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乌力格尔对蒙古族的影响

2018-09-04 14:08李高娃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文化

摘 要:在扎鲁特旗地区形成胡仁乌力格尔后对扎鲁特旗蒙古族的生活习惯,语言,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道德约束等方面,积极地和负面的影响了扎鲁特旗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胡仁乌力格尔;传统文化;蒙古族;扎鲁特旗

一、胡仁乌力格尔在扎鲁特旗的发展

(一)在扎鲁特旗的传播

乌力格尔,汉语意思为“说书”,因采用蒙古语说唱,故又被称作蒙古说书,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形式[1]。以四胡为伴奏乐器的乌力格尔,则被称为“胡仁乌力格尔”,以四胡为伴奏,说书的人叫“胡尔奇”。胡仁乌力格尔在我国辽宁省、吉林省的蒙古族聚居地和内蒙古科尔沁等地区的农村牧区群众中广泛流传[2]。

胡仁乌力格尔的产生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初期。清朝进入中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蒙汉交融,实行了“封禁”政策。18世纪河北、山东等地连年干旱,百姓无法生存,因此清朝向卓缩图蒙旗提出了“借地养民”的要求。当时,大批外来汉族农民进入卓缩图地区。进入卓缩图地区的汉族,除了大量开垦土地之外,还带进自己的农耕文化和曲艺文化。此后涌现出了蒙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融,这一现象被称为“黄河文化北移”。在交融过程中,汉族艺术得到空前发展,一连串的曲艺相继而生,如“二人转”,“评书”等等。最让蒙古族着迷的是传播进来的长篇评书。长篇评书对蒙古族民间艺人的吸引,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主要艺人有卓缩图的丹森尼玛,哲里木的绰望。

丹森尼玛精通蒙语,汉语和藏语。他把唐代五代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都编译成了有蒙古族特色的蒙语说书。后来他开始招收门徒,在东部蒙古族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丹森尼玛艺人在各地说书过程中,到了扎鲁特旗诺颜庙附近,与当地富人朝义邦相识,朝义邦特别喜欢听胡仁烏力格尔,开始仰慕这位“胡尔奇”,最终拜卓森尼玛为师。

此后,在扎鲁特旗地区开始流传了胡仁乌力格尔,胡仁乌力格尔在扎鲁特旗得到广大蒙古族的支持,在扎鲁特旗地区开始生根发芽,进一步形成了众多流派。

(二)在扎鲁特旗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扎鲁特旗的胡仁乌力格尔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1911—1966年:发展期

胡仁乌力格尔在扎鲁特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丹森尼玛来扎鲁特旗传艺后,其门徒朝义邦(1856—1928)成为名扬草原的胡尔奇。朝义邦又培养出了琶杰等胡尔奇,形成扎鲁特旗新一代说书风格。

随着社会文化发展,胡仁乌力格尔抛弃了某些内容,例如封建落后的思想,加入了新的内容,新的的血液,使胡仁乌力格尔更加生机勃勃。

2.1966—1978年:断裂期

1966—1976年 “文革”这种特殊社会环境下,文艺艺术也不可避免的惨遭摧残。“文革”时期的那些错误决策使胡仁乌力格尔进入了艰难时期。当时,胡仁乌力格尔艺术得到了严重的创伤。

3.1978—至今:再度发展期

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后,胡仁乌力格尔艺术逐渐得到恢复,并得到注重及发展。从1978年到至今,胡仁乌力格尔,即使有磕磕绊绊,但总体上来说一直在发展。

“文革”结束后,扎鲁特旗重建了胡尔奇们表演的场所,并广招胡尔奇。随着时代的发展,胡仁乌力格尔的传播方式也多样化。以往都是口述,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广播的方式,来传播胡仁乌力格尔的内容,跟以往相比,方便许多。

到九十年代后期,胡仁乌力格尔艺术逐渐后继无人,青黄不接,观众变得越来越少,这主要与电视等传媒方式的普及有关。再加上,传统的胡仁乌力格尔艺术内容与表演形式上并没有很大的改进和创新,不能再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广大群众更有意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传媒方式。

胡仁乌力格尔艺术对蒙古族来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蒙古族的精神食粮,也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胡仁乌力格尔代表着蒙古族身份的一个象征,也对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蒙古族、国家、世界的文化上有一定的价值。

不仅如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利用与包装,这个传统文化必定能起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能促进地方社会发展。

2006年,扎鲁特旗乌力格尔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胡仁乌力格尔艺术更被重视。胡仁乌力格尔艺术在内容和形式,表演方式等上发生转变,让胡仁乌力格尔艺术更适合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近几年来,传统文化被扎鲁特旗人民政府所重视,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扎鲁特旗政府把传统文化的利用与发展与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起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推进社会经济与社会进步,用这个思维逻辑来阐释胡仁乌力格尔的作用。当问扎鲁特旗旗委工作人员“乌力格尔艺术的恢复工作对地方的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时,说到:乌力格尔是扎鲁特旗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发展好和利用好乌力格尔艺术是扎鲁特旗发展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针对扎鲁特旗委提出的“发展富裕,生态,和谐,文化,文明扎鲁特”的目标在这一块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3]

自从胡仁乌力格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扎鲁特旗政府充分利用胡仁乌力格尔的社会功能,推动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共同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反过来也能促进胡仁乌力格尔的发展。正如赵胜志同志所说:“这个观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现在的一个潮流,有这么一句话,说民族的是世界的,发展好和弘扬好民族文化是与大时代的前端接轨的必要条件之一,尤其是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第三产业在经济的繁荣中占很大比例,发展好民族文化也是繁荣地方经济的重要前提。”[4]

