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花样”文章 延伸产业价值链

2018-09-06 07:06易水
创造 2018年6期
关键词:赏花花样鲜花

易水

错过了春天,是否就错过了最佳的赏花时期?在云南,一张全域范围内的四季赏花图,突破这种季节局限,让游客月月有花看。而且,在培育四季花香、优化赏花体验的同时,云南还大力延伸产业链,做足“花”文章,“舌尖上绽放的鲜花味道”成功征服众多消费者挑剔的味蕾;花卉精深加工产品逐渐融入到保健、日化等领域,全产业链开启“花香云南”新境界。

以花为媒,云南正不断深挖“花经济”背后的优质资源,全力做好“花”样文章,创新释放产业价值效益,让“花产业”大有可为。

深加工提升鲜花附加值

初夏是玫瑰花盛放的季节,走进安宁八街玫瑰谷,上万亩的玫瑰花瞬间映入眼帘,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玫瑰花绚丽绽放,美不胜收。

据了解,在安宁市八街镇,80%的田地栽种着玫瑰,80%的村民从事玫瑰种植,村民80%的收入来自玫瑰,整个八街10多万人靠着种植玫瑰花发家致富。

八街玫瑰经济的崛起,不仅得益于安宁市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玫瑰经济,也得益于有关企业的科技创新,实现了玫瑰花从粗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变。北京花鲜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八街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将八街玫瑰经济标准化、产业化、精细化:每15朵云南高原珍贵花蕾,精粹5克玫瑰精华。萃取的花鲜素产品已遍布全国40多个城市,还销售到了日本、韩国美国等海外市场。

除了花鲜素产品,鲜花深加工在八街还玩出其它新花样:安宁花哩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在玫瑰花田中设置“透明的鲜花饼工厂”,供游客参观;安宁市八方缘餐厅推出的食用玫瑰鲜花宴,光是菜肴名字就让人垂涎欲滴……

一枝玫瑰在八街挥发出“多道香味”,不啻为云南鲜花“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鲜活样本。

鲜花不仅能盛开在餐桌上,也能绽放在舌尖味蕾。养生学家研究测定证明,花朵大多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同时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锌、铁、钾等微量元素、氨基酸,以及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化学素,前提是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无污染可食用鲜花。

以“植物王国”之美名饮誉世界的云南,“万紫千红赛锦绣,处处飞花四时春”,是花的海洋和鲜花美食的故乡,四时竞妍的鲜花不仅是观赏的植物,而且还是餐桌上时兴的菜肴。据了解,截至目前,云南食用鲜花种类已达700种,并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

云南鲜花饼

花卉入食、入药的传统,成为云南花卉产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已开发为云南特产的鲜花饼,就是云南食用花卉产品开发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云南鲜花饼销售市场十分火爆。据相关部门统计,仅昆明市鲜花饼日销量就达20万个,近3年来,平均每年增速达300%,其中省外市场消费量占总产量的60%。

在市场的拉动下,食用玫瑰以投资成本低、回收快的特点受到资本的追捧,嘉华等食品企业开始涉足食用玫瑰基地建设。目前,全省食用玫瑰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种植区从昆明、曲靖、大理向红河、丽江、迪庆等地快速扩张,加工产品包括鲜花饼、玫瑰茶、玫瑰含片、玫瑰原浆、玫瑰花酱、玫瑰花蜜蜂等,从食用玫瑰延伸出的鲜花伴手礼已成为最具云南特色的烘焙产品。

从玫瑰花到“鲜花饼”,食用花卉开发的“玫瑰故事”浓缩了云南从做大鲜花产业向发展花卉加工业的“漂亮”转身,云南花卉产业正从美丽产业向美味、日化、健康等领域拓展,向开发花卉食用价值、美容价值、营养保健价值的高端产业链延伸。短短几年,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花卉加工业崭露头角:玫瑰、茉莉、菊花、石斛、红花、除虫菊、灯盏花等实现了规模化开发加工。

以大理州为例,加工花卉产业已成为该州花卉产业发展中最为闪耀的一大亮点。目前,全州17家玫瑰加工企业中有11家取得玫瑰馅料、玫瑰茶、玫瑰饮料和蜜饯生产许可证(QS或SC)。企业投资建设的加工产能达2万吨,已成功研发出“以盐效应提高玫瑰精油提取率”“亚真空低温提取玫瑰细胞液”等多项深加工技术;研发并投产玫瑰精油、玫瑰纯露、玫瑰雪糕、玫瑰咖啡等1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860万元。除加工玫瑰外,其它加工花卉产业发展同样欣欣向荣。目前,红花出口备案基地已达8000亩,年加工红花花瓣300-500吨左右,新开发的红花花朵年加工能力达110-120吨;灯盏花鲜草年处理达6000吨,深加工车间年可提取灯盏花素达18吨;金银花种植面积达51500亩,已建成初加工金银花茶生产线并生产出金银花饮料、红茶和金银花鲜花饼等系列产品,加工新鲜金银花575吨。

