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以獐子岛公司为例

2018-09-08 07:27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商业会计 2018年15期
关键词:獐子扇贝存货

(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266100)

2014年,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公司)因海水温度异常下降导致其存货巨亏。2018年2月,公司再一次宣布其虾夷扇贝存货大量死亡,并称:由于扇贝的饵料数量下降以及海水温度异常等原因,扇贝呈大面积死亡状态,公司拟核销近三年来养殖的100多万亩海域成本为5.78亿元的虾夷扇贝存货,并对24.3万亩虾夷扇贝计提5 110.04万元的跌价准备。上述事项合计影响净利润6.29亿元,獐子岛公司也由前三季度7 767.6万元的净利润骤然转变为2017年度全年亏损6.76亿元。自獐子岛公司宣布停牌开始,社会舆论不断,更有媒体戏称“扇贝再次跑路”。社会各界纷纷提出质疑,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向獐子岛公司发出关注函,要求其对存货异常情况作出说明。本文以獐子岛公司为例,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研究其存货异常的原因,并对其他水产养殖企业进行存货管理提供经验。

一、獐子岛公司及水产养殖业存货特点分析

獐子岛公司于200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一家拥有多方位产业的综合型海洋企业,目前已建立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职工规模庞大,自公司成立以来获得多项荣誉,已发展成为中国海洋食品龙头企业。

水产养殖业是渔业的重要分支之一,截至目前,我国以水产养殖业为主业的渔业上市公司有7家。由于水产养殖企业的存货主要为生物资产,其存货特点与传统制造业企业存在较大区别,分析如下:

(一)生产周期长。以獐子岛公司为例,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海产品是其主体养殖对象,该公司虾夷扇贝的生产周期为3—4年,海参(野生)的生产周期为3—5年,鲍鱼的生产周期为3—4年。可知海产品生长速度缓慢,和一般的制造业企业存货大致一年的生产周期相比明显偏长。

(二)控制风险高。獐子岛公司2012—2016年消耗性生物资产在存货中的比重持续偏高(如右上图所示)。由于消耗性生物资产所处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其较陆地养殖来说,生长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大,更容易受到外部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因消耗性生物资产具有生命力,较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存货来说,其对生长环境的敏感性较高,生长环境的异常变动对生物资产的影响也具有个体差异性,控制风险比较高。

(三)占据总资产比重较大。就獐子岛公司来说,2012—2016年其存货占据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为41.76%,最高时则超过了总资产的一半(见表1),可见其存货规模较大。若存货在管理过程中发生重大缺陷,将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巨大冲击,故对存货进行内部严格管控是重中之重。

表1 獐子岛公司2012—2016年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 单位:万元

二、獐子岛公司存货内部控制存在漏洞的原因分析

(一)风险控制系统存在缺陷。

首先,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缺少完备的风险分散机制。由獐子岛公司在2018年2月26日发布的公告中的采捕数据可知:2017年11月、12月、2018年1月的采捕数据较历史同期相比,扇贝的规格、单重并无显著变化,但平均亩产较历史同期分别下降了27.2%、43.35%、24.65%。对此,獐子岛公司将原因归结为扇贝消瘦等原因。在总养殖规模无重大调整的情况下,2017年长海县降水量较历年平均值下降33.2%,导致海域内营养盐补充不足,以硅藻为代表的虾夷扇贝饵料水平受到影响,其中,2017年年均硅藻数量较历史均值下降52.9%,因饵料数量大幅下降导致的扇贝亩产大幅下降理应引起管理层的重视,但獐子岛公司并未系统识别这一风险并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此外,海水养殖业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自然风险较高,獐子岛公司也并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风险分散体制。虽然獐子岛公司进行了相应投保,2015年、2016年獐子岛公司的应收风力保险赔偿款分别为2 200万元、732万元,较其2017年预计的6.29亿元的亏损来说太过单薄。