现在,第三产业得到充分发展,胡仁乌力格尔艺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为第三产业服务,在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有不可藐视的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推动着地方经济发展。

二、胡仁乌力格尔的影响

(一)经济方面

扎鲁特旗牧民听完胡仁乌力格尔后给胡尔奇一些报酬。有些胡尔奇家庭情况比较困难,有了这些报酬,他们的经济生活有了保障。自从胡仁乌力格尔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胡尔奇的生活水平更好了。不仅如此,胡仁乌力格尔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也起了更广泛的作用。比如,在文艺活动或旅游区演说胡仁乌力格尔,胡尔奇相应的获得演出费,主办方也获得一定的收入。主办演出的地方,往往销售一些特色商品或饮食品,不仅给游客带来方便,又增加了商家收入,也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思想方面

因胡仁乌力格尔有些内容涉及到汉族小说,扎鲁特旗蒙古族渐渐地受到了汉族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开始有了更严肃的荣辱道德观,接触到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甚至,用乌力格尔里的主人公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对扎鲁特旗蒙古族的道德观上起了个积极地影响,扎鲁特旗蒙古族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个更明确的界限和标准。然而也有不利的影响,扎鲁特旗蒙古族渐渐地用那些封建道德束缚着自己。

(三) 日常生活方面

受胡仁乌力格尔影响,有的家庭觉得那些汉族名字或词语或故事主角很好,很新奇,很崇拜,就用这些给自己孩子命名。就以扎鲁特旗某个村落(查嘎拉吉嘎查)举例来说:文武双全的“双全”、“双宝”、“双龙”、“天龙”、“海龙”、“宝龙”、“淑英”、“喇叭”、“金花”、“梅花”等名字很多。所以,在蒙古族传统文化里注入了新的血液,新的文化内涵,让蒙古族传统文化更加有活力。但是后来有的家庭渐渐开始用那些汉族词语或名字来代替了自己民族的某些日常文化,就比如给孩子起名字方面,不管在哪个民族里,给孩子取名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民族文化,蒙语名字代表着蒙古族的某些文化,要是用了汉族名字给孩子起名的话,背后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如果逐渐用汉族名字等起名的话,代表着蒙族文化的某些意义的名字等会消亡。

(四) 语言方面

通过胡仁乌力格尔,蒙古族学会了很多汉族语言文字,渐渐的应用到现实生活和日常交流中,逐渐汉语比蒙语多了起来。

胡仁乌力格尔对扎鲁特旗蒙古族的语言,文化,伦理等方面起了积极影响,但是负面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胡仁乌力格尔使扎鲁特旗蒙古族的语言,文化的汉化上起了推动的作用。

三、胡仁乌力格尔的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之一,是蒙古族几百年来传统艺术文化的积累,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2006年,胡仁乌力格尔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胡仁乌力格尔承载着蒙古族传统文化,反映着蒙古族生计文化和时代特征,胡仁乌力格尔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了解蒙古族的生计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可藐视的作用,有利于了解之前蒙古族历史与文化。

2.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族艺术文化的结晶,对了解蒙古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族文化价值的参考,也是蒙古族特有文化,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胡仁乌力格尔内容上涵盖着蒙古族艺术文化基因,反映出蒙古族艺术文化的重要元素,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有文化。

(二)经济价值

近些年来,第三产业兴起,得到空前发展,比如旅游业的兴起,推动了传统艺术活动的发展,并让传统艺术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挖掘出了传统文化能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潜能。胡仁乌力格尔正在被充分利用,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据扎鲁特旗旗委工作人员说:通过“打造民间艺术品牌”,扎鲁特旗政府取得的成效是很显著的,不但民族文化遺产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弘扬,在第三产业中,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吸引的旅游等收入基本每年可达到1000万元以上。[5]另一位乌兰牧骑艺术团的专业说唱艺人讲到,“旅游区的经常请他们过去演唱乌力格尔或好来宝,还给不同程度的报酬。我们也非常愿意去演出,因为这样可以赚到额外的收入,游客也喜欢。”[6]

通过对胡仁乌力格尔的挖掘,发展和利用来促进地方经济,相反,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胡仁乌力格尔的发展。

(三)作为蒙古民族身份的标志

扎鲁特旗是半农半牧地区,在长期的蒙汉民族杂居过程中,扎鲁特旗蒙古族自我身份认同在无意识中渐渐弱化,胡仁乌力格尔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能够来代表蒙古族身份的一个标志。胡尔奇一般都是蒙古族,基本上用蒙语来说唱,传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蒙古族文化,反映的基本上是蒙古族生活历史,并且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族结合汉族长篇评书的基础上首创的艺术,所以胡仁乌力格尔跟作为蒙古族身份认同密切相关,即使时代多么发展,社会多么进步,胡仁乌力格尔的内容和形式是如何改变,胡仁乌力格尔是属于蒙古族,是作为蒙古族身份认同的一个标志,这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胡仁乌力格尔作为蒙古族身份认同的标志,毫不夸张。

如上所述,胡仁乌力格尔有历史、文化等价值,并且是不可再生的艺术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是其他艺术文化代替不了的,对蒙古族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2] 简吉.乌力格尔艺术:草原文化传承中的思考[M].2008年第3期.

[3][4][5] 根据扎鲁特旗旗委工作人员赵胜山口述整理。

[6] 根据扎鲁特旗乌兰牧骑专业艺人苏和巴特尔口述整理。

作者简介:李高娃(1994年11),性别女民族蒙古族职称在读研究生籍贯:内蒙古自治区。

猜你喜欢
蒙古族传统文化
马背民族
诺恩吉雅随想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