教学的不了解,当他们看到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更多的家长就误以为我们教师在放动画片给孩子看,认为教师什么都不会,整天就是放电视给学生看。这样的评价和言论,无形中给教师很大的压力,教师的努力和付出,不但得不到肯定还反到被误解和压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打击了教师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积极性。

(二)教师学历偏低且不稳定

金厂民族小学共有教师21名,只有3名具有本科学历,其余有的是大专学历,有的是中专学历,还有的是高中学历。从整个教师队伍来看,教师学历偏低,现代学龄前教育相关知识匮乏,教师之间缺少交流更缺乏合理的培训。上级主管部门的送课下乡又太单一,各科目之间的教学联系匮乏,并缺少对历年考试的总结和研究。学校领导的凝聚力不够,工作不够团结导致很多教育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和下达。多种原因造就了金厂落后的教育条件。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教师流动频繁,由于教学条件的艰苦和生存环境的恶劣,每年都有教师通过考试、调动、升迁等到其他地方工作,甚至有的教师改行、辞职创业等,这种不稳定性,无法凝聚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无法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就无法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三)学校硬件建设不完善

金产民族小学只有一栋教学楼,共有12间教室,但由于有的被用做实验室、计算机室等,所以能用做教室的就只有8间,而现在学校共有班级11个,显而易见学校的教室是不够用的。因此,两个学前班只能搬到原本是用来给学生就餐的地方上课,三年级二班就只能搬到女生宿舍里腾出的“教室”。学前班共有55名学生,但只有21张课桌,并且是小课桌,最多也就只能坐2名学生,而学生有的三个人坐一张课桌,有的四个人坐一张,三个人静静地坐着都显得拥挤,更何况还要他们学习、写字,而往往学生也因为写字拥挤而闹矛盾,甚至是出手打架,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干脆跑到讲台前,趴在地上写字,幼儿正处于身心都快速发展的关键期,这样就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当然,这种趴在地上写字的情景要是被其他教师或上级领导看到,他们的评价更多的是:学前班的教师什么都不会,整天就只会带着学生玩,连最起码的课堂纪律都搞不好,那个教室整天闹喳喳的,真不知道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如果是做和不做一样,做好和做坏一样,那这些评价不可能提高我们教师的积极性,而只会消减我们教师的积极性,更严重的可能会影响教师对整个教育事业的自信心,那么教师的心态也就会变成混一天算一天,反正怎么做都一样。

(四)师资的配备极其不合理

首先学校招聘教师时专业不对口,很多教师上的都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往往到学校后都是教其他专业,多数人都认为小学的课程应该是谁都会上,当然小学课程谁都会上这并不假。但想想,上自己最熟悉、最精通的课和上一门自己不熟悉的勉强能上的课,它们的效果会是一样的吗?其次是学校教师的数量不足导致教师教学工作的繁重,除四年级以外,其他的每个班级都是由一名教师全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谓是面面俱到。金厂族小学学前班,一共开设了五门课程,全部由一个老师上,老师每天都是上五节课,还要守学生吃饭,中午还要守学生午休。守完午休接着上下午的课,老师常常感觉到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的,甚至有时感觉站着上课都要睡着了,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能有多理想。

三、解决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学龄前儿童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各种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宣传的力量,尤其在今天信息高速发达的世界里,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宣传手段才能让教育植入千家万户的思想里,才能真正让教育的根基稳稳扎进边疆的土壤。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的重要作用,让群众感受到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不是做与不做是一样的,让群众看到是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教育让他们一步步奔向幸福人生。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交通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社会发展处于欠发达状态,教育发展滞后、人才短缺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积极探索多种渠道改善办学条件

加大资金投入,在能够满足学校基础教学的条件下建立与学习相结合的娱乐设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興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享受乐的过程。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外出培训、进修、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边疆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模式。

(三)设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让家长一起和学校参与教育,并且加强了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同时也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到监督作用,防止教育倾斜。让更多的家长也能够接受到教育,让家长切身的去感受、体会教育带给他们的无穷魅力,同时也弥补了他们当年因家庭条件的欠缺而造成的遗憾,改变家长对教育存在的很多误解,转而支持教师、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从而促进家校合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教育不是十全十美,相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才刚刚起步,学校要联手家长一起努力发展、一起创造属于边疆少数民族的特别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有了家长学校的辅助,工作的信心和态度都会坚定,更能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总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亟待当地上级主管部门重视和解决。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全方位共同努力,尤其是当地政府、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要积极探索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模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关乎着家庭的未来,关系着边疆的稳定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解决的,这是一段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应坚信,只要我们共同携手并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教育的状况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胡娟、洪秀敏.论学前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03

[2] 严冷、冯小霞.学前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

[3] 汪东梅.农村学期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 缪周芬.儿童同伴关系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

[5] 郭芸芸.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管理,2003

作者简介:李树翠,1977年,女,彝族,云南元谋,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教育、社会学、教育学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