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焦虑的调查分析

2018-09-04 14:08张美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多元回归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张美

摘 要: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高等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瞩目,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在就业季关于大学生就业焦虑的问题,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去搜集获取应届毕业生的相关数据。首先对问卷问题的可靠性进行了信度与效度的分析,以及受访的同学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探索研究我们的主题,主要采用了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后续结合了皮尔逊相关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和多因素方差分析(Multi ANOVA)对其他量表做进一步的分析,来验证各量表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系,最后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模型表明,就业焦虑和个体的特质焦虑成正比,和个体的这也效能成反比。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个体的内因受其成长环境和自身的品质影响,可能需要长期的改善调整,而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可以通过短期的学习交流去调节的。所以,去培养,增强学生的处理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可行的减少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方法。

关键词:就业焦虑 因子分析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 多元回归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2018年6月11日,第三方研究机构麦克思(MyCOS)发布了2018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具体包括《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1】。作为相对权威的第三方报告,该蓝皮书能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趋势,包括就业率、工资薪酬、分流去向、各专业热度等等诸多相关数据及分析。但是,无论麦克思从校方还是从企业方获得统计的数据,都只是关注了大学生的工作,院校专业,企业薪酬等物质化的内容,很少去涉及大学生主体本身,所以,本文从大学生本身出发,去研究和探索了大学生自身的环境,品质,心理等方面,是否会影响到其在就业选择,就业焦虑等问题。

1.1.2研究意义

本文的着眼于大学生群体本身,研究其个人的相关心理、能力和品质等,对大学生在择业选择、就压压力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研究。

不同于其他的就业调查研究,我们想要尝试着去关注就业者本身的状态。为此,在前期,我们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和文献,同时也通过和应届毕业生的同学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沟通,了解到不同的同学:有着不同的出身环境,对将要工作的态度也不太一致,大部分都有所担心和焦虑,而且焦虑程度和对工作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将命题着眼于大学生就业前的状态研究,想找出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前的焦虑。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去试着分析大学生在毕业季,就业工作前的心理状态和焦虑的原因,对以后的毕业生工作和就业指导有所参考价值。

1.2 文献综述

为方便后文展开,就相关专业知识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斯皮尔伯格(Spelberger,C.D. ,etal, 1985)[2]把人的焦虑分为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和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特质焦虑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人的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是一种习得性的行为倾向。具备特质焦虑特征的个体,有可能在不存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和情境下,也会感到焦虑。而状态焦虑,是用来描述。多由于某个固定的情境所引起,是个体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映了某一特定时间的焦虑,其焦虑程度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波动。

本文所要研究的大学生在毕业季所表现的焦虑,就是正常人面临就业时产生的对现实的不适,由此引起的一些行为、生理上的反应,焦虑的程度因人而异。

在这方面的研究,大多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为基础。

肖凌燕[3]利用自編大学生特质焦虑问卷对1 到4 年级的大学生的特质焦虑行了测查,结果表明,自编特质焦虑问卷可以提取五个因子:就业焦虑、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健康焦虑和惧怕否定评价焦虑。

刘春雷[4]采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等五种常见问卷,对522名大学生做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总分均在全国常模之下,消极情绪( 焦虑和抑郁) 总分高于全国常模; 个体所占资源就业优势越显著个体感知到就业压力就越小,反之则体验到的就业压力越大。

还有其他的很多的类似的研究,就不再一一展开,更细节的信息会在后文引用时注明。

2 数据分析

2.1 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最常用的信度测量统计量是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或Cronbach's α【7】),是指量表所有可能的项目划分方法的得到的折半信度系数的平均值,它最先被美国教育学家Lee Cronbach在1951年命名。具体表示为:

其中r各问项之间相关系数的均值。本文采用的统计量的形式是方式1,具体对于每一个量表,我们得到的结果如下:

最后,根据克朗巴赫检验的结果,我们发现根据相关已有的研究得到的问卷量表是相对合理的,各个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在0.7以上。所以我们认为问卷的问项的设计是合理的,后续的进一步分析是有意义的。

2.2 基本特征的描述

从问卷受访者的个人信息来看,人群的分布在性别,专业,地区上的分布都较为均衡,作为应届毕业生,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去工作,约78%的人都有过相关的实习经历,并且在意向城市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沿海或经济发达地区,以上的大部分统计结果都比较符合主流媒体以及麦克思发布的就业报告蓝皮书的结果,说明此次问卷的受访人群的分布是相对合理的,后续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参考价值,不存在抽样不均匀的情况。