其次,风险控制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控机制。一方面,獐子岛公司声称:海洋底层水温已能够被公司构建的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24小时实时监测。然而这一监测机制在之前的海水温度异常下降时并没有起到风险预警作用。另一方面,獐子岛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建立了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以及海洋牧场研究中心,要求每月进行海洋环境监测以及每月形成月度环境调查报告。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复杂多变性,实施24小时监控并建立具体的风险监控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月度为监测期间存在较大疏漏,不能及时识别风险并作出风险控制措施。

最后,风险防控技术支持能力不强。目前,海洋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与防控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獐子岛公司也在积极与专业第三方机构合作。獐子岛公司在2014年巨亏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海洋牧场研究中心用以风险防控,截至目前,其在科技创新上累计投入3 340万元。但该投入在2017年的存货大量异常面前仍没有发挥预警作用。此外,海洋牧场研究中心目前主要钻研海洋专项课题,其研发成果旨在为海洋牧场未来的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并未研发出及时的海洋风险控制技术工具来规避风险,缺乏应对环境突变的风险控制应急机制。

(二)存货数量超出生态容量。虾夷扇贝对外界环境较敏感,其生长既受水温影响,也受食物影响。在2017年,獐子岛公司建设的海洋牧场研究中心出资的生态渔业专项横向课题中已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对獐子岛公司所在的长海海域构建虾夷扇贝养殖容量评估模型时,发现长海海域在一年中有接近9个月的时间食物比水温更限制虾夷扇贝成长。基于研究数据推测,长海海域的虾夷扇贝的繁育规模已超过海域所能承受的最大养殖数量,这使得其摄食的微型浮游植物饵料不足,再加上降水减少导致的饵料数量大幅下降以及海水温度的异常,使得虾夷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最后诱发死亡。

(三)品种单一导致经营风险过大。獐子岛公司目前生产的海产品有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螺、海胆等,从2012—2016年报表数据来看,除其他收入外,虾夷扇贝的销售收入占比最高,最高时达到营业收入的40%(见表2),但其毛利率却比销售占比较少的海参、海螺低。结合獐子岛公司的发展战略,其近几年来一直将养殖重心放在虾夷扇贝上,目前底播养殖面积达到500万亩左右,养殖面积和产量居行业首位,而其他高毛利率海珍品如海参、海螺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品种较为单一。獐子岛公司两次爆发的虾夷扇贝大量死亡事件均给公司造成巨额亏损,由于其主营产品规模过大,进而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

表2 獐子岛公司2012—2016年各分产品收入构成表 单位:%

三、獐子岛公司存货内部控制漏洞的对策研究

(一)提升存货风险预警与应急能力。首先,公司应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对风险监测指标进行量化,建立起更加细分的风险预警标准,提升存货风险预警能力。还要积极探索渔业保险等风险管理机制,将产业风险进行降低、分担、转移。其次,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对海洋牧场进行高效的实时监测机制,及时识别风险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建议参考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的海洋牧场岸基有缆在线监测系统,其能够对水质、海底生物实况进行在线监控,从而加强风险控制。最后,加大与专业第三方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风险控制应急机制,以实现有效的风险规避。

(二)优化存货生产规模。海底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公司应尊重生态养殖最大容量,依容量评估并规划合理的养殖规模;依据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对底播海域的监测,参照海域底质、水文环境、生物因素等监测指标,放弃养殖条件差的海域,并对剩余海域进行养殖适宜度等级划分,实施生产和休耕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以利于海洋牧场的生态恢复及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经营风险。一方面,公司应适当减少其优势产品虾夷扇贝的养殖规模,逐步加大其他高毛利率品种的养殖规模,例如:海参、海螺等,以降低由于养殖品种单一导致的经营风险,同时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的创新,依据海域特点构建鱼、贝、藻、参等多品种综合养殖系统,依靠生态效应分散单一品种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应提升种质创新能力,加大良种培育规模和力度,逐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和自育苗比例,从养殖源头控制经营风险。

猜你喜欢
獐子扇贝存货
獐子岛“易主”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獐子岛公司存货管理分析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扇贝的眼睛“排排站”
兴衰獐子岛
统计学在企业解决存货问题中的应用
烤扇贝:贝壳反复利用,壳比肉还贵
北纬39°盈利之谜
存货周转率分析中一个容易出错现象的解析