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 师幼共创
——“美丽的春天”主题背景下的大班幼儿生活区初探

2018-09-06 11:31朱筱雯
好家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区紫藤花师幼

文 朱筱雯

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以生活区为切入点,在主题区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努力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支持幼儿多种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师幼共创生活区内容。下面我就以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为例,分享一下我们的所思、所想与所悟。

一、生活区的内容从何而来

(一)从教师的计划中来

以主题内容为依托,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依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在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和规划好幼儿生活区的内容。

大班主题活动“春天的秘密”生活区预设表

(二)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中来

观察儿童,及时发现和捕捉他们的兴趣点,追随儿童的发展需要,师幼共同创设生活区的内容。例如,生活区开展的“紫藤花饼”活动,就是由主题探究活动“美丽的紫藤花”而引发的,幼儿通过观察紫藤、认识紫藤,了解到紫藤花也是春天的一种食材,由此产生了制作紫藤花美食的想法。教师及时捕捉兴趣点,在生活区增加了制作“紫藤花饼”的活动内容。

(紫藤饼的制作流程:摘剪——挑拣——清洗——烹饪)

又如,开展“生活区活动我规划”中,引导幼儿围绕“生活区里可以干什么?”进行讨论,师幼共同拟定了十个生活区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投票的方式确定生活区的前三个活动项目:帮厨、野菜美食、青团子,其中部分内容与教师预设的内容相一致。

(幼儿自主规划的生活区内容)

师幼共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更加有趣、丰富、适宜。

二、生活区的指导如何进行

(一)材料的提供

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获得发展的,适宜的材料能有效地引发和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因此,生活区材料的提供要从区域的特点出发,以幼儿的健康和安全为基础,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例如,在“制作马兰头拌香干”的活动中,教师通过三个阶段对材料进行调整,从而支持和推进幼儿的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活动初期,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动作发展的现有水平及个体差异出发,教师提供了剪刀、塑料刀和西餐刀等工具,让幼儿对马兰头和香干进行加工。幼儿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操作。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及幼儿动作熟练度的提高,教师尝试提供少量开刃的刀具,并与幼儿探讨、学习安全使用开刃刀具的方法,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尝试用开刃的刀具将食材切细。在活动后期再次进行工具的调整,增加了开刃刀具的数量,并提高了操作要求,让幼儿有了进一步操作的意愿与目标,使幼儿的认知、动作、能力也在不断地操作中得到提升。

“制作马兰头拌香干”材料提供一览表

(二)教师的观察

观察是了解幼儿的起点,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要在生活区实施有效的指导,就有赖于教师的细致观察与不断思考。通过提供适宜且丰富多样的材料以及有效、及时的介入,让幼儿真正投入活动,享受活动过程,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建构经验,获得发展。

例如,在“刨蔬菜丝”活动中,幼儿对各种蔬菜进行着刨丝操作。活动初期,大家的操作十分顺利,但随着活动的深入,教师发现,当蔬菜刨得越来越小时,有部分幼儿还在使用原来的方法,这样很容易对手部造成伤害。于是,教师及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与他们讨论:这样操作可能会发生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手不受伤?同时,在此基础上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提供手部保护材料,如:手套、指部保护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有了适宜的防护,幼儿的操作动作才能得到不断地提升,从而探究出各种有效的操作方法。

(三)同伴的学习

同伴的影响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生活区的指导中,教师努力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互动、学习的机会,支持并鼓励幼儿通过示范、模仿、讨论、合作实践等多种形式与同伴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分享经验,习得技能,提升能力,获得成长。

例如,“刨莴笋”活动中,幼儿使用刨刀为莴笋去皮。尝试很久都没有成功的晨晨向老师求助,在老师的提醒下,他开始观察身边思思的动作,可是模仿后效果也不太明显。于是,他主动邀请思思示范,在思思的示范下,晨晨终于成功地为莴笋去皮了。成功了的晨晨还主动将方法教给身边的瑞瑞,但由于刨刀的外形不同,这个方法无法用在所有刨刀上。于是,三个伙伴共同探索,终于寻找到了两种刨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并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与同伴进行分享。

三、生活区的价值如何挖掘

(一)整合——从单区走向多区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对生活区价值的挖掘应该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追随幼儿的发展需要,向其他领域、其他区域拓展,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元、整合的自主学习活动。

例如,“刨瓜果——刨刀大探秘”活动中,通过实际操作生活区提供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刨刀而引发幼儿的探究愿望,幼儿发现了不同的刨刀适合不同的食材。针对幼儿的发现,教师及时提供记录表,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记录发现情况汇总发现规律分享经验”的过程中,生活区的内容已经有机地融合了科学区、数学区及语言区的内容,实现了多区的融合共构。

(二)生发——从主题中引发新的内容

生活区的内容来源于主题、服务于主题,并能引发和生成新的主题,从而丰富和拓展主题内容。

例如,在帮厨活动剥笋的过程中,幼儿边操作边探究,在发现笋的各种秘密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笋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变成竹子的笋到底会长多高?笋的种子是什么样的?教师支持着幼儿的需要,生成了系列活动“笋的大探秘”,如:幼儿一起寻找笋,探究笋的生长规律与生活环境,了解笋的种类和特征,开展笋的写生创作。“笋的大探秘”成为“美丽的春天”主题背景下的一个深受幼儿喜欢的新主题。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交往合作等方面的提高,也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不断发展。如何让幼儿在生活区中有更多选择、体验、实践的权利?如何让生活区与更多的区域有机整合?我们仍将继续探索、实践和前行。

猜你喜欢
生活区紫藤花师幼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爬不起来才是真正的失败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紫藤花开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小班生活区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校园里的紫藤花
浅谈自升式钻井平台生活区设计要点
建筑施工生活区节电设计探索
探讨医院生活区推行物业化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