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2018-09-04 14:08沈行知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思政老师教育

摘 要:当前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思政课的辅助形式,实践教学日益承担起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整体式研究,从而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将实践教学更好地贯穿到理论教学中,调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保证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性与感染力,努力塑造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产业转型期,急需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建设者和共产主义的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政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自觉肩负起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任务。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陈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德育这一要素放在了核心的位置,也充分反应出党和国家对德育的深度重视与殷切期盼。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2],这说明当前思政课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课程建设不牢固、课堂效果不显著、教学方式单一、教育理念刻板等方面始终存在与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之中。实践教学作为近来年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方式,对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主导性作用,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式。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代性

時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早在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就曾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实践教学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被纳入课程之外的实践活动,还应该包括一切与实践相关的社会活动。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于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没有理论是可以脱离实践的,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如同是空中楼阁,丝毫经不起风雨的考验。高校的思政实践课教学不仅要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将实践的本质融入到理论之中,并进一步发挥其教化的本质作用。当前,我们必须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研究,这不仅对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作用,更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在实践上的深刻理解,对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主导性和深刻性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政课教学更多的是采用单一的理论性宣讲,教学渠道也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单向度传播。这样一来就会引起教和学的脱节,教授者注重自己的理论宣讲,而忽略了教学成果,学生能不能学到、学到多少都没有被列为考核的指标,最终考核也只是通过单一的死记硬背来作为应试的标准。思政课的内容严重脱离现实实践,老师所讲的内容只能局限于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关于理论与我们当前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到底有什么关系,很多思政课老师也回答不上来。课堂的学习完全是一种被动式的接受教育,学生严重缺乏主动性学习,严重缺乏深刻性认识,这直接导致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而实践性教学则不同,通过老师带队学生参与的方式,将老师与学生置于知识的平等方面,甚至采取学生主动,老师辅导的方式来参与教学,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老师可以作为监制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实践活动的导演,这就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最大化,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全面的挖掘,转变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温暖安逸的学校课堂中走出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去了解我们生长的国家和我们生活的社会。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思政课老师学习的过程。因为缺乏实践不仅是学生的问题,同时也是老师的问题。新时期的年轻老师并没有感受过老一辈的艰苦生活,对知识也仅仅是通过书本上的学习和应试的教育来完成的,博士毕业后直接就进入高校教书,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并没有做大全面深刻的理解。没有去过井冈山,如何能讲好井冈山精神。在社会实践中,老师作为主导者就必须像导游一样充分了解自己所去地方的文化背景、专业知识等相关理论,才能够更好地充当起指导教师的作用,这就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能力。实践的复杂程度要远远大于理论的宣讲,这就能够从不同程度上提高我们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马克思自由全面的发展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让学生走出校园,让思政课走进社会,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思政课在新时期发挥其真正的教育功能。

二、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一问题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而是自这一学科设立之初就一直存在。实践教学始终是我国思政课教学的一大难题,这不仅是由于教师和主观上的原因,还有很多客观上难以解决的因素,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果必须首先找出其存在的问题,详细地分析症状,合理地寻找对策,方可走出困境。

首先,教育意识模糊,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重视程度。从对各个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育上看,存在着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对思政教育认识的不足,对思政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传统的意识中总是认为只有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思政教学可有可无,尤其是实践教学完全是形式上的,将学校的各个学生会、校团委等组织看做是全部的实践教学,完全没有必要和精力去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部分责任心不强的领导甚至认为教学实践过于麻烦,存在危险系数过高,让学生搞搞校园活动就足够了,思政课教学不需要实践活动,只有理工科才需要实践,最多是组织学生搞一两次校外调研,就算完成了教育部的任务。这样的思想直接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的缩水,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4]专业的学习固然重要,然而道德和素质的教育更为紧迫,要想做好这一功课,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

