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福建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

2018-09-04 14:08龚美玲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摘 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是影响旅游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素。关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对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福建省福州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和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制约着课程设置的方向,影响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为方便分析,选取福建省4所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以表的形式呈现:

(二)课程结构

福建省4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但其类型总结起来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其中,公共课是与其它专业相同的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公共课主要是必修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应用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侧重原理性知识,开设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专业应用理论课指旅游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的课程,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旅游应用知识;专业技能课是指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该类课程强调实用性,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专业课主要是必修课,选修课占比很少。实践课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具有社会实践性质的课程,实践课是必修课。

(三)课程内容

課程内容指教育活动开设的学习领域和科目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表现为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和习惯的总和,通常课程内容的表征形式是课程科目和教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应包括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筛选和综合即形成具体的课程科目。因此,透过专业课程科目,可以了解该专业的课程内容。通过对福建省4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科目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呈现“大而全”的特点。

二、福建省福州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存在问题

为响应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福建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多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制定培养目标,且旨在培养旅游“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其培养目标在培养方向和素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培养方向定位笼统

培养方向是指所培养的人将来扮演的社会角色类型,包括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就就业单位来说,福建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将本专业就业单位定位于“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策划公司和其他服务性行业”,如此一来,旅游管理专业涉及了旅行和旅游业、酒店业等多个行业,因此,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多种类型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不利于高质量的培养人才。就就业岗位来说,所选取的四所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表述较笼统,如“从事旅游管理工作”、“从事旅游行业一线服务工作”、等。这种定位严格依据国家层面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职教育的高级性和职业性。但是,这种方向定位过于宽泛,缺乏对具体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的规定,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2.素质结构表述模糊

素质结构指所培养的人在技能、知识和态度等方面应达到的规格。在所选取的4 所高职院校中,大都强调对学生技能、知识和态度的培养,但是并没有分析具体内容和培养的侧重点。如“培养具备良好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该素质结构涉及“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但三个方面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该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中并没有做出详细的阐述。

(二)课程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其课程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类型划分不合理;二是总学时过多;三是实践课少且安排不合理,四是选修课的设置不合理。

1.课程类型划分不合理

福建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种。这种类型结构分类并没有完全摆脱“三段式”课程结构的束缚,其实质是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是分开进行教学的,三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这种课程类型结构容易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文化课程与技术课程自成体系,二者不能有效结合,甚至出现课时之争;另一方面课程结构与岗位工作分离,所培养人才不符合工作岗位的需求。

2.总学时过多

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规定“三年制专

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 学时为宜”。当前,福建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时均多于这个标准。

3.实践课少且安排不合理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建议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综观现实,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还达不到这个标准。

4.选修课设置不合理

选修课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宣传和指导不到位。高职院校对选修课重要性的宣传及指导不到位,导致师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考勤管理制度不完善。选修课任课教师极少点名,学生出勤率较低。第三,考核制度不完善。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是考查,一般交一篇报告即可,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选修课的柔性服务与刚性管理之间存在冲突,实践类选修课占比较小。

(三)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所谓“大而全”是指学生所学内容涉及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包括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技能、知识和态度学习的需求。但是这种“大而全”的课程内容又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内容重复

相对高职院校其它专业来说,旅游管理专业是较新的专业,其专业学科体系发展不成熟,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第一,知识点机械地重复解释,第二,不同学科对同一知识点的多角度解释。

2.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首先,课程内容依然存在“难、繁、偏、旧”的痕迹,部分教材版本较老,没能及时补充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知识和技能;第二,基本素质类课程沿用普通高校使用的教材,理论知识较抽象,缺少生活性;第三,专业素质类课程多以理论知识的阐述为主,缺少实际的案例分析和与具体工作岗位相联系的知识,导致课程内容的学科化现象严重。

3.课程内容缺乏地域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科目中缺乏体现福建特色的内容。全省拥有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个世界地质公园、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森林公园、9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与此相关的旅游业发展需要大批人才。但高职院校并不能提供优秀的人才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究其原因,高职院校极少选择与此相关的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艳华.关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作者简介:龚美玲,福建龙岩人,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