2.3 方差分析

为了进步研究这些人口学因素是否会对学生的就业焦虑产生影响,我们以上述变量作为分组变量,来分析一下不同的性别,地区,专业等是否会对就业焦虑产生影响。

2.3.1 性别对其的影响

通过方法分析,我们发现男女毕业生,除了在择业效能方面有所差别外,其他方面在0.05的显著性标准下,均无明显差别。

2.3.2 专业对其的影响

总计 56836.573 156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其相对来说的不同的主要是择业效能,具体地说就是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同专业在毕业季择业效能上有明显的区别。

2.3.3 地区对其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和城镇不同生源地区的毕业生,在此次调查的各个量表上均无明显差异,不同的环境 有着不同的就业焦虑,其影响因素是相对复杂的。后文对做更细致的分析。

2.4 探索性因子分析

2.4.1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多元因子分析法基于如下的多元因子数学模型,假设原来变量有P个,分别用X1,X2,X3因子变量有m个,分别用F1,F2,...,Fm表示,运用多元因子分析法可建立如下模型:

该数学模型的矩阵形式为:X=AF+aε,其中,为公共因子,为因子载荷矩阵,为因子载荷,通过正向化和标准化数据处理后,均满足正态分布。

2.4.2 因子分析的结果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的就业焦虑问题,所以针对大学生的就业焦虑量表做了一些探索性因子分析,探寻其潜在的内部原因。

a. 基于相关性

上表的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结果均表明,本例做因子分析的可行性。首先,KMO值为0.942,接近于1,,大于0.75,说明本文所选取的各个指标是符合做因子分析的要求;并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显著行为0.000,小于0.01,同样验证其可以做因子分析。

随后,对其提取公因子,结果如表4,

通过总体方差解释,可以发现主要提取了三个因子,累计方差占比为全部的63.015%,只有三个因子,说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相对较好,并且这三个因子的累计方差占比为63%,说明三个因子可以解量表的大部分的信息和特征。

通过分析(表中过滤掉了小系数<0.45),发现在三个成分中,前两个成分已经包含了几乎所有的问项,具体来说,成分1中,主要包含的问项是14-29,而成分2中,主要包含的是问项1-9,结合问卷的内容(见附录1),我们给这些因子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发成分2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不自信,对能否找到好工作的担心;成分1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由他人(父母,朋友等),未知工作环境等造成的压力和焦虑。简单来看,焦虑大致是由内在和外在的两种因素造成的。

2.5 相关性分析

我们将就业焦虑量表与其他量表做了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

就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就业焦虑与特质焦虑正相关,与择业能效负相关,并且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都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所以自我肯定和择业能效会影响到就业焦虑,另外,就业焦虑与自我肯定相关性较弱。

2.6 多元线性回归

2.6.1 多元回归的数学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2.6.2 多元回归

所以我们选择就业焦虑作为因变量,其他的三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前向逐步回归的方式选择变量,

结果如下:

上述结果,构造了两个回归模型。模型1自变量为特质焦虑,删除自我肯定和择业效能的变量;模型2自变量为特质焦虑和择业能效,删除变量自我肯定。两个模型都删除自我肯定,在前文的相关性分析中,我们解释过其与因变量的相关性较差,所以基于AIC准则,我们删除该变量。在此基础上,对比模型1和模型2,模型2更好,因为他的回归残差更大,只有一个自变量显得过于主观,所以我们选择模型2作为我们的回归模型,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如下。

上述的回归系数表以及对模型系数的t检验,都说明了模型2更好。在模型2中,自变量回归系数的t的检验的显著性分别为0.001和0.005,都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所以,我们得到基于多元回归的就业焦虑的回归模型:

其中,Y为毕业生的就业焦虑,X1为个体的特质焦虑,X2为个体的择业效能。

上述模型表明,个体的特质焦虑程度越严重,相应的就业焦虑就可能越严重;而个体的择业能效越高,其在就业季面临纠结的烦恼会更少,相应的其就业焦虑程度就越轻。

3 总结

综上,我们发现造成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原因可以分为两方面,个体内因和外部环境。个体的内因受其成长环境和自身的品质影响,可能需要长期的改善调整;而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可以通过短期的学习交流去调节的。

所以,去培养,增强学生的处理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可行的减少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方法。

參考文献:

[1] http://www.mycos.com.cn/En/index.php?s=/Index/service_info/nav/2/i/4

[2] 张晓琴.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 W/O 镇江 (江苏大学 (2005).

[3] 肖凌燕,邹泓. 大学生特质焦虑:结构及其特点 Ξ[J]. 2000.

[4] 刘春雷,于妍. 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学刊,2011 (6):81-88.

[5] 李会勤. "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 4 (2009):34-38.

[6] 刘春雷.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吉林大学 13 (2010).

[7] 张晓琴.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 W/O 镇江 (江苏大学 (2005).

猜你喜欢
多元回归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江苏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效性研究
我国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高校二手书市场细分研究
应用统计学课堂教学组织实践与探索
金华市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