其次,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经费成为关键性问题。实践教学与传统的理论式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需要教师一人就可以胜任,但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则是一个团队的协作,需要每一个人发挥自身的作用,甚至每一个人还必须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这就大大的增加了活动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以往只要求自己做好功课,保证自身的合格,现在不但要要求自身,还要兼顾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尤其是涉及到校外的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红色文化参观等活动,都需要做好每一步的安排,而思政教师作为全校理论课的承担者,人数远远达不到实践教学相应的要求。以往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一个老师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而实践教学一个老师所带领的团队人数必然有限,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的不足。此外,实践教学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要远远大于课程教学,相对于不同专业的实践经费,思政课的实践经费远远不足,对于上级文件中所规定的专项经费也经常会出现协调和调动的情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费,再怎么重视也都无济于事。

最后,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复杂,考核评价标准困难。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于地域涉及范围广、内容覆盖面积大,容易造成团队组织混乱,尤其是现当代学生由于自身生长环境以及家庭教育背景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内部素质层次不齐,很难确定小组的分配情况。再加上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极其强烈,如何统筹规划小组成员以及确定带队教师都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从基层方面讲,几百位学生分不同小组参加课外实践,其最大的问题还是安全隐患,想要凭借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方式远远达不到要求。这样一来,校外实践是需要有选拔性和代表性的,不可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这样一来,就很难保证教育的公正。学生来到学校,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无论素质高低都应该享受到国家和学校给与的教育机会,也正是由于学生的不足,才需要教师和学校的教育,但如此选拔,不可避免得带有歧视的色彩,从考核到选拔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强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选择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同时产生的。”[5]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我们必须合理地找出其解决的方案。但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情况有不同差别,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得寻找解决方案,不可一味得强调教条和模板。

第一,深化德育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到高校的思政课之中。目前我国思政教学的标准做法是按照课程的标准将德育的任务完全落到了思政课教师手里,始终局限在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范围内,并没有对整个教师此类的要求。但实际上,任何一位人民教师在教授自身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都应该承担起道德教育的作用,仅仅依靠思政课老师一周上那么几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思政课教师师资力量缺乏并不是借口,只是没有将德育思想深入人心,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够按照德育与术育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每一位专业课老师都可以是思政课教师。在这样的大视野下,不仅能够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广度,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实践的深度,这样一来,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起来就显得相对容易一些,再结合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相应的教学模式,培育经典、打造品牌、形成抓手,全方位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有力支撑,落到实处。

第二,发挥学生主动性,形成学校支撑、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实践模式,尽可能得调动一切资源保障思政实践教学实施。对于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一切费用依靠学校可能很难覆盖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但又不能忽略個别学生抵触情绪,因此,可以采用活动由学校支撑,策划由学生主导,实践由教师辅助的方式形成实践模式,毕竟很多出国交流的机会也不是学校提供全款,学校只能解决主要的费用。对于吃、住等方面的要求,每个团队可以根据自身请款合理调配,之前所说的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差异性,强制要求统一标准可能适得其反。整个实践原则可以参考各自学校交换生的原则来实施,毕竟在我国进行社会实践的意义并不小于出国交流。

第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分类实施,统一计分,确保资源的合理化以及制度的公正化。在计算实践教学学分上应和课堂教学统一化处理,采用比例的方式设置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分组实施。一些院校之前以时间、地区等方式分别设置了课堂教学、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大板块,也有的把暑期调研与三下乡活动分开来算,但并没有解决问题,几大板块都是思政教师亲力亲为,造成教师负担过大。而通过把实践教学由思政部负责转化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协调行动,这样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在选拔人员上也可以采取课堂成绩优先为主,因为实践教学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如果课堂内容没有学好,那也就没有实践的必要了。在考核标准上也应该设置评先评优的奖励机制,将奖学金与学分挂钩,软硬兼施,分类实施,统一计分,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作用。

注释:

[1]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2] 陈宝生.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深观察)[N].人民日报,2017-04-27(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4] 爱因斯坦.论教育[J].教师之友,2000,(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7.

作者简介:沈行知(1997-),男,共产党员,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思政老师教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