以花为媒做活旅游文章

人间四月芳菲尽,雪域杜鹃始盛开。今年4月,迪庆州以“香格里拉五月杜鹃花之旅,开启迪庆藏区2018年全域旅游”为主题,面向全球广发“雪域赏花游”的邀请函,云南的“赏花游”热再次迎来高潮。

作为云南最晚步入春天的地方,迪庆的高山杜鹃花从每年5月起便铺满整个山林和草原,欣赏此番盛景堪称赏花人的终极梦想。

据携程发布的《2018全球赏花旅游趋势报告》显示,以油菜花、桃花、樱花为关键字的旅游信息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500%,赏花游市场异常火爆。云南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十里不同天,四季鲜花开”的主体气候,春有梨花秋有格桑,夏有万寿菊,冬有冬樱花,鲜花既为当地农户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也成为云南乡村靓丽的风景线。当传统种植业邂逅乡村旅游,漫山遍野的鲜花就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一种全新的业态便开始孕育。凭借鲜花效应,地处偏僻山乡的一个个乡镇、村庄声名鹊起,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彩云南的赏花游地图上,最先被追捧的当属油菜花。在三月份的罗平,与喀斯特地貌相映成趣的金色花海,不仅让房车旅游营地、精品度假酒店、原生态特色餐饮、直升机高空观花海、热气球高空赏花等旅游项目备受追捧,连油菜花海马拉松、花海音乐节等衍生节庆活动,也已成为罗平旅游引客的新亮点。

将丰富的花卉资源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不止罗平。在大理州,鹤庆“冰泉之恋”玫瑰庄园、大理彤运都市农庄、大理云海芳草、云上花海、阿伊玫瑰园等花卉庄园建设稳步推进,南涧樱花谷、鹤庆奇峰梨花、弥渡雾本桃花、巍山红雪梨花、永平木莲和野生山茶、苍山马耳山老君山杜鹃花等景观花卉旅游已成为大理四季观花的精品,花卉产业日益呈现出与旅游、餐饮、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位于玉龙山主峰扇子陡西南麓的丽江文海,建设中的花田小镇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种球基地,现已种植700多亩郁金香、百合、风信子、绣球花、芝樱等花卉。沿着田埂走一走,在那或玫红、或粉红的芝樱花的簇拥下,置身于绚烂绽放的浪漫花海旁边,三五成群的牛羊在一旁悠闲“漫步”……雪山、花田、村庄、牛羊,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中的美景。

在提倡产业转型升级的今天,斗南花卉市场也在顺应当下趋势,向下游产业功能拓展延伸,力图搭建完整的花卉产业链。集吃、住、娱、购、行、游于一体的体验式花卉旅游文化产业,正让斗南的“鲜花经济”焕发出了新活力。

去年6月15日,云南省发改委公布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昆明斗南花卉小镇成功入围云南省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名单。“从旅游品牌吸引力来看,斗南并不亚于石林。”昆明市旅发委规划处副处长李强表示,昆明当前正在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打响“世界春城花都”的品牌,斗南国际花卉小镇建设应该和旅游结合,未来斗南的种植基地、经营平台都可以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体验式旅游。

目前,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已成功申报国家级3A景区。借助“斗南”花卉的品牌效应和市场优势,依托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斗南推出了以花卉产业为根基,花卉消费体验、旅游体验、文化体验为特色的花卉主题休闲体验区、花卉康体养生中心、24小时游憩式艺术商业街区,更面向经销商和游客推出了花卉旅游系列产品。在最近发布的《中国特色小(城)镇2018年发展指数报告》中,包括斗南花卉小镇在内的云南五地成功入选中国“50个最美特色小镇”。

依托“鲜花+”衍生的“赏花游产业”雏形,正成为引领云南各州市节庆游、短途游的旅游经济新增长点。花卉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发展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加快了花卉产业三产融合和多领域共融发展步伐。但需要注意的是,“赏花经济”做大做强,离不开产业链多点并进、融合发展。

纵观云南日渐兴起的“赏花游经济”,发展模式大同小异:以花海为噱头吸引游客,围绕花海展开骑马、划船、民宿、农家乐、手工作坊等“鲜花经济”的旅游关联业态,具有季节短、难延续的特点。原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姜若愚认为,云南的“鲜花经济”虽然处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其引擎作用已展现出“穿针引线”拉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潜力。相较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基础香料种植产业、美国纳帕溪谷的百种葡萄种植产业、中国台湾清境农场的高山果蔬种植产业等国际知名的“赏花品牌”而言,云南目前的粗放式“赏花经济”雏形,还需要政府和市场对其衍生产业链及文化品牌精耕细作。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旅游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庆雷也指出,花海乡村游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吸引物同质化严重、体验内容单一、高峰时间短、衍生产品少……李庆雷说:“鲜花经济的季节性对旅游造成的影响,可以从开发周边旅游资源、培育衍生产品、提高文化创意含量、发展智慧体验式农业等延长产业链的方式来解决。但不论哪种方式,其目的只有一个:打造更具产业经济发展潜力的完整产业链。”

“云南的鲜花旅游产业链还在培育扶持阶段,并未形成产品多元、互动关联性强的产业链。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花开云岭的鲜花经济,如何激发出新的产业经济发展潜力,考验着地方政府的产业培育能力和规划引导力。” 姜若愚说。

罗平油菜花带火乡村游

“鲜花经济”带富一方百姓

花卉产业作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准扶贫、全面小康方面发挥的产业优势同样令人瞩目。目前,云南省从事鲜花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的企业就有2000多家,拥有100多万从业人员。“鲜花经济”带来致富新希望。

10年前,会泽县种植大户肖建从嵩明县引种百合花试种15亩获得成功后,发展种植面积80余亩,实现产值380多万元,纯收入100多万元。这一期间,会泽县的鲜花产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以发展百合花种植为主打产业的产业格局,野马村万亩百合种植基地每年不仅可就地吸纳当地近10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还带动当地群众户均增收1.5万余元。

“地上开着金银花,群众不怕没钱花”,这句流传在大理云龙乡村的谚语,道出了广大金银花种植户的心声。家住云龙县长新乡长春村的村民段梅应家,原来种玉米2亩多地收入1000多元,2014年政府发动种上金银花后,2016年收入达1万多元,2017全年采摘收入达3万多元,是种玉米的30倍。仅去年一年,该乡就有20家农户种植金银花收入超过3.8万元,最高的达到6万多元。

文山州丘北县于2013年引进食用玫瑰种植加工,目前已建成2500亩食用玫瑰种植基地,并在普者黑景区建成集休闲、观光、鲜花食品品尝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庄园,在延长食用玫瑰产业链的同时,有效带动当地农户脱贫增收。据统计,农业观光庄园可解决当地农户常年就业140多人,年均支付工资252万元。

同样依靠花卉种植脱贫致富的还是迪庆州维西县的村民们。素有“中国细叶莲瓣兰之乡”美誉的维西县,有着丰富的兰花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全县兰花种植户已达7000多户,养兰总量达310万盆。2002年至2012年,维西县每年兰花交易量都突破1000万元大关,一大批贫困群众靠种植兰花脱贫致富,纷纷建房买车,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甜日子”。目前,维西将兰花产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兰花种植大户以“一户一品”、规模化种植、“专卖店”营销的方式,跟有养兰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用“一对一”结对挂钩帮扶的方式,以提供兰种、养兰技术和定价回收的方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扶贫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以“花”为媒、“农旅”融合的致富路,如今也在“赏花经济”的影响下开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希望之花”。

地处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金龙村的九色玫瑰小镇,近年来已成为赏花游的“网红”热门地。彩色房屋、3D画面外墙、芬香扑鼻的玫瑰田,九色玫瑰小镇俨然成了游客眼中的“诗与远方”。九色玫瑰小镇是亚洲第一个玫瑰爱情主题小镇,也是一个由九个民族聚居形成的村落,这里的442户村民均是从金安桥电站和龙开口电站库区迁移过来。玫瑰小镇最开始从租农民土地种植玫瑰花的传统农业起步,进而发展旅游业。九色玫瑰小镇开发商——云南九色玫瑰集团还在小镇内建起各式游乐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娱乐方式。“一开始我们非常担心收入问题,曾经考虑过外出打工,但打造玫瑰小镇后,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姐弟便合伙开起民宿客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月收入已经达到上万元。”从金江乡江边村席草地小组移民来的赵锡平说。除了开办民宿客栈,他们一家人还种植了3亩玫瑰花,由云南九色玫瑰集团统一收购,每亩地收入近万元。

在云南广大山区,小小花朵已开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花”,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美化了田园,为振兴乡村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用事实证明,只有多点并进、融合发展,花卉产业方能做大做强,“鲜花经济”才能常开常艳。

声音

☆ 一枝独秀不是春。产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在单独一条线上的拓展,单一项目支撑不了整个产业。将“赏花经济”打造成全产业链的“花产业”,功夫还在花外。

☆ 花海旅游还应充分挖掘益智功能,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向游人生动展示花卉知识和技艺,拓展其深度和内涵。

☆ 想要提升花海景观的竞争力、吸引力,必须通过景观设计、增加情境、提高游客参与度、延长产业链等方式提升花海项目的景观、游乐价值,切不可东施效颦。

☆ 花海同质化问题十分明显,每走一处,只是地域不同,花一样、景一致,好比一个模板的复制品。在这一模式下继续跟进发展,无疑会使这一产业黯然失色,失去发展活力,缩小生存空间。因此,无论是在投资者层面,还是政府引导层面,必须要将均衡发展理念贯穿其中,要从顶层设计上把好关,要从产业布局上绘好图。要充分认识到市场需求和市场保有量,主观上要把控好投资规划,客观上要掌控好市场总量。

猜你喜欢
赏花花样鲜花
春天到,赏花去
花样童年
预订60年的鲜花
洁齿的花样
赏花
赏花海
这一首,五月的鲜花
天去赏花
绽放花样
